搭讪,其实是自我提升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m_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匡宇的梦想
  
  告诉人们,搭讪是“爱人必先爱己”的信念、赢得他人信任的说话术以及面对挫折时调适心情的能力。让大家学会搭讪,具备这种人格特质,让每个人都能过得自信而开心。
  
  郑匡宇的梦想时间轴
  
  1998年
  在大学参加海量的社会活动,面试时遇到参加活动时认识的贵人,考上公费留学奖学金的舞蹈理论博士。
  
  2000年
  偶然听了安东尼·罗宾斯的讲座,定下自我激励的梦想。
  
  2005年
  在韩国弘益大学教养学院任语言学教师。
  
  2005年
  出版《全民搭讪运动》,此后陆续出版“搭讪学”励志图书十余册,在台湾引起轰动。他说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回复所有读者来信的作家,他收到的每一封电子邮件都会亲自查看,并做出回复。
  
  2010年
  频繁亮相于台湾各档综艺节目,立志成为亚洲最棒的主持人。
  郑匡宇这个名字在大众脑中并不算响亮,但提起“搭讪教主”,台湾很多一线综艺节目都报道过,比如《陶色蛋白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志永智勇电力学校》等等。采访时我们才知道,“搭讪教主”这个称号其实是郑匡宇自己叫出来的,“现在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这个名号一定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但有了这个名号,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做自己的事情了,不然永远都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也是因为“搭讪教主”这个称号,郑匡宇的多本教“如何搭讪”的书经常被误解为是教人如何“把妹”、轻浮或者找一夜情,一度被认为有伤风化。但他认为,学“搭讪”这件事很重要,因为大部分的人见到陌生的异性,可能根本就不敢开口说话。
  郑匡宇把“搭讪”看做一次能量增长的过程,所以他把自己称为“PU搭讪顾问”,PU有三个意思:“Personality Up”、“PowerUp”。最后一个才是“Pick Up”(搭讪)。他在《全民搭讪运动》书中写道:“一个在公司里面对上司及同事口齿伶俐、辩才无碍的人,不一定能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适当地表达自己;但一个能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侃侃而谈的人,在任何场合一定可以有完美的表现。这是因为。与异性沟通是所有沟通里最困难的一环。只要你能克服这个部分,其他场合的沟通都不过是小case而已。”
  搭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积极营销术,而郑匡宇要做的就是通过搭讪这种方式帮助别人重塑自我。
  
  我擅长什么?
  
  郑匡宇的“搭讪”梦想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他为梦想迷茫过,从大学读到博士,他的教育背景其实不是从兴趣出发。
  起初,郑匡宇为自己划定的梦想就是让自己优秀,把日子过好而已。读大学时。他本想学法律,因为不少政治人物都是法律出身,从政看起来不错。不过并没如愿,他进了政治大学的哲学系。郑匡宇对哲学没什么兴趣,不过在懊丧的同时,他改换了思路,反正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还不如好好利用大学里的时间多去参加些社团活动,青年友好访问团、演讲、口译、歌唱、辩论、主持。这些郑匡宇都尝试过。
  大学毕业时,政治大学有一些公费留学的机会,郑匡宇非常希望出国,但哲学专业报考人很多,于是他特意选了一个几乎没人碰的专业——舞蹈理论。面试时他发现,虽然他不是舞蹈圈里的人,却认识三位面试官中的两位,他们都曾经是青年友好访问团的团队老师。就这样,郑匡宇顺利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舞蹈理论,后来又攻读了博士。
  在美国的前几年,郑匡宇为自己的规划是读完博士后回台湾去做艺术系的教师,直到他听了安东尼·罗宾斯的演讲——这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突然发现原来人有那么多的潜能可以调动。“我以前对自己的梦想懵懂地想过,但没有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一听到罗宾斯的东西,觉得豁然开朗。我并不想做大学教授,研究一些理论,写一些paper。我也希望能如罗宾斯那样,把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带给更多人。”
  接着,郑匡宇就在思索,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别人?他发现。自己是个特别愿意积极表现的人,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如何积极充分地表现自己。“在听演讲的时候,当主办方允许观众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其实并不代表我真的有问题,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总结了自己的经历后,郑匡宇发现。他还很善于结识人、与人沟通,而很多人都是在“搭讪”下认识的。“我喜欢搭讪,不光喜欢与女孩子搭讪,喜欢跟所有人。搭讪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沟通技巧以及面对挫折的心态。面对一个想与之交流的异性,你却不敢跟她说话,如果你能克服这个恐惧,那么以后跟其他人交流的‘恐惧’也一定能克服。”
  
  搭讪“十大礼仪”
  
