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硬膜外麻醉直入法与侧入法置管对神经根刺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直入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根刺激症状。结果:观察组腰痛率为28.12%,对照组腰痛率为53.12%;观察组与对照组腰部不适持续时间为(2.33±1.05)、(4.54±1.3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可以促进手术造成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得以明显减少,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腰疼症状,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直入法;侧入法置管;神经根刺激
少数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穿刺位置会出现腰背部不适或者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不适症状常持续几天到几周,在硬膜外麻醉并发症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1]。为了对腰背部不适、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进行全面了解,确保神经根刺激并发症概率得以降低,本文分别对硬膜外麻醉直入法与侧入法置管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128例,男患者68例,女患者6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32.5±5.2)岁;体重指数为38kg~60kg,平均体重指数为(50.1±2.1)岁;其中38例会阴部手术,60例下肢手术,30例下腹部手术,将椎管内注药史、严重脊柱畸形、慢性腰腿背痛等患者排除出本次研究;手术之前对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查。以医学伦理学为原则,本组研究对象均同意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类型、排除标准、入组原则等常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以及血压等进行严格监测,采用氧气给予持续吸入,建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以左侧卧位接受手术,穿刺位置以棘突间隙位置L2-3或者L1-2为主。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直入法置管,确定正中线棘突间隙的中心位置后,穿刺针口斜面位置与脊柱轴线平行,以垂直的方式在皮肤进针,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的顺序慢慢穿刺,当穿刺针口在抵达黄韧带后进行旋转操作,直到针口斜面与脊柱轴线垂直,将黄韧带突破后会出现落空感觉,方能在硬膜外腔进入。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进针口以确定的棘突间隙旁边大概1.5cm~2cm位置,穿刺针口斜面以向上的角度且与脊柱中线朝向位置进针,确保皮肤与穿刺针保持75°的状态准确的刺入棘突间孔,穿刺口应该远离棘间韧带以及棘上韧带,顺着棘突间孔将黄韧带刺破后抵达硬膜外腔。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完成穿刺操作后,通过观察是否流出脑脊液、是否出现负压以及阻力是否消失等情况,确定穿刺针是否在硬膜外腔抵达,将3~4cm的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通过硬膜外导管将局麻外注射,进行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后将PCA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给予2d术后镇痛后将硬膜外导管拔出,观察局部穿刺点是否出现渗液、渗血以及红肿等症状,给予消毒后进行为期1d的贴敷料。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腰部不适、腰部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程度进行评价,其中0分为没有出现任何疼痛感觉;1~2分为轻度疼痛,在活动状态下疼痛状态较为轻微;3~7分为中度疼痛,在卧床状态下疼痛较为轻微,活动时疼痛感觉较为严重;8~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无法忍受疼痛,需要采用药物干预。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若P<0.05,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腰痛率分别为28.12%、53.12%,观察组腰痛率较低;观察组腰部不适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对神经根刺激症状
3.讨论
硬膜外麻醉后导致出现腰部不适、腰部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是硬膜外麻醉使用较粗的穿刺针,在穿刺操作时容易出现损伤背部韧带的情况,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穿刺位置、穿刺次数以及操作方法等影响[2]。硬膜外麻醉直入法置管需要在黄韧带、棘间韧带、棘带韧带、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等经过,稍微不慎,则会出现损伤的情况,造成出现无菌性炎症,加上受损韧带纤维组织具有相对缓慢的修复速度,会增加神经根疼痛程度以及发生概率,临床上应谨慎使用。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时,確定脊柱后正中线与穿刺针尖斜面处于平行状态后方执行进针操作,与垂直直入法穿刺对来,能够防止纵向切断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纤维的情况,对闭合针孔有一定的帮助,促进硬膜外麻醉腰痛发生率、腰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另外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采用黄韧带、肌筋膜以及肌肉等在硬膜外腔直接进入,使损伤背部韧带的情况得以减少,加上肌肉组织具有丰富的血运,即使出现受损的情况,仍可加快组织修复的速度,促进神经根刺激的发生率得以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腰痛率、疼痛评分、腰部不适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研究表明,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中,通过侧入法置管能够降低组织损伤、神经根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有一定的帮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清仁,肖英.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2):288-289.
