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业管理高等教育旨在为物业服务行业输送既有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高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高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阐述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当前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若干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物业管理;实践教学;传统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教育思想上轻视了实践教学;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条件上限制了实践教学。这些问题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都有体现,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解决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物业管理行业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物业管理专业凭其较高的就业率及职业的相对稳定性积攒了不少的“人气”。有些高校开办本科专业之后,物业管理专业甚至一度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没有呈现同比例的上升态势,有些高校物業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当初在“朝阳产业光环”召唤下选择了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人的择业方向也不是物业管理行业,笔者调查了南昌大学共青学院04级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初次就业选择物业管理行业的仅为10%左右。原因何在?学生普遍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毫无技术含量可言,除了扫地看门别无它事;待遇差,没前途,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由此看来,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和行业认识不清是导致物业管理专业偏离良性发展轨道的“罪魁祸首”。物业管理行业是不是真的就如有些同学所说的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呢?显然不是。如今,高档住宅不断增多的同时,住宅和社区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高档写字楼,由于其设施设备比较先进,因此非技术人才不能胜任。物业管理行业真的没前途吗?也不然。比如,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在美国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物业管理经理是一项受人尊重的职业,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比一般大学教授还高。当然,在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看到其不足,只有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物业管理行业,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准确地作出选择和判断。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既不应该对物业管理学科进行贬损,也不应该对其肆意拔高,“给学生不该有的希望”,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和潜力,并尊重学生对学科和行业所作出的最终选择。
(二)加强加快专业教材建设,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现有的以理论为主的物业管理教材忽略了物业管理行业重实践操作的特性,使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专业教材建设及改革作为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一部分,必须要保证案例和实践指导在教材当中的比例,比如,有些教师编写的物业管理案例分析丛书,内容不但有理论,也有实践和案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和案例验证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厚基础,宽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开展,从根本上削减了专业课程在所有课程当中的比重。因此,在保持现有的专业课比重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地设置专业课程,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学基础知识和通用管理能力;(2)物业管理理论、操作及政策法规知识;(3)物业设施设备与房屋建筑方面、财税、物业环境与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4)交叉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课程的设置根据专业知识结构,也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如图1):(1)管理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和领袖气质,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打下基础;(2)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应该覆盖物业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在使学生基本熟悉现代物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也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如物业管理概论、房地产概论、建筑识图、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以及部分行为科学课程,旨在发展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3)专业必修课程,突出物业管理不同的发展方向,体现不同院校的实力和特长的特色课程,如物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作为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4)专业选修课程,要体现前脂性和联系性,突出介绍相关和交叉的前沿学科知识,如电子商务、景观设计等,以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行业发展的结合。
(三)完善教学手段,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明确,也导致了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并使高校与社会、企业完全相脱离。这种情况一旦任其发展,物业服务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的“吴解”必将渐行渐远。
尽管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然如此,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揭下面纱,放低姿态,将物业服务企业带进高校,让企业在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让其从人才的被动接受转为部分参与,从而让高校的讲台变得更加开阔。完善教学手段,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式包括(如图2):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受教育的一方知识面更加宽泛;“订单式”培养,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双导师制”,每位物业服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校的一名教师携手,培养一定量的学生;不定期举办的学术论坛或讲座。
联台培养,企业最大程度的教学参与
“订单式”培养,学枝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企业不直接参与教学
“双导师制”,理论与实践可以快速转挺
学术论坛、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是课堂教学手段的延伸
图2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手段详解
(四)提高实习水平,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切实解决所学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和作用被很多高校忽略或低估。有些高校会利用暑期或其它假期组织学生参与实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流于形式而已。提高学生实习水平,首先,让学生在实习之前设定合理的实习目标;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控制,并让学生及时反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难点;最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和实习报告作为衡量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实践基地包括校外基地和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主要是指企业,而校内基地则指的是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高校扩大和加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内实验室平台的建设,是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补充。专业实验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技能,而且还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场所。