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而,现代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内联系、课内外结合、课外延伸,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运用自觉性、提高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当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地走入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自觉性;能力
Let mathematics walk into life-shallow talk the 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applied mathematics
Lin Yan
【Abstract】“Mathematics come from a life and used for life.”The new course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student more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As a result, modern of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t to be possibly close student of life, pass inside lesson contact, inside lesson outside combine, lesson outside extens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usage aware of self, exaltation usage ability.Thus attain be the student be face actual problem, ability active try from mathematics of angle, knowledge and method learn by usage look for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nd create sex ground to solve actual problem.Let mathematics really walk into life, make the student real to become the talented person of Gao character.
【Key words】 Mathematics;Application;Consciousness;Aware of self sex;Ability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毛泽东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而,现代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问题的情境中,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1. 课内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萨迪说:“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耕而不播种。”因此在知识的运用中,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1.1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花坛入手,思考“要在平行四边形花坛中种花,每班2平方米可分给几个班?”当学生回答“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马上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可以根据我们学过哪种图形求出呢?”当学生答道 “长方形面积”时,我马上追问并板书其面积公式,接着出示带有方格的长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每格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用各种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四人小组合作比比那个小组求的方法多。”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动手操作(剪、拼、数)等,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求出了花坛的面积和分给几个班。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了原有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渐渐明白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十分有用的学科。
1.2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
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与宽,测量后操场(三角形)等,比比哪些小组合作完成的快、好,可利用计算器来进行。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用步测,然后进行实地测量,分别进行计算的方法,比较步测与实测的误差;有的小组则是先目测后实地测量。在实地测量时,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团结协作找出最佳量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我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当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类似的操作活动很多,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有意识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这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课内外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到实践中进行运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裴斯泰洛奇所说:“好的要学会,学的要用好。”
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当学完图形面积计算时,课后时间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的图形进行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学完平均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调查本季度的月用水量,计算季平均用水量并提出:要使下个月与这三个月的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季度平均用水量的整万吨数,下个月最多用水多少吨?请同学们计算后,把结果告诉后勤老师,让他们想方设法控制下个月的用水。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再如学习了简单统计图表知识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信息编制成统计图表。既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又开放了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调查家庭每月的各项支出,甲A赛事情况等,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提出需要同学们解答的问题,尽可能正确、规范,利用数学课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讲评。由于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很有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自觉参与知识的应用。有的学生放了学迫不及待地跑到市场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回到家后边画边涂各种颜色,忙得不可开交。从学生一份份认真美观的统计图表和有一定水平的问题中,能看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
3. 课外延伸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手段,开展数学学科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利用学生的春游、秋游、“六一”游园等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呢?以秋游活动为例,可以这样设问:“在秋游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了不少问题:(1)整个活动12时开始,几时结束,经过多长时间?(2)全校共有多少班参加?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3)租用几量车?应该怎样安排坐车?(4)有哪些活动项目?各项活动如何安排?(5)活动经费共有多少?车费和游园活动费各需要多少?怎样安排更省钱?……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中1-2个问题。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大胆设计,形成了良好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氛围。在汇报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根据每辆大巴士和每辆小巴士能坐的人数,我们小组认为这样安排车辆既经济又实惠”:黑板上列出若干组大巴士和小巴士辆数的数据并说明算理然后选出最佳的一组数据及理由,最后算出每组需要的车费,再次证明最佳方案确实是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同学认为活动内容要适合儿童特点,生动有趣但内容不宜过多,根据活动时间确定五个项目比较合理;还有的同学设想各项活动的大致时间,并编制了活动时间统计图、表……这些成果都来源于平日知识的积累,反映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自主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当学生亲自参加了秋游活动,并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时,于是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有可行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调整。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学科活动是综合性的,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也真正体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总之,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经受锻炼,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迈尔说过:“盖学问之益不在读书之多,而在运用之熟。”因此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运用知识的广泛性,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客观实际,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数学真正地走入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0-04-16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自觉性;能力
Let mathematics walk into life-shallow talk the 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applied mathematics
Lin Yan
【Abstract】“Mathematics come from a life and used for life.”The new course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student more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As a result, modern of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t to be possibly close student of life, pass inside lesson contact, inside lesson outside combine, lesson outside extens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usage aware of self, exaltation usage ability.Thus attain be the student be face actual problem, ability active try from mathematics of angle, knowledge and method learn by usage look for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nd create sex ground to solve actual problem.Let mathematics really walk into life, make the student real to become the talented person of Gao character.
