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套用的课堂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成为一种较多看到的现象。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种热闹课堂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套用语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吗?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套用语2:“你学懂了什么?”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
套用语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
套用语4:“你真棒!”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扭曲的课堂学习方式
1、到底是“自主”还是“自流”。自主学习已是现在课堂的流行方式。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装饰。“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在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新的教育理念,要善于学习和领悟,善于发掘和实践,在追求新课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而丢失了本质。
一、套用的课堂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成为一种较多看到的现象。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种热闹课堂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套用语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吗?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套用语2:“你学懂了什么?”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
套用语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
套用语4:“你真棒!”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扭曲的课堂学习方式
1、到底是“自主”还是“自流”。自主学习已是现在课堂的流行方式。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装饰。“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在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新的教育理念,要善于学习和领悟,善于发掘和实践,在追求新课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而丢失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