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这样说控制、激励与服务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与河北衡水中学打了一场口水仗。衡水中学以其近年来无与伦比的高考成绩引起教育界高度关注,支持和质疑其管理模式的都大有人在。杨东平无疑属于后者,他写了一篇文章《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发表于2014年11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指出衡中现象背后是“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异化,存在着从学校——培训中心——准军营——‘模范监狱’这样强度不同的光谱”。衡水中学马上回应,在学校网站首页刊登一篇供职于邢台市文联的该校学生家长的文章,标题很醒目——《杨东平要是衡中校长,就该给他几个耳刮子》。这架势,换谁也受不了,果然,杨东平随即发表一篇博文,质问:《衡水中学为何如此暴戾》?
  同样是做应试教育,衡水中学能够在全国那么多学校之中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不服不行。因此,才有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所说——衡水中学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体现了一种卓越的精神,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而这,应该代表了相当多业内人士的观点。
  可以这样说,衡水中学是今天中国中小学校应试管理的集大成者,衡中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其他众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在采用,只是不如衡中执行得那么到位、那么深入骨髓罢了。然而,这也正是杨东平所批评的。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中,他说:
  “假如我是衡水中学的校长,我会怎么办呢?我会首先取消50%的清规戒律,允许学生上课转笔、抖脚、靠墙,允许自习课喝水、抬头或者发呆;放宽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穿衣、叠被、吃饭;将学生现在每两周或四周放一天假,改为每两周放假两天;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时间,等等。”
  所有这些管理措施的背后都有着明确清晰的价值观,我读出的两个字是:控制。
  控制是所有以应试为导向并取得成功的学校管理的精髓。控制学生的时间,控制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想,控制学生的一切。中青报同时也刊登了一篇衡水中学毕业生的文章《我们只在一个数字标尺上显示价值》,讲述在衡中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我只需要听话就可以了,老师们已经把我要走的路测量了无数遍,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走即可。”将控制做到这种程度,那是不一般的境界。
  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环境下,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也逐渐适应了以控制为指向的管理,并且精确地将他们的工作任务诠释为“不出事,抓分数”。从生存的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自己在职业生涯初期,也的确是沿着控制的主线来开展工作的,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行政管理。直到有一天,当我逐渐地从一名班主任成长为校级干部,我突然意识到,管理的目的不应该是管理,而应该是激励。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一名激励大师,能够将团队每一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潜能激发出来,毕竟,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而教育又是多么需要良知、奉献与智慧,这些都无法简单地通过强调执行力来实现。
  强调激励依然需要控制,但不是控制别人,而是控制自己。以前是控制别人,现在是控制自己,我曾经对团队的成员这样说。控制自己是全方位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成为团队的一员。
  激励需要信任与充分授权,需要在学生或下属做得不是很出色的时候按捺住自己亲自操刀的冲动,让他们去完成,去体验,并帮助他们分析、总结、反思与提升。
  激励需要制度设计,让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每一个人有机会面对挑战,每一个人都得承担自己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明确地知道评估标准与结果。
  激励需要团队合作,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每一个人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团队学习中共同成长,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激励需要教练技巧,管理者对团队每一名成员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明晰地了解其长处与短处,在其遇到瓶颈时能进行有效的点拨。
  激励最重要的是目标引领,管理者要常怀一个梦想,长谈一个愿景,并且让这个梦想和愿景成为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共识。让我的故事成为我们的故事。
  当一所学校以激励为管理的指导思想,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会得到尊重和保护,管理的目标便成为教师与学生的生长与发展,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李希贵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学生第二》,学生第二意味着教师第一,学校校长将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可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李希贵后来又写了一本书,直接取名《学生第一》,学生第一与学生第二并不矛盾,正说明李希贵的管理思路又进入激励之后的第三个层次。
  这个层次叫服务。
  在十一学校的改革之初,他就说,教育已演变成为服务业,而且不可逆转,在第五届全国新学校论坛中,他再次强调,教育是服务业,而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服务的心态,我们就不可能使学校的治理结构越来越有利于学生,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学生的诉求,教育改革就会越改离教育的本质越远。
  对于教育是服务的观点,我是深深赞同的。2012年,我曾经出版了一本书,取名叫《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后来,在学校的行政会上,我多次强调,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而课程,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总和。
  成长与发展是教师和学生个人的事情,毕竟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替代他们,我们所能做的首先是激励,当他们迸发出激情与动力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师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地方。以服务为主导的学校管理应当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在生长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和养分,使他们的根扎得更深,枝叶长得更粗壮,花开得更艳丽,生命更有成就感。
