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过晚饭,带着5岁的儿子出去散步,过马路的时候,为了安全,对儿子说:“仔仔,来,爸爸搀。”可儿子怎么也不愿意让我搀着,非要独自过马路,我只好左顾右盼,紧紧地跟在后面。
第二天,又和儿子出去散步,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仔仔,搀着爸爸,这么多汽车,爸爸好害怕。”没想到儿子非常高兴地紧紧搀着我的手,自己还左顾右盼,嘴里嘟噜着:“爸爸,别害怕,有仔仔呢。”……从那以后,每次过马路、上下楼梯,儿子都会主动地搀着我,对我说:“爸爸,有我搀着你不用害怕”……
没想到,变“爸爸搀”为“搀爸爸”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启示呢?
从“爸爸搀”到“搀爸爸”的转变,应该体现的是理念的变化:从被动向主动的变化。同样,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是为了学生“学”,而“学”才是主体。学生不主动去接纳,缺乏创造性地“学”,教师是没办法包办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不要怕学生出错,相信学生是在不断“摔跤”的过程中学会“走路”的。而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则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把人的精神状态用动物来比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状态像骆驼。用他的话来说有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它自己并不想向前走,它被驼人打着、拽着向前走,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是“你应该”。另一种状态叫“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捕猎物时是处于主动状态,用语言表述是“我能够”。这是孩子在学习时的正确状态。中国现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被动、艰难地学习。被动学习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当然也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为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会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浓厚,求知愿望也强烈,学习的效果也最佳。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舍得“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展示、交流,让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去展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好老师不应‘奉送真理’,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225800)
第二天,又和儿子出去散步,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仔仔,搀着爸爸,这么多汽车,爸爸好害怕。”没想到儿子非常高兴地紧紧搀着我的手,自己还左顾右盼,嘴里嘟噜着:“爸爸,别害怕,有仔仔呢。”……从那以后,每次过马路、上下楼梯,儿子都会主动地搀着我,对我说:“爸爸,有我搀着你不用害怕”……
没想到,变“爸爸搀”为“搀爸爸”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启示呢?
从“爸爸搀”到“搀爸爸”的转变,应该体现的是理念的变化:从被动向主动的变化。同样,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是为了学生“学”,而“学”才是主体。学生不主动去接纳,缺乏创造性地“学”,教师是没办法包办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不要怕学生出错,相信学生是在不断“摔跤”的过程中学会“走路”的。而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则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把人的精神状态用动物来比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状态像骆驼。用他的话来说有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它自己并不想向前走,它被驼人打着、拽着向前走,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是“你应该”。另一种状态叫“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捕猎物时是处于主动状态,用语言表述是“我能够”。这是孩子在学习时的正确状态。中国现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被动、艰难地学习。被动学习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当然也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为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会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浓厚,求知愿望也强烈,学习的效果也最佳。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舍得“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展示、交流,让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去展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好老师不应‘奉送真理’,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