[2]郝天新,仵海涛.椎管内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对术后腰背疼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02):159-160.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直入法;侧入法置管;神经根刺激
少数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穿刺位置会出现腰背部不适或者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不适症状常持续几天到几周,在硬膜外麻醉并发症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1]。为了对腰背部不适、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进行全面了解,确保神经根刺激并发症概率得以降低,本文分别对硬膜外麻醉直入法与侧入法置管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128例,男患者68例,女患者6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32.5±5.2)岁;体重指数为38kg~60kg,平均体重指数为(50.1±2.1)岁;其中38例会阴部手术,60例下肢手术,30例下腹部手术,将椎管内注药史、严重脊柱畸形、慢性腰腿背痛等患者排除出本次研究;手术之前对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查。以医学伦理学为原则,本组研究对象均同意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类型、排除标准、入组原则等常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以及血压等进行严格监测,采用氧气给予持续吸入,建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以左侧卧位接受手术,穿刺位置以棘突间隙位置L2-3或者L1-2为主。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直入法置管,确定正中线棘突间隙的中心位置后,穿刺针口斜面位置与脊柱轴线平行,以垂直的方式在皮肤进针,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的顺序慢慢穿刺,当穿刺针口在抵达黄韧带后进行旋转操作,直到针口斜面与脊柱轴线垂直,将黄韧带突破后会出现落空感觉,方能在硬膜外腔进入。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进针口以确定的棘突间隙旁边大概1.5cm~2cm位置,穿刺针口斜面以向上的角度且与脊柱中线朝向位置进针,确保皮肤与穿刺针保持75°的状态准确的刺入棘突间孔,穿刺口应该远离棘间韧带以及棘上韧带,顺着棘突间孔将黄韧带刺破后抵达硬膜外腔。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完成穿刺操作后,通过观察是否流出脑脊液、是否出现负压以及阻力是否消失等情况,确定穿刺针是否在硬膜外腔抵达,将3~4cm的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通过硬膜外导管将局麻外注射,进行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后将PCA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给予2d术后镇痛后将硬膜外导管拔出,观察局部穿刺点是否出现渗液、渗血以及红肿等症状,给予消毒后进行为期1d的贴敷料。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腰部不适、腰部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程度进行评价,其中0分为没有出现任何疼痛感觉;1~2分为轻度疼痛,在活动状态下疼痛状态较为轻微;3~7分为中度疼痛,在卧床状态下疼痛较为轻微,活动时疼痛感觉较为严重;8~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无法忍受疼痛,需要采用药物干预。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若P<0.05,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腰痛率分别为28.12%、53.12%,观察组腰痛率较低;观察组腰部不适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对神经根刺激症状
3.讨论
硬膜外麻醉后导致出现腰部不适、腰部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是硬膜外麻醉使用较粗的穿刺针,在穿刺操作时容易出现损伤背部韧带的情况,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穿刺位置、穿刺次数以及操作方法等影响[2]。硬膜外麻醉直入法置管需要在黄韧带、棘间韧带、棘带韧带、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等经过,稍微不慎,则会出现损伤的情况,造成出现无菌性炎症,加上受损韧带纤维组织具有相对缓慢的修复速度,会增加神经根疼痛程度以及发生概率,临床上应谨慎使用。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时,確定脊柱后正中线与穿刺针尖斜面处于平行状态后方执行进针操作,与垂直直入法穿刺对来,能够防止纵向切断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纤维的情况,对闭合针孔有一定的帮助,促进硬膜外麻醉腰痛发生率、腰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另外硬膜外麻醉侧入法置管采用黄韧带、肌筋膜以及肌肉等在硬膜外腔直接进入,使损伤背部韧带的情况得以减少,加上肌肉组织具有丰富的血运,即使出现受损的情况,仍可加快组织修复的速度,促进神经根刺激的发生率得以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腰痛率、疼痛评分、腰部不适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研究表明,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中,通过侧入法置管能够降低组织损伤、神经根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有一定的帮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清仁,肖英.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2):288-289.
[2]郝天新,仵海涛.椎管内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对术后腰背疼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