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經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也难以实现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目标,因此为了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线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各种新理念、新方法,并在实践探索中进行灵活、高效地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也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利用问题导学法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12-03
引言
问题导学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需要依托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也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还要渗透趣味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辅助他们收获丰富的知识,并借机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及其认知水平,且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逐步掌握知识,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要应用有“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一)问题要有梯度,便于兼顾全体学生
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时,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习和探究,以便使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使学生取得更多进步,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此时,数学老师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和班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按照学困生—中等学生—学优生的梯度来设计相应的导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分层提问,促使全体学生都能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夯实学困生和中等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有效强化学优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最终凸显出问题导学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数学老师要考虑学生的问题难度系数,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设置,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拔高,不同层次的设置问题,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兼顾成绩不好的学生,做到问题的设置面面俱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问题要有深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探索中挖掘知识内涵,并产生更多灵感,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而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思考,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予以学生更多启发,促使他们在探究中不断打破思维障碍,通过创新和拓展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成员,同时要考虑到这些问题能否解答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上“有理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提问无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还要提问它们之间的区别,当学生完全的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教师要设置一些难的题型让他们去完成,根据做题的效果可以分析教学的任务是否实现,根据学生做题的错误,可以知道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哪些还没有完全的掌握,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的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目的,问题必须以实现目标而设置,这样设置的问题就少了随意性。据此,数学老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之前,应当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最终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同时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较大,以便促使学生在解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问题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设置的问题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来展开,尽量设置一些典型的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做错的题型,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范围。所有问题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
(三)问题要有广度,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谓的问题广度就是指知识的扩展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由一个知识点往深讲解,以及这个知识点如何在老师的教学下往深延伸。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以便扩大学生思考的范围,不断挖掘其思维潜力,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顺利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数学老师需要立足课内、联系课外,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丰富授课内容,同时根据课本知识点来设计数学问题,使其涵盖较多的知识内容,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辅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内化新知、巩固旧知,并由此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将其综合起来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在问题导学法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设置有广度的问题能够进一步的深化知识层次,健全知识结构。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
二、发挥问题导学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导学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辅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成效的稳定提升。这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导学方案来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以便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且不断完善其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按照教材中知识点的排列顺序来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分析数学概念、深挖例题要点,然后给出几道具有针对性的基础问题要求学生作答,以此检验他们的预习成果,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提高预习成效,在长期的坚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这些习惯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课前能够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对新的知识能够自主的探究。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能够紧紧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求助老师来解决问题,课后能够认真的复习所学知识,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问题给学生设置好,学生完成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要充分发挥问题的积极导向性作用,以发展学生思维逻辑为目标,那么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有科学性,合理性和价值性。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积极地设置一些很有难度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收益,在习惯中成长。 三、利用明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合作探究
教师要把数学问题设置得很明确,不能设置有含糊不清的问题。在明确问题中,要考虑一些训练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去训练。教师要积极地估计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教师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一般都是基础性的概念,教师要把这些基础性的概念题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大量地去训练。在训练中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规律。初中数学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给学生辅导数学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因为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相同,他们的语言特点也很相同,所以学生教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初中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来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便于他们及时交换学习思路、借鉴优质方法,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受到启发,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和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以便迅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此时,数学老师要结合教材筛选生活素材,并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被其接受的材料来编写具体的问题,然后在課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展开探究与分析,进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辅助学生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高效地掌握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维会和老师所设置的情景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比如教师在新知识的导入问题的设置上,尽量设置一些解决实际性问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把工程上的一些问题可以给学生,让学生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学生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感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感,从而喜欢学习数学。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联系非常紧密,学好数学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其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践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模块,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要根据授课需求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并借助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制作数学模型、推导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师要有指导性的设置问题,在开展实践中增长他们的才干,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动手的能力,比如学习了“圆”这节知识以后,可以估计学生去制作一个圆形的东西,或者把圆形的物体和其他形状相结合做一个手工制作来给全班展示。这样不但学习了数学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同时关注他们的主体体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强化他们的探究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充分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时,数学教师还需立足教学目标和任务把握问题的导向,也要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善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以便构建灵动、高效的课堂,顺利增强本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乔传刚.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3.
