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将文字材料转换为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进行习作。明确的任务,对于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理清习作思路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维,引出任务;细化任务,将其分解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习作项目,以活动方案、调查问卷、邀请函、会议记录、日记等形式,推进项目任务逐步深化,让学生愿写、会写、尽力写。
關键词:任务驱动 真写作 项目习作
国外的作文教学十分注意各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置身某种特定情境,给学生“制造”出任务,带着应对生活的某些实际需要以及真实的任务去完成作文。这与我国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中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可以将文字材料转换为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进行习作。明确的任务,对于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理清习作思路有积极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微信、QQ等自媒体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如果能将习作任务与这些自媒体平台有机融合,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以一次“视力”项目习作教学实践为例,对任务驱动式习作教学加以探讨。
一、头脑风暴,引出任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3”中有这样的习作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莹透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吃饭了;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变得胡编乱造了……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日常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有哪些呢?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书本上提供的这些。一开始,我想让学生通过读书看报发现一些生活中有趣的问题,但在课前与学生聊天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任务驱动型习作题材: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找到自己喜爱的话题,然后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此话题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于是,学生和父母一起点击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搜集各种感兴趣的话题。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教学这一内容时,我组织大家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因为有准备,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话题源源不断,最为集中的内容是:
身边同学戴眼镜的越来越多,爸爸妈妈说他们在大学时代才架上眼镜,为什么近视越来越低龄化?同学们戴的眼镜五花八门,有的镜片还有颜色,这里面有什么奥秘?我们的眼睛一旦近视,还可以治好吗?动物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吗?也会近视吗?
将学生的话题归纳一下,就是“视力”。于是,我们接下来的习作就围绕这一任务展开。
二、任务细化,项目习作
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向,我将他们分为三组:“柯南小组”,主要关注“同学们的眼镜选择问题”;“揭秘小组”,主要了解“眼睛出现问题后的相关治疗”;“调查小组”,主要调查“五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三个小组同学都要通过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任务不断推进。因为话题源于学生兴趣,分组也是自愿,所以学生个个“磨拳霍霍”,准备大展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样的“任务”情境之中。
美国小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将实用文写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研究的推进,根据学生需要,我也将这项小研究做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习作项目”。
(一)活动方案写作
因为本次的习作主题是由三个小组共同开展活动,那么每个小组的成员就应该一起“谋划”活动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之前大家都没接触过有关活动方案的写作,所以具体实施时,我鼓励大家先通过网络支持了解活动方案的相关内容,自己尝试写,然后借助网络小组进行组内评选,接下来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展示,大家互相提建议。果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建好QQ讨论小组,将各自写好的方案发到网络小组进行商议、评选、投票,选出最好的以后再发到班级讨论群进行全班交流。此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QQ讨论,和大家一起畅所欲言,但并不做过多的干预,只在讨论中帮助他们明确撰写要领。
结果,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满意的活动方案。从图1所示的活动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开展活动前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小组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二)调查问卷设计
既然是发现、了解并解决问题,那离不开相应的调查,必然要做调查问卷。但之前大家都没接触过调查问卷,因此,我建议他们借助网络搜集相关问卷,并从中找到诀窍,每个组各自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每个小组群策群力,竟然也做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问卷。从图2所示的“揭秘小组”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本小组针对任务“了解眼睛出现问题后的相关治疗”设计的问卷内容很有针对性,直接指向学生视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等,说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评判能力。
(三)邀请函写作
有的小组要外出采访,认为需要家长配合,邀请家长做顾问。此时写份邀请函就会显得比较有诚意。我先在班级QQ群和微信群里展示了一些典型的邀请函,然后组织全班商议邀请函的格式以及写作要领。接下来,每个学生写一份,最终通过全班公选确定正式邀请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学生都倾向于借助微信小程序做电子邀请函,以真诚、中肯的语言,辅以灵动的动画效果,极具创造力。图3所示是其中一小组的邀请函。 邀请函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身边同学的视力健康问题,并组成“揭秘小组”专门了解五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我们发现,五年级已经有不少同学出现了视力问题。因此,我们想采访眼科专家,了解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避免视力出现问题的注意事项等。但这些都需要你们的帮助!所以,我们郑重地邀请你们加入我们“揭秘小组”,与我们一起外出采访。你们只需帮我们敲定专家即可,至于预约和采访的事,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我们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告知所有同学,呼吁他们重视视力健康!爸爸妈妈们,再次诚恳邀请你们加入我们的“揭秘小组”,成为我们的安全顾问和智囊团!
