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快乐习作就是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9
引言:小学生在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受语文思维水平和知识综合素养限制,在写作训练上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分层次地为学生制订语文阅读计划,以有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拓宽题材内容范围,引导题材创新
作文题材是指作品创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生活及现象,归纳文章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如何利用价值素材或者生活片段设置作文主题是习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内容,如何引领题材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思维能力及个人经历拓宽题材内容范围,适度进行题材创新,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有效拓展习作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所敬佩的人》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人选,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表达,分别就生活中感动的片段进行归纳综合,得出之所以引起自己敬佩的原因及有意义的结论。但是由于小学生社会阅历不够,因此,在他们的心中,所敬佩的人选一般是家长、老师及其他身边的人告诉的模范代表人物,这些人物包括军人、医生、教师等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为了拓展学生思考范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敬佩的人选不仅包括军人、医生等,还包括自己身边遇到的平凡人,于是,在他们创作过程中,就有了许多生活素材来源,使得其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文写作水平也就有了“质”的飞跃。
2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的习作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领悟能力受限,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习作能力共同提升。根据小学作文写作要求,一般将作文分为描述性文章和实用性文章。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描写故事时,可以根据学习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或者家长、老师告诉的真实故事,选取典型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合理的加工创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实践性的文章时,可以设置合适的实践范围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学会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学习前人所发现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习作实践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去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累积生活語言及写作素材。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层次转变教学思路,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3以人为本,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
习作教学主体是学生,优化习作教学需剖析学情,虽然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词汇储备量、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方法灵活应用等能力不同教学指导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前提下推行分层教育理念,切忌用统一要求及标准展开习作教学活动,将学生视为独立个体,看到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保障师生互动科学高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指导时基于学情将学生分为三大层级,即A、B、C,其中A层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习作兴趣缺失,在习作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积极,B层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语文素养较差,写作方法及内容千篇一律,C层级学生语文素养较强,有一定词汇储备量,习作训练积极主动,教师在科学分层前提下布置习作任务,准备习作素材,允许A层级学生借鉴素材内容,在素材启发下习作,B层级学生可学习素材中多元化记事方法,C层级学生可不用素材自行习作,继而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为不同层级学生全面提升习作能力提供条件。其中,教师根据学情准备习作素材的过程,就是以人为本加强作文指导的过程。
4科学评价,加大“以评促学”力度
在以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通过批改作文进行评价,这与新时代习作教学优化要求不符,影响教评成效,无法帮助学生增强习作能力,为此教师需树立科学评价意识,通过“以评促学”优化习作教学。例如,教师在以单元阅读教学为依托,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习作育人活动时,需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针对学生阅读理解、中心思想归纳总结、经典段落赏析、优美词汇积累、“随堂微写”等学习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保障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写作方法,在赏析经典段落过程中可积累更多字词,通过“随堂微写”增强习作思维活性,为学生最终围绕主题高质量完成一篇作文奠定基础。除教师进行评价外,还可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组建习作小组,各组成员学情均衡,围绕习作要求、素材、主题进行讨论,而后组内互评作文,旨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在讨论中优化语文思维,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教学重在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必须转变作文教学思想,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重视“教”的过程与“教”的能力,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对此,应结合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实践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深度和广度,为其创作累积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保证作品的思想与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郗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路径探索[J].课外语文,2020(34):127-128.
[2]赵雪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念分析——以《猜猜他是谁》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54.
[3]张璐瑶.刍议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49.
[4]郭思雨.由爱而起,有法可依——论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2):36-3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9
引言:小学生在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受语文思维水平和知识综合素养限制,在写作训练上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分层次地为学生制订语文阅读计划,以有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拓宽题材内容范围,引导题材创新
作文题材是指作品创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生活及现象,归纳文章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如何利用价值素材或者生活片段设置作文主题是习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内容,如何引领题材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思维能力及个人经历拓宽题材内容范围,适度进行题材创新,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有效拓展习作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所敬佩的人》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人选,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表达,分别就生活中感动的片段进行归纳综合,得出之所以引起自己敬佩的原因及有意义的结论。但是由于小学生社会阅历不够,因此,在他们的心中,所敬佩的人选一般是家长、老师及其他身边的人告诉的模范代表人物,这些人物包括军人、医生、教师等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为了拓展学生思考范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敬佩的人选不仅包括军人、医生等,还包括自己身边遇到的平凡人,于是,在他们创作过程中,就有了许多生活素材来源,使得其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文写作水平也就有了“质”的飞跃。
2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的习作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领悟能力受限,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习作能力共同提升。根据小学作文写作要求,一般将作文分为描述性文章和实用性文章。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描写故事时,可以根据学习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或者家长、老师告诉的真实故事,选取典型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合理的加工创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实践性的文章时,可以设置合适的实践范围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学会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学习前人所发现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习作实践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去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累积生活語言及写作素材。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层次转变教学思路,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3以人为本,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
习作教学主体是学生,优化习作教学需剖析学情,虽然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词汇储备量、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方法灵活应用等能力不同教学指导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前提下推行分层教育理念,切忌用统一要求及标准展开习作教学活动,将学生视为独立个体,看到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保障师生互动科学高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指导时基于学情将学生分为三大层级,即A、B、C,其中A层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习作兴趣缺失,在习作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积极,B层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语文素养较差,写作方法及内容千篇一律,C层级学生语文素养较强,有一定词汇储备量,习作训练积极主动,教师在科学分层前提下布置习作任务,准备习作素材,允许A层级学生借鉴素材内容,在素材启发下习作,B层级学生可学习素材中多元化记事方法,C层级学生可不用素材自行习作,继而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为不同层级学生全面提升习作能力提供条件。其中,教师根据学情准备习作素材的过程,就是以人为本加强作文指导的过程。
4科学评价,加大“以评促学”力度
在以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通过批改作文进行评价,这与新时代习作教学优化要求不符,影响教评成效,无法帮助学生增强习作能力,为此教师需树立科学评价意识,通过“以评促学”优化习作教学。例如,教师在以单元阅读教学为依托,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习作育人活动时,需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针对学生阅读理解、中心思想归纳总结、经典段落赏析、优美词汇积累、“随堂微写”等学习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保障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写作方法,在赏析经典段落过程中可积累更多字词,通过“随堂微写”增强习作思维活性,为学生最终围绕主题高质量完成一篇作文奠定基础。除教师进行评价外,还可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组建习作小组,各组成员学情均衡,围绕习作要求、素材、主题进行讨论,而后组内互评作文,旨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在讨论中优化语文思维,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教学重在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必须转变作文教学思想,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重视“教”的过程与“教”的能力,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对此,应结合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实践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深度和广度,为其创作累积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保证作品的思想与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郗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路径探索[J].课外语文,2020(34):127-128.
[2]赵雪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念分析——以《猜猜他是谁》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54.
[3]张璐瑶.刍议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2):49.
[4]郭思雨.由爱而起,有法可依——论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