  2005年,郑匡宇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的舞蹈理论博士学位,到韩国弘益大学教养学院做语言学老师,同时整理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书《全民搭讪运动》。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里,郑匡宇开宗明义地写道:“一个敢去搭讪的人。是一个对自己的感觉和人生都负责的人,他不仅有和你说话的勇气,更有被你拒绝时的抗压力。这样的人,比起那些不敢行动、总是靠朋友介绍或者凭权力及财富吸引异性的人,要有价值、有魅力得多。”
  郑匡宇认为搭讪绝不是什么不良行为,而是指一个品德端正、有正当职业的人,以一颗诚恳的心、礼貌的态度、合宜的举止、整齐的穿着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鼓起勇气去和自己想要认识的对象进行攀谈的举动。
  比如他总结的搭讪“十大礼仪”,其实不只是为了搭讪,也是理解女性、尊重女性、表现涵养的必修课。“第一条,搭讪一定要搭自己想认识的对象。心正意诚。第二条,不要在对方和朋友说话说到一半的时候,打断对方。第三条,千万不要和对方有肢体上的接触。第四条,和对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五条。把自己的手机关机!第六条,被人家摆脸色时,也不要恼羞成怒、口出恶言!第七条,跟的时候,不要被对方发现,否则会被当成跟踪者。第八条,想和走动的女生搭讪时,切记不要跟在她的左后方说话,而要快步向前,站在她的左前方,回头转身跟她说话。第九条,主动结束话题,搭讪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第十条,要到电话一定要打。”
  对于搭讪的困境,郑匡宇有自己的总结:“有人在搭讪前会暗中构想情境,担心会出糗,其实根本没有人注意你。尝试了才可能有下一步。”他会逗着自己在困难的情形下去跟别人搭讪,他认为有困难才会有挑战,而有挑战才会有特别的收获。“擦肩而过的搭讪是最困难的,如果对方没有掉头就走,一定要做主导话题的一方,没话也要找话说,通过滔滔不绝的话题把对方留住。”
  
  收获搭讪
  
  提到搭讪背后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自我提升,郑匡宇是个非常注重此道的人。他会说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可以达到流利 主持的程度。“我是全台湾掌握语言种类最多的主持人”。在他看来,语言是让人自由的武器。得到美国留学机会之前,他就积极参加社团里的口译活动。英语已经成为了生活语言,他就再学一门日语。在美国,他每天晚上或者听着脱口秀、或者听着日语入睡。到韩国任教时,他又攻克了韩语。
  出书以后,郑匡宇的搭讪理论迅速得到读者和“宅男”们的欢迎。不少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他,他也结识了不少名人。他用自己的搭讪心法不断拓展着人际圈子。“大家问我上《志永智勇电力学校》是不是认识里面的什么人。我说,是因为一次我偶然见到了蔡康永,就主动和他攀谈,留给了他电话。后来他果然打给了我。”
  郑匡宇的书能够在内地发行竟然也是搭讪的结果。“我前年去参加上海书博会,听了湖北人民出版社办的一个演讲。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等到演讲一结束,我马上去跟主办人搭讪,他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我说我是台湾来的作家,我希望我的书可以在内地发行,然后把样书给他了,结果就成了。所以搭讪真的能给人带来非常多的机会。”
  现在的郑匡宇天南海北满世界跑,他喜欢自由自在,去不同的地方演讲、参加电视台的节目、著书立说。他不停地鼓励年轻人,从措讪开始,提升自己。积极面对挫折。
  郑匡宇未来的梦想是成为全亚洲最棒的主持人。对于他的梦想,郑匡宇不会装做谦虚,甚至有时还会有意吹嘘。“为的是让自己进步,反正牛已经吹出去了,接下来就要逼着自己去实现。”
  如今,要推行自己的理念,大家都挖空心思找最新鲜有趣的营销手段。郑匡宇用一句有趣的话来评价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借人人好色之虚,行普度众生之实。”这话能博人一笑,却也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郑匡宇的付出
  
  从大学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识朋友无数。完成学业回到台湾后,开始写作演讲,疯狂营销自己。不但向公关公司毛遂自荐担任活动主持人,积极联系媒体希望能邀请他上节目,还主动打电话到各大公司和学校机关,争取演讲的机会。
  每天在英语、日语、韩语上面各花一个小时强化实力,兢兢业业写下11本著作,积极把版权卖到台湾以外的地方,包括中国内地、韩国和日本,还打算把写作的范围拓展到职场、婚姻、教育、养生等不同领域。
  
  郑匡宇的收获
  
  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了实力和视野。“真的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良好的天赋和优异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靠着想法的改变和行动上的付出,让自己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掉入好循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营造出自己想追寻的人生方向。我都已经快34岁了,却还不断地想要做出新尝试,掉入另一个好循环。”
  