[2]朱引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
[3]王红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C].2019.
[4]陆中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12-03
引言
问题导学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需要依托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也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还要渗透趣味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辅助他们收获丰富的知识,并借机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及其认知水平,且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逐步掌握知识,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要应用有“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一)问题要有梯度,便于兼顾全体学生
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时,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习和探究,以便使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使学生取得更多进步,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此时,数学老师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和班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按照学困生—中等学生—学优生的梯度来设计相应的导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分层提问,促使全体学生都能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夯实学困生和中等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有效强化学优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最终凸显出问题导学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数学老师要考虑学生的问题难度系数,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设置,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拔高,不同层次的设置问题,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兼顾成绩不好的学生,做到问题的设置面面俱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问题要有深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探索中挖掘知识内涵,并产生更多灵感,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而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思考,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予以学生更多启发,促使他们在探究中不断打破思维障碍,通过创新和拓展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成员,同时要考虑到这些问题能否解答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上“有理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提问无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还要提问它们之间的区别,当学生完全的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教师要设置一些难的题型让他们去完成,根据做题的效果可以分析教学的任务是否实现,根据学生做题的错误,可以知道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哪些还没有完全的掌握,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的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目的,问题必须以实现目标而设置,这样设置的问题就少了随意性。据此,数学老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之前,应当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最终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同时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较大,以便促使学生在解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问题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设置的问题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来展开,尽量设置一些典型的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做错的题型,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范围。所有问题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
(三)问题要有广度,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谓的问题广度就是指知识的扩展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由一个知识点往深讲解,以及这个知识点如何在老师的教学下往深延伸。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以便扩大学生思考的范围,不断挖掘其思维潜力,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顺利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数学老师需要立足课内、联系课外,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丰富授课内容,同时根据课本知识点来设计数学问题,使其涵盖较多的知识内容,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辅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内化新知、巩固旧知,并由此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将其综合起来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在问题导学法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设置有广度的问题能够进一步的深化知识层次,健全知识结构。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
二、发挥问题导学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导学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辅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成效的稳定提升。这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导学方案来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以便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且不断完善其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按照教材中知识点的排列顺序来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分析数学概念、深挖例题要点,然后给出几道具有针对性的基础问题要求学生作答,以此检验他们的预习成果,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提高预习成效,在长期的坚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这些习惯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课前能够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对新的知识能够自主的探究。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能够紧紧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求助老师来解决问题,课后能够认真的复习所学知识,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问题给学生设置好,学生完成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要充分发挥问题的积极导向性作用,以发展学生思维逻辑为目标,那么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有科学性,合理性和价值性。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积极地设置一些很有难度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收益,在习惯中成长。 三、利用明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合作探究
教师要把数学问题设置得很明确,不能设置有含糊不清的问题。在明确问题中,要考虑一些训练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去训练。教师要积极地估计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教师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一般都是基础性的概念,教师要把这些基础性的概念题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大量地去训练。在训练中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规律。初中数学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给学生辅导数学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因为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相同,他们的语言特点也很相同,所以学生教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初中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来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便于他们及时交换学习思路、借鉴优质方法,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受到启发,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和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以便迅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此时,数学老师要结合教材筛选生活素材,并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被其接受的材料来编写具体的问题,然后在課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展开探究与分析,进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辅助学生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高效地掌握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维会和老师所设置的情景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比如教师在新知识的导入问题的设置上,尽量设置一些解决实际性问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把工程上的一些问题可以给学生,让学生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学生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感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感,从而喜欢学习数学。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联系非常紧密,学好数学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其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践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模块,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要根据授课需求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并借助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制作数学模型、推导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师要有指导性的设置问题,在开展实践中增长他们的才干,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动手的能力,比如学习了“圆”这节知识以后,可以估计学生去制作一个圆形的东西,或者把圆形的物体和其他形状相结合做一个手工制作来给全班展示。这样不但学习了数学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同时关注他们的主体体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强化他们的探究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充分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时,数学教师还需立足教学目标和任务把握问题的导向,也要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善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以便构建灵动、高效的课堂,顺利增强本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乔传刚.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3.
[2]朱引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
[3]王红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C].2019.
[4]陆中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