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 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规范演示,精彩登场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 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 亲自动手,记忆深刻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着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人对实际操作的东西遗忘最少,两天内仅遗忘10%左右,记忆量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不仅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 反复强调,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 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 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正确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 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 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5. 培養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 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 在学生化学实验中, 教师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指导和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运用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收稿日期:2013-01-07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 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规范演示,精彩登场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 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 亲自动手,记忆深刻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着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人对实际操作的东西遗忘最少,两天内仅遗忘10%左右,记忆量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不仅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 反复强调,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 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 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正确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 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 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5. 培養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 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 在学生化学实验中, 教师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指导和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运用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收稿日期: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