揭秘小组
2017年3月18日
这份经过小组成员讨论,自主撰写的电子邀请函,指向明确、语气恳切,说服力较强,画面生动,相信能充分吸引家长的积极参与。学生这种敢于表达,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大大出乎我的预期。
(四)会议记录
组内采访后,各小组成员再一同开会,各自讨论采访感受和发现等。此时,我建议各小组模仿平板电脑上的备忘录,小组组员们学会做会议记录。其中一名成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做记录。
会议记录是另一种文体的习作。图4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会议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逐步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抓主要信息,这对提升习作时“写具体”“有重点地写”很有帮助。会后,各小组还将会议记录上传至QQ,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保存自己的“研究”。
(五)日记写作
有了以上各项准备工作,习作“工程”已逐步走向深入。活动过程中,我提醒学生随时可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等各小组任务快结束时,学生上传到班级群的习作已有好多篇,且篇篇精彩。下面是其中的一篇:
5月22日 星期天 晴
今天,在冯贻和妈妈的陪伴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到慈铭体检中心进行采访!接受采访的张医生真是有范儿:银白色的头发,睿智的眼睛,一身白大褂,一瞧就很有经验!
一开始,我特别紧张,舌头都快打结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张医生很有耐心,她轻轻拍拍我的背,亲切地说:“孩子,不急,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我憋红了脸:“张医生,您能给我们示范下正确的眼保健操是怎么做的吗?”这话居然把她给逗乐了,也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行啊!我也常常做!”说完,她就做起来了,还不忘提醒一旁的万炫彤进行摄像呢!接下来的采访顺畅多了,我们的收获也很多。
看上去有范儿、严肃的专家,原来这么容易采访,嘻嘻!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还利用微信,写起了微日记:
(1)知道我们今天在哪里吗?告诉你吧,我们来采访眼科专家啦!没想到我们的饮食也关系到视力健康呢,平日里胡萝卜这类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多吃一些吧。
(2)其实转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战胜了自己的心魔,采访也会变得很容易哦!
……
这些表述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现场感很强,在QQ群和微信群得到了诸多赞同。
上面提到的习作项目,与四年级下学期的习作教学内容(见表1)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视力”项目习作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真实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涉足不同的文体习作,将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求都有机融入各自的项目任务中,促使他们呈现了很多有真实情感的作品。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动笔的兴趣大大超乎我的预期。而且在此过程中,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真实驱动,反思总结
(一)因为兴趣,所以“愿意”
學生习作的最大烦恼是“写什么”。就“习作3”的内容而言,如果依旧按照平日的习作流程,要求学生从教材提供的几点建议中选一条,然后被动完成,很容易让他们的习作动力在一开始就消失殆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驱动下的习作,一开始的头脑风暴就是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真正将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只有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给学生动力!有动力,才能“驱使”,促使学生更愿意动笔。
从学生精心制作的活动方案,从他们为了掌握一手数据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他们为了获得家长支持用心撰写的电子邀请函,从他们的点滴感受……都能看出,他们接触任务中的种种信息,源自内心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有了如此真切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写,写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
(二)因为经历,所以“会写”
这个习作项目进行的始终,教师几乎没有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只是做了相机的引导,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自我探索之后完成的,即使是不太熟悉的内容、格式,如活动方案、调查问卷等也是经过自助查询、小组讨论和修改后完成的。没有要求当堂完成,学生却为何有话可说了呢?窃以为,因为“视力”项目习作任务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习作技巧,还在考验他们交流、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发现、思考、讨论,更需要搜集资料。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习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美国克拉森教授提出:“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是错误的。”这话有些偏激,但细细推敲,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他是在用夸张的方式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可以这样:布置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写作任务,然后鼓励他们借助网络技术查阅资料,去调查,去采访……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可以充分为学生所用,而且,跟人、社会都有了接触和交流,具备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余地,思维得以充实,习作时自然“有米下锅”。
(三)因为真实,所以“尽力写”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说:“你们今天要写……”然后出示相关的命题,要求他们怎么怎么写。其实有的文体习作,学生根本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又缺乏具体的情境,自然无从下手。尤其是应用文,教师会让学生写信,写请假条等,至于写什么,也是教师命题。在这种“假设”中习作,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视力”项目习作中,无论是活动方案的撰写、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是邀请函的写作,都直指“应用”,但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任务的选择与执行都以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他们学得兴致盎然,全力以赴。可见,真实的任务让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真实体验后的习作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分享、一种诉说。
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式习作,为习作教学带来了新鲜的体验、活力,真实的任务为学生带来了真切的思考, 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有趣形式,让学生的兴趣贯彻始终,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助力,为其观察感悟提供了更多样本。真实的任务,增加体验;有趣的平台,激发兴趣,将习作当作真实的生活、探索和实践,“乐于动笔”便不再是难事,笔下流露出的,自然是真作文!