【Key words】 Mathematics;Application;Consciousness;Aware of self sex;Ability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毛泽东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而,现代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问题的情境中,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1. 课内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萨迪说:“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耕而不播种。”因此在知识的运用中,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1.1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花坛入手,思考“要在平行四边形花坛中种花,每班2平方米可分给几个班?”当学生回答“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马上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可以根据我们学过哪种图形求出呢?”当学生答道 “长方形面积”时,我马上追问并板书其面积公式,接着出示带有方格的长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每格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用各种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四人小组合作比比那个小组求的方法多。”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动手操作(剪、拼、数)等,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求出了花坛的面积和分给几个班。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了原有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渐渐明白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十分有用的学科。
1.2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
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与宽,测量后操场(三角形)等,比比哪些小组合作完成的快、好,可利用计算器来进行。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用步测,然后进行实地测量,分别进行计算的方法,比较步测与实测的误差;有的小组则是先目测后实地测量。在实地测量时,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团结协作找出最佳量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我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当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类似的操作活动很多,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有意识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这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课内外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到实践中进行运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裴斯泰洛奇所说:“好的要学会,学的要用好。”
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当学完图形面积计算时,课后时间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的图形进行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学完平均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调查本季度的月用水量,计算季平均用水量并提出:要使下个月与这三个月的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季度平均用水量的整万吨数,下个月最多用水多少吨?请同学们计算后,把结果告诉后勤老师,让他们想方设法控制下个月的用水。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再如学习了简单统计图表知识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信息编制成统计图表。既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又开放了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调查家庭每月的各项支出,甲A赛事情况等,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提出需要同学们解答的问题,尽可能正确、规范,利用数学课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讲评。由于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很有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自觉参与知识的应用。有的学生放了学迫不及待地跑到市场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回到家后边画边涂各种颜色,忙得不可开交。从学生一份份认真美观的统计图表和有一定水平的问题中,能看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
3. 课外延伸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手段,开展数学学科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利用学生的春游、秋游、“六一”游园等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呢?以秋游活动为例,可以这样设问:“在秋游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了不少问题:(1)整个活动12时开始,几时结束,经过多长时间?(2)全校共有多少班参加?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3)租用几量车?应该怎样安排坐车?(4)有哪些活动项目?各项活动如何安排?(5)活动经费共有多少?车费和游园活动费各需要多少?怎样安排更省钱?……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中1-2个问题。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大胆设计,形成了良好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氛围。在汇报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根据每辆大巴士和每辆小巴士能坐的人数,我们小组认为这样安排车辆既经济又实惠”:黑板上列出若干组大巴士和小巴士辆数的数据并说明算理然后选出最佳的一组数据及理由,最后算出每组需要的车费,再次证明最佳方案确实是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同学认为活动内容要适合儿童特点,生动有趣但内容不宜过多,根据活动时间确定五个项目比较合理;还有的同学设想各项活动的大致时间,并编制了活动时间统计图、表……这些成果都来源于平日知识的积累,反映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自主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当学生亲自参加了秋游活动,并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时,于是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有可行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调整。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学科活动是综合性的,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也真正体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总之,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经受锻炼,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迈尔说过:“盖学问之益不在读书之多,而在运用之熟。”因此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运用知识的广泛性,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客观实际,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数学真正地走入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