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既无统一教材,也无预先设定好的知识框架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这也就造成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实,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生活知识包罗万象,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早在上个世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处皆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为活动课题是首选。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第一步--选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背景进行选题。选题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社会调查、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提出和发现问题,形成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主题。
比如"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符合营养标准,还没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中比比皆是。
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可以开展以"营养午餐"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工作,一组调查学生喜欢的菜肴,另一组从热量、脂肪、蛋白质三个方面查找各种菜品的营养指标。活动开始由第一组学生提出三种午餐菜谱,请同学们作出选择(此时要进行统计)。比如A:炸鸡排、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B:猪肉粉条、家常豆腐、香菜冬瓜;C:辣子鸡丁、土豆烧牛肉、韭菜豆芽。再请第二组学生介绍营养指标,请营养专家介绍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让学生判断自己选择的搭配是否合适。最后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立足于学生亲身经历开展活动
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手工,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实验,几乎所有发明家从小都自己设计与制作各种模型,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即是亲身经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取第一手材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让小学生亲历活动情景,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
如开展"图书交易会"活动,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打折出售。活动中每班自行安排摊位工作人员,除了有必须的"营业员"和"促销员"外,还要配备"保安"、"保洁员"和"会计师"等工作人员。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会角色,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交易会上,为了让自己班的图书能够畅销,学生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有扯着嗓子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打出了"爱心普天同在,图书这边独好"的广告语;更有把书揣在身上的"流动商贩",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并重
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它意味着一切实践活动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从活动主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但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再好的实践活动也会变成一场热闹的游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会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针对性的提供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如进行"河洛文化之旅"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在洛浦公园开展这项活动,教师事先与洛浦公园管理处联系好各种植物的讲解员,又联系到深入研究过河洛文化的学生家长等,再组织学生去活动。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自然与人文方面详实的知识与浓郁的熏陶。
又如在活动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从中调解,促成他们之间的谅解,并引导小组成员对多种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如学生遇到困难问题而产生畏难、退避心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提供适当帮助,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意志。
四、多元化的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活动过程的课程,但活动成果的交流也不能缺少。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不但可以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且各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开辟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享和完善学习成果。
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将所研究课题的大致过程、发现及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也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
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走出了课本,走出了教室,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跑得更远。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属于大家的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实,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生活知识包罗万象,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早在上个世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处皆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为活动课题是首选。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第一步--选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背景进行选题。选题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社会调查、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提出和发现问题,形成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主题。
比如"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符合营养标准,还没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中比比皆是。
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可以开展以"营养午餐"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工作,一组调查学生喜欢的菜肴,另一组从热量、脂肪、蛋白质三个方面查找各种菜品的营养指标。活动开始由第一组学生提出三种午餐菜谱,请同学们作出选择(此时要进行统计)。比如A:炸鸡排、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B:猪肉粉条、家常豆腐、香菜冬瓜;C:辣子鸡丁、土豆烧牛肉、韭菜豆芽。再请第二组学生介绍营养指标,请营养专家介绍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让学生判断自己选择的搭配是否合适。最后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立足于学生亲身经历开展活动
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手工,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实验,几乎所有发明家从小都自己设计与制作各种模型,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即是亲身经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取第一手材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让小学生亲历活动情景,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
如开展"图书交易会"活动,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打折出售。活动中每班自行安排摊位工作人员,除了有必须的"营业员"和"促销员"外,还要配备"保安"、"保洁员"和"会计师"等工作人员。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会角色,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交易会上,为了让自己班的图书能够畅销,学生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有扯着嗓子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打出了"爱心普天同在,图书这边独好"的广告语;更有把书揣在身上的"流动商贩",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并重
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它意味着一切实践活动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从活动主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但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再好的实践活动也会变成一场热闹的游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会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针对性的提供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如进行"河洛文化之旅"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在洛浦公园开展这项活动,教师事先与洛浦公园管理处联系好各种植物的讲解员,又联系到深入研究过河洛文化的学生家长等,再组织学生去活动。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自然与人文方面详实的知识与浓郁的熏陶。
又如在活动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从中调解,促成他们之间的谅解,并引导小组成员对多种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如学生遇到困难问题而产生畏难、退避心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提供适当帮助,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意志。
四、多元化的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活动过程的课程,但活动成果的交流也不能缺少。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不但可以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且各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开辟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享和完善学习成果。
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将所研究课题的大致过程、发现及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也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
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走出了课本,走出了教室,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跑得更远。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属于大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