  郑匡宇印象
  
  郑匡宇气场很强,和他交流是非常轻松快乐的事情。他会为了取悦你而调动全身,他的每块肌肉都在参与表达。他会假装一下子栽倒在地,又会突然深沉起来。在需要耍酷的时候酷,在需要搞怪的时候怪,一个卖力又有趣的家伙,他的搭讪当然无往不利。
其他文献
灵思传播机构内部架构调整前,张辉可能是灵思身兼职务最多的人:媒体监测部、IT研发部、信息系统管理部、网络运维部、市场品推部、行政部、法务部都由她兼任负责人,而当时灵思已经是一家拥有500多名员工、两个分公司的公关公司了。不过,即便是在灵思的整个架构调整为集中而扁平的现在,张辉的Title上仍然有“兼”:灵思传播机构总裁助理兼综合支持部总监。负责如此多、并且看上去专业技能要求各不相同的职能部门。实在
期刊
本次调查的灵感,源于编辑参加的一个青年论坛峰会上的小游戏——心理学上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根据职业倾向特点聚合在一起的参会人员,要与刚刚认识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经历认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浓缩的“职业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团队的氛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朋友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在这个游戏中,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忠实的战友。相比这样一个虚拟、浓缩、简化的职场团队。现
期刊
在一个融洽的团队里工作,员工会更有归属感,从而提高个人在团队中工作的积极性;能通过团队的支持和关怀缓解在工作中的压力;因为向其他同事请教和学习更加容易;更快速地学习和成长能顺畅地沟通,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一个糟糕的团队,一切就会相反:员工会丧失归属感,团队缺乏统一的目标,造成个人的士气低落;员工压力大,无法向周围人倾诉和寻求帮助,个人的压力无法缓解;团队的其他成员
期刊
这期我们说点儿八卦,说说性骚扰。  最近惠普的总裁马克·郝德(MarkVHurd)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先是把惠普在任期内推上了顶峰,然后又因为性骚扰和报销不实被董事会开除。在抛售了惠普3000万美元的股票后,他又成为了如日中天的甲骨文的联合总裁,给埃里森打上了工。在众人看来,这似乎是因色得福。  大部分人的职场性骚扰就没这么惊天动地了。我最近身边听闻的性骚扰,不外乎是以前的老东家公司。某对男女在
期刊
没有不散的宴席    吴昊  景观设计师28岁  原则上,上下级之间不要交朋友,但交了朋友不一定就不能成为上下级。如果他是上级,我会支持他,给他很好的建议,同时理解他由于职位原因有些信息不能跟我共享。如果自己有幸升职,也不会觉得管理以前的同事有什么尴尬,既然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就要利用这个优势,争取在短时间内创建团结默契的工作团队。这些都是我们在位置变化后所要做出的努力。但如果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工作的价值以其产生愉悦经验的能力来判断。”也许很多人会同意这句话。我某种程度上也是类似观点的拥护者。不过。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讲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个他认同的论断,这只是他一系列围绕工作与消费讨论中的一句话而已。当反复读了鲍曼薄薄的小书《工作、消费、新穷人》之后,我对工作这件事没了绝对的判断,但多了些在更宏大背景下的理解。  对许多人来说,真正美好的工作有下面两层含义:一是理查德·桑内
期刊
本月Q乐工作人    吴飞烨  1981年出生,中国台湾人。15岁入行,从面包学徒工做起,22岁拿下国际糕点大赛金奖,之后又在各类国际和台湾省大赛中拿下八金一银一铜。2007年,他随85度C来内地拓展事业。身为五大主厨之一,85度C近三分之一的蛋糕品种出自他的手。  爱好:做糕点、睡觉  喜欢睡觉是因为工作后实在太累了。偶尔看看片子,记得最牢的是韩剧《我叫金三顺》,因为很多女孩先是哈韩。看了金三顺
期刊
看到一篇有趣的报道,先来分享一下:美国职棒的匹兹堡海盗队(PittsburghPirates)。这支球队长期处在最后一名的状态,他们在球季上的成绩是43胜85负。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已经没有再进入过季后赛。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银行存款却多得超乎人们的想象。海盗队的财务报表显示,在2007-2008年间。扣除一切成本,其净赚了至少2900万美元。一位来自南犹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拿到这份财务报表
期刊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为年轻人开启了机遇的大门。那些担当重任的年轻人可能没有多少经验,却有机会参与公司的重要项目。但是随着公司的进一步扩张,问题也随之显现,微软的一位高管曾抱怨:“限制我们公司发展的因素并不是中国的市场,而是如何才能招募到集业务开发、人际关系和管理技能于一身的令客户满意的员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人才与跨国公司的需求如此脱节?在不断与年轻候选人进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
期刊
Q 什么年龄段的人,最容易遇到职业规划的困惑?  A 第一次遇到职业困惑是在入职1~3年左右。这时的人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盲目,在工作世界中慢慢认清了自我,体验过认同感以及团队合作是怎么一回事,已经大概知道进外企需要什么条件,知道做公务员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对职业有了合理的认知。在这基础上再去做下一步的选择和规划,是明智和必要的。  我经常强调“自由”和“由自”的区别。“自由”就好比先熟悉水性,再学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