参考文献:
[1] 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7~8).
[2] 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
關键词:任务驱动 真写作 项目习作
国外的作文教学十分注意各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置身某种特定情境,给学生“制造”出任务,带着应对生活的某些实际需要以及真实的任务去完成作文。这与我国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中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可以将文字材料转换为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进行习作。明确的任务,对于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理清习作思路有积极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微信、QQ等自媒体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如果能将习作任务与这些自媒体平台有机融合,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以一次“视力”项目习作教学实践为例,对任务驱动式习作教学加以探讨。
一、头脑风暴,引出任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3”中有这样的习作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莹透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吃饭了;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变得胡编乱造了……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日常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有哪些呢?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书本上提供的这些。一开始,我想让学生通过读书看报发现一些生活中有趣的问题,但在课前与学生聊天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任务驱动型习作题材: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找到自己喜爱的话题,然后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此话题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于是,学生和父母一起点击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搜集各种感兴趣的话题。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教学这一内容时,我组织大家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因为有准备,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话题源源不断,最为集中的内容是:
身边同学戴眼镜的越来越多,爸爸妈妈说他们在大学时代才架上眼镜,为什么近视越来越低龄化?同学们戴的眼镜五花八门,有的镜片还有颜色,这里面有什么奥秘?我们的眼睛一旦近视,还可以治好吗?动物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吗?也会近视吗?
将学生的话题归纳一下,就是“视力”。于是,我们接下来的习作就围绕这一任务展开。
二、任务细化,项目习作
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向,我将他们分为三组:“柯南小组”,主要关注“同学们的眼镜选择问题”;“揭秘小组”,主要了解“眼睛出现问题后的相关治疗”;“调查小组”,主要调查“五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三个小组同学都要通过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任务不断推进。因为话题源于学生兴趣,分组也是自愿,所以学生个个“磨拳霍霍”,准备大展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样的“任务”情境之中。
美国小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将实用文写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研究的推进,根据学生需要,我也将这项小研究做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习作项目”。
(一)活动方案写作
因为本次的习作主题是由三个小组共同开展活动,那么每个小组的成员就应该一起“谋划”活动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之前大家都没接触过有关活动方案的写作,所以具体实施时,我鼓励大家先通过网络支持了解活动方案的相关内容,自己尝试写,然后借助网络小组进行组内评选,接下来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展示,大家互相提建议。果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建好QQ讨论小组,将各自写好的方案发到网络小组进行商议、评选、投票,选出最好的以后再发到班级讨论群进行全班交流。此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QQ讨论,和大家一起畅所欲言,但并不做过多的干预,只在讨论中帮助他们明确撰写要领。
结果,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满意的活动方案。从图1所示的活动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开展活动前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小组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二)调查问卷设计
既然是发现、了解并解决问题,那离不开相应的调查,必然要做调查问卷。但之前大家都没接触过调查问卷,因此,我建议他们借助网络搜集相关问卷,并从中找到诀窍,每个组各自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每个小组群策群力,竟然也做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问卷。从图2所示的“揭秘小组”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本小组针对任务“了解眼睛出现问题后的相关治疗”设计的问卷内容很有针对性,直接指向学生视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等,说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评判能力。
(三)邀请函写作
有的小组要外出采访,认为需要家长配合,邀请家长做顾问。此时写份邀请函就会显得比较有诚意。我先在班级QQ群和微信群里展示了一些典型的邀请函,然后组织全班商议邀请函的格式以及写作要领。接下来,每个学生写一份,最终通过全班公选确定正式邀请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学生都倾向于借助微信小程序做电子邀请函,以真诚、中肯的语言,辅以灵动的动画效果,极具创造力。图3所示是其中一小组的邀请函。 邀请函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身边同学的视力健康问题,并组成“揭秘小组”专门了解五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我们发现,五年级已经有不少同学出现了视力问题。因此,我们想采访眼科专家,了解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避免视力出现问题的注意事项等。但这些都需要你们的帮助!所以,我们郑重地邀请你们加入我们“揭秘小组”,与我们一起外出采访。你们只需帮我们敲定专家即可,至于预约和采访的事,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我们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告知所有同学,呼吁他们重视视力健康!爸爸妈妈们,再次诚恳邀请你们加入我们的“揭秘小组”,成为我们的安全顾问和智囊团!