  服务的心态是感恩。生命是相互成全的,没有学生哪有教师,没有员工哪有领导,让学生和教师有良好的生命体验,是学校的基本职责。
  服务的心态是接纳。认识到生命的多彩多姿,每一名个体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每一名学生和教师都不完美,都有缺陷,对其接纳而不是指责,需要修炼,需要沉淀。
  服务的心态是敬畏。我们自己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教育与管理的岗位上,我们也是一名新手,我们所苦苦坚持的,未来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走上讲台,我们尤其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待自己的职业,始终保持一颗警醒与敬畏之心。
  当然,真实语境中的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一定是控制、激励与服务共存的。基本的管理秩序总要维持,必要的控制手段还是要实施。只是,每一次在执行控制的时候,还是要小小地追问一下,控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打破这种控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除了控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如此一来,我们便不太会在控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到极致。
  (作者单位: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
其他文献
班主任大抵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几乎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都不是,也不能是一个人去实施与完成的。无论是这项工作的筹备、制定,还是实施与评价反馈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去参与。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工作中,个体行为势必也与他人的行为相关,而非孤立地进行。意即班级管理工作总是在各种群体及个体的相互关系作用下而进行的,这是小组合作的重要依据。  小组合作是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学生是班集体
期刊
相对于其他常规性的事务,突发事件有它的特点:它往往不是那么好处理,要涉及较为强烈的对立与冲突,涉及较为复杂的起因与经过,涉及对当事人的评判和处置。我们所面对的群体又是未成年人,教育才是我们的最终落脚点。在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公平公正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和对其成长的影响。因此,要用班级议事的方式来处理突发事件,就有着比处理其他事务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大部分同学投票建议自己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后,15岁花季少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  网上一时众说纷纭,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比如有人质疑:学生自主管理的底线在哪里?一群未成年人能否决定一个未成年人的命运?为什么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的“龙种”到了雷梦佳的班级就成了“跳蚤”?  我也曾遇
期刊
那是教上一批孩子的事情。我像往常一样护送学生路队走出教学楼。刚出教学楼,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班里刚才报告去厕所的学生小田被一个学生紧紧追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人已相互揪住对方的衣领,厮打到一起。旁边已有孩子围观,谁也没法靠近他们。来不及多想,我疾步走到跟前:“住手!站好!”只见两双发红的眼睛依然怒视着对方,不肯放下手中的衣领。“放下手!马上站好!”我提高了嗓音。在我再一次的高声呵斥下
期刊
正午时分,学生食堂热闹非凡,排队长龙一条条。一个平头小个子,嘟着嘴巴,左右晃荡着,眼看就要到窗口了,却是按捺不住了,对着窗口师傅吼叫:“给爷们儿快点,别磨磨蹭蹭了!”打饭的师傅五十多岁,两鬓已经花白,这刺耳的话传到了老师傅的耳朵里。她停下手中的活儿,大声回嚷:“你这娃子,咋说话的,我比你妈年龄都大好多,你咋这么不懂礼貌!”小家伙也不示弱:“要你管!爷们儿愿意!”老师傅忍不住了,掂了个扫把就冲了出来
期刊
昨天晚上,宿舍扣分了,因为几个女孩子在熄灯之后讲话,被宿管老师逮了个正着。  我强忍着怒气,找她们谈话,她们却告诉我,谈话的不止她们几个,开“卧谈会”的现象几乎每个宿舍都有发生,只不过没被老师发现而已。私密的宿舍空间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喜欢开“卧谈会”,我理解,但是深夜长谈必然会影响休息和健康。看事态的发展,堵,也堵不住;禁,也禁不了。怎么办?  利用班会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议。  开“卧
期刊
我曾用班级群议的方法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我还没有给这种教育方式找到合适的名字,就沿用了毛主席的原话,美其名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当时的工作重点在批评上,怕学生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所以打了个烟幕弹。用班级议事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可跨越的雷区,班主任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把准备工作做足。  首先,这个活动的开展要安排具体的时间。这个时间
期刊
一、事件回述  那天吃完午饭,就有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叫我:“蒯老师,教室里出事了!”我赶紧跟他回到教室,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只见小A的课桌翻倒在地,撕破的本子、摔断的钢笔一片狼藉,他情绪异常激动;同桌小B正蹲在地上,整理自己的书包,其他孩子也正帮着他们收拾残局。两个孩子嘴里还不停地指责、争吵,直到我出现,他们才安静下来。  二、议事背景  再优秀的班集体都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面对这种突发事件
期刊
高二文理分班,我接手了理科高二(5)班。开学不久,“与众不同、行为反常、爱惹事”的小朱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任课教师多次向我反映小朱课堂上不服从管理,搞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每次说他还要反驳,导致无法上课,这样下去很容易和他发生冲突……我曾试图和他交流,但每次都以我的一言堂收场,自然是我败下阵来,他涛声依旧。  果不其然,一次上课时小朱就和历史老师顶上了。班长赶紧到办公室向我汇报,我匆忙赶到教室及时
期刊
刚接这个班时,对学生不了解,分组的事就没有提上班级议事日程,完全由学生自由组合。过了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矛盾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为了“维护稳定”,更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管理和学习的积极作用,重新分组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虽然在班级工作中免不了会“老师说了算”,但我还是更愿意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十来岁的小学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自己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