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否得到培养和提升,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怎样做’或“应该怎样做”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较为真实的‘嘘拟场景”,增加综合实践训练,加强实训场室建设,以切合实际的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亲身去做、去体验、去揣摩,应对在实施现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使学生直接深入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物业管理;实践教学;传统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教育思想上轻视了实践教学;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条件上限制了实践教学。这些问题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都有体现,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解决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物业管理行业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物业管理专业凭其较高的就业率及职业的相对稳定性积攒了不少的“人气”。有些高校开办本科专业之后,物业管理专业甚至一度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没有呈现同比例的上升态势,有些高校物業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当初在“朝阳产业光环”召唤下选择了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人的择业方向也不是物业管理行业,笔者调查了南昌大学共青学院04级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初次就业选择物业管理行业的仅为10%左右。原因何在?学生普遍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毫无技术含量可言,除了扫地看门别无它事;待遇差,没前途,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由此看来,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和行业认识不清是导致物业管理专业偏离良性发展轨道的“罪魁祸首”。物业管理行业是不是真的就如有些同学所说的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呢?显然不是。如今,高档住宅不断增多的同时,住宅和社区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高档写字楼,由于其设施设备比较先进,因此非技术人才不能胜任。物业管理行业真的没前途吗?也不然。比如,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在美国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物业管理经理是一项受人尊重的职业,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比一般大学教授还高。当然,在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看到其不足,只有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物业管理行业,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准确地作出选择和判断。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既不应该对物业管理学科进行贬损,也不应该对其肆意拔高,“给学生不该有的希望”,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和潜力,并尊重学生对学科和行业所作出的最终选择。
(二)加强加快专业教材建设,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现有的以理论为主的物业管理教材忽略了物业管理行业重实践操作的特性,使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专业教材建设及改革作为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一部分,必须要保证案例和实践指导在教材当中的比例,比如,有些教师编写的物业管理案例分析丛书,内容不但有理论,也有实践和案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和案例验证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厚基础,宽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开展,从根本上削减了专业课程在所有课程当中的比重。因此,在保持现有的专业课比重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地设置专业课程,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学基础知识和通用管理能力;(2)物业管理理论、操作及政策法规知识;(3)物业设施设备与房屋建筑方面、财税、物业环境与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4)交叉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课程的设置根据专业知识结构,也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如图1):(1)管理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和领袖气质,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打下基础;(2)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应该覆盖物业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在使学生基本熟悉现代物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也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如物业管理概论、房地产概论、建筑识图、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以及部分行为科学课程,旨在发展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3)专业必修课程,突出物业管理不同的发展方向,体现不同院校的实力和特长的特色课程,如物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作为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4)专业选修课程,要体现前脂性和联系性,突出介绍相关和交叉的前沿学科知识,如电子商务、景观设计等,以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行业发展的结合。
(三)完善教学手段,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明确,也导致了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并使高校与社会、企业完全相脱离。这种情况一旦任其发展,物业服务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的“吴解”必将渐行渐远。
尽管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然如此,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揭下面纱,放低姿态,将物业服务企业带进高校,让企业在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让其从人才的被动接受转为部分参与,从而让高校的讲台变得更加开阔。完善教学手段,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式包括(如图2):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受教育的一方知识面更加宽泛;“订单式”培养,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双导师制”,每位物业服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校的一名教师携手,培养一定量的学生;不定期举办的学术论坛或讲座。
联台培养,企业最大程度的教学参与
“订单式”培养,学枝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企业不直接参与教学
“双导师制”,理论与实践可以快速转挺
学术论坛、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是课堂教学手段的延伸
图2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手段详解
(四)提高实习水平,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切实解决所学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和作用被很多高校忽略或低估。有些高校会利用暑期或其它假期组织学生参与实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流于形式而已。提高学生实习水平,首先,让学生在实习之前设定合理的实习目标;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控制,并让学生及时反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难点;最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和实习报告作为衡量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实践基地包括校外基地和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主要是指企业,而校内基地则指的是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高校扩大和加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内实验室平台的建设,是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补充。专业实验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技能,而且还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场所。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否得到培养和提升,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怎样做’或“应该怎样做”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较为真实的‘嘘拟场景”,增加综合实践训练,加强实训场室建设,以切合实际的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亲身去做、去体验、去揣摩,应对在实施现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使学生直接深入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