揭秘小组
2017年3月18日
这份经过小组成员讨论,自主撰写的电子邀请函,指向明确、语气恳切,说服力较强,画面生动,相信能充分吸引家长的积极参与。学生这种敢于表达,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大大出乎我的预期。
(四)会议记录
组内采访后,各小组成员再一同开会,各自讨论采访感受和发现等。此时,我建议各小组模仿平板电脑上的备忘录,小组组员们学会做会议记录。其中一名成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做记录。
会议记录是另一种文体的习作。图4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会议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逐步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抓主要信息,这对提升习作时“写具体”“有重点地写”很有帮助。会后,各小组还将会议记录上传至QQ,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保存自己的“研究”。
(五)日记写作
有了以上各项准备工作,习作“工程”已逐步走向深入。活动过程中,我提醒学生随时可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等各小组任务快结束时,学生上传到班级群的习作已有好多篇,且篇篇精彩。下面是其中的一篇:
5月22日 星期天 晴
今天,在冯贻和妈妈的陪伴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到慈铭体检中心进行采访!接受采访的张医生真是有范儿:银白色的头发,睿智的眼睛,一身白大褂,一瞧就很有经验!
一开始,我特别紧张,舌头都快打结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张医生很有耐心,她轻轻拍拍我的背,亲切地说:“孩子,不急,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我憋红了脸:“张医生,您能给我们示范下正确的眼保健操是怎么做的吗?”这话居然把她给逗乐了,也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行啊!我也常常做!”说完,她就做起来了,还不忘提醒一旁的万炫彤进行摄像呢!接下来的采访顺畅多了,我们的收获也很多。
看上去有范儿、严肃的专家,原来这么容易采访,嘻嘻!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还利用微信,写起了微日记:
(1)知道我们今天在哪里吗?告诉你吧,我们来采访眼科专家啦!没想到我们的饮食也关系到视力健康呢,平日里胡萝卜这类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多吃一些吧。
(2)其实转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战胜了自己的心魔,采访也会变得很容易哦!
……
这些表述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现场感很强,在QQ群和微信群得到了诸多赞同。
上面提到的习作项目,与四年级下学期的习作教学内容(见表1)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视力”项目习作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真实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涉足不同的文体习作,将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求都有机融入各自的项目任务中,促使他们呈现了很多有真实情感的作品。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动笔的兴趣大大超乎我的预期。而且在此过程中,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真实驱动,反思总结
(一)因为兴趣,所以“愿意”
學生习作的最大烦恼是“写什么”。就“习作3”的内容而言,如果依旧按照平日的习作流程,要求学生从教材提供的几点建议中选一条,然后被动完成,很容易让他们的习作动力在一开始就消失殆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驱动下的习作,一开始的头脑风暴就是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真正将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只有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给学生动力!有动力,才能“驱使”,促使学生更愿意动笔。
从学生精心制作的活动方案,从他们为了掌握一手数据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他们为了获得家长支持用心撰写的电子邀请函,从他们的点滴感受……都能看出,他们接触任务中的种种信息,源自内心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有了如此真切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写,写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
(二)因为经历,所以“会写”
这个习作项目进行的始终,教师几乎没有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只是做了相机的引导,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自我探索之后完成的,即使是不太熟悉的内容、格式,如活动方案、调查问卷等也是经过自助查询、小组讨论和修改后完成的。没有要求当堂完成,学生却为何有话可说了呢?窃以为,因为“视力”项目习作任务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习作技巧,还在考验他们交流、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发现、思考、讨论,更需要搜集资料。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习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美国克拉森教授提出:“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是错误的。”这话有些偏激,但细细推敲,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他是在用夸张的方式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可以这样:布置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写作任务,然后鼓励他们借助网络技术查阅资料,去调查,去采访……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可以充分为学生所用,而且,跟人、社会都有了接触和交流,具备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余地,思维得以充实,习作时自然“有米下锅”。
(三)因为真实,所以“尽力写”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说:“你们今天要写……”然后出示相关的命题,要求他们怎么怎么写。其实有的文体习作,学生根本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又缺乏具体的情境,自然无从下手。尤其是应用文,教师会让学生写信,写请假条等,至于写什么,也是教师命题。在这种“假设”中习作,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视力”项目习作中,无论是活动方案的撰写、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是邀请函的写作,都直指“应用”,但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任务的选择与执行都以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他们学得兴致盎然,全力以赴。可见,真实的任务让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真实体验后的习作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分享、一种诉说。
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式习作,为习作教学带来了新鲜的体验、活力,真实的任务为学生带来了真切的思考, 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有趣形式,让学生的兴趣贯彻始终,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助力,为其观察感悟提供了更多样本。真实的任务,增加体验;有趣的平台,激发兴趣,将习作当作真实的生活、探索和实践,“乐于动笔”便不再是难事,笔下流露出的,自然是真作文!
参考文献:
[1] 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7~8).
[2] 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