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原因,并评价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共发生腔镜术后腹腔感染、脓肿104例,均给予抗生素与营养支持治疗,67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25例以术中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2例行拆除部分缝线放置引流管。结果:穿刺引流后,患者体温、WBC、中性粒细胞水平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胸部不适;穿刺后住院时间(16.7±12.8)d,84例院内拔管,时间3~66d、平均(16.0±11.4)d,7例发生引流不畅;穿刺液阴性32.98%(31/94),与复查不一致30.86%(29/94)。结论: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主客观原因残留、新增的腹腔渗出液未能完全吸收,并受粘连影响聚集是该病发生直接原因,应从手术操作、术后管理两个方面做好预防,该病介入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腹腔残余感染;脓肿;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引导
腹腔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是临床常见术后并发症,不同医院、不同类型手术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生率与手术技术水平、患者腹腔环境、疾病病理甚至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1]。腹腔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可并发、单发,患者以发热、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表现,轻者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重则可影响手术疗效,甚至可致死亡。腹腔积液是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重要病理表现,积液中含有大量的毒素,是致疾病加重、进展、并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祛除腹腔积液。既往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共发生腔镜术后腹腔感染、脓肿104例,经对症治疗后,患者预后均较好,未见再手术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19~79岁、平均(55.8±7.4)岁。原发病:胆石症18例、胃癌14例、壶腹部周围癌13例、直结肠癌11例、肝肿瘤9例、腹膜肿瘤5例、急性胰腺炎4例、其它30例。发热89例,其中不规则持续热71例,腹痛与腹胀81例,盆腔脓肿合并直肠刺激征9例,WBC>10×109/L88例。均进行B超声检查,84例联合CT检查,确诊为腹腔或腹膜后积液,隔下44个、肠间隙25个、脾窝8个、盆腔8例、腹膜后7例、其它5例。病灶直径2.0~10.0cm。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与营养支持治疗。50例合并参与脓肿者,B超声定位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17例CT定位下穿刺引流,25例以术中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治疗。2例行拆除部分缝线,放置引流管。无再手术例。其余10例行保守治疗。
B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以医院常规B超声诊断系统,3.5MHz探头。德制穿刺套管针,猪尾巴导管穿刺针,B超声诊断,掌握适应证、禁忌症,评估穿刺难度、风险。取合适卧位,通常为平卧,若有必要也可谓侧卧位甚至俯卧位,B超声探查,判断腹腔感染病灶范围、密度,定位,避开大血管、肠管、重要脏器,测算穿刺深度、角度。铺设无菌巾,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试穿刺,若失败,需改为CT引导下穿刺,穿刺点切口0.5~1cm,血管钳钝性游离腹壁肌层,沿既定的方向、角度穿刺,轻柔操作,见脓液从内芯中溢出,B超声下穿刺针进入暗液区域内,拔除内芯,B超声下,将导管送入病灶深处基底部,缝合固定导管、接袋,对于多发病灶,重复操作,分别引流。术后处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疾病表现,若见异常,及时处置,并落实检查,以及时发现误伤;②医嘱护士每日落实引流护理,记录引流液性质、量,据此调整引流策略;③将获得的引流液样本,送检,进行药敏实验,给予敏感抗生素;④对于带管出院者,医嘱做好复查、自护;④若患者可进食,可给予正常饮食、肠内营养支持,若不能进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引流管拔管指证:影像学检查残留脓腔明显缩小;感染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腹胀表现消失或明显减轻;引流液澄清,无脓性、血性物质;引流量<10ml。
1.3观察指标
穿刺前、3d后患者最高口腔体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引流并发症发生例。穿刺后住院、拔管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标变化
A组穿刺后0~24h体温低于穿刺前0~24h,穿刺后24-72h低于穿刺后0-24h,B组穿刺后0~24h、24~72h体温高于穿刺前0~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
未见严重穿刺并发症,1例胸部不适,2日内好转,自行吸收。穿刺后住院时间3~74d、平均(16.7±12.8)d。84例院内拔管,时间3~66d、平均(16.0±11.4)d。20例带管出院,门诊随访,拔除。引流期間,7例发生引流不畅,2例积液增加重新置管。引流94例,行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其中无细菌生长31例阴性,单一细菌感染48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0例,混合感染15例,穿刺后复行阴性复查为阳性18例,阳性者误诊11例。
3讨论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原因较复杂,腹腔渗出液未能完全吸收消散致急性腹膜炎发生,积液被肠壁、肠系膜、大网膜或腹壁等粘连所包围并继发感染是并发的直接原因,多见于胆道、阑尾、胃肠道等急性化脓性或穿孔术后。本次研究中,腹腔感染与脓肿病灶位隔下44个、肠间隙25个、脾窝8个、盆腔8例、腹膜后7例、其它5例,这些区域是易发生粘连区域。 患者术中操作不当、不到位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肠管切除吻合渗出液处理不当、内引流或吻合口缝合不当或残端处理不到位、结扎脱落等都可能引起感染、血肿形成[2]。本组患者未见结扎脱落等手术操作失误,故,多采用介入+保守治疗,未见再手术例。
此外,患者自身免疫水平、术后管理也是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重要影响因素。有报道称,术后卧位不当,致引流液反流、缝合切口渗液可引起腹腔感染[3]。本组患者中,2例拆除部分缝线放置引流管,可能与切口渗液有关。此外,术中肿瘤、囊肿、包块病灶在防治引流管后,因引流不畅、渗液增多等原因,也可能出现新发感染、脓肿,本组患者中25例以原有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
对于基层手术而言,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常见手术,发生腹腔残余感染、脓肿的可能性更高,可能原因为:①腹腔积血与止血不彻底、冲洗不到位,电凝止血不到位;②阑尾炎症加剧,周围炎症坏死组织清除不完全;③切除的阑尾根部、盲肠壁炎症坏死较严重,术后引发腹膜炎体征;④术后护理不到位,切口渗液、流血反流至腹腔,引流不畅;⑤患者体型肥胖,暴力牵拉致血管损伤;⑥建立气腹穿刺伤被漏诊等。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预防:①提高手术技术操作水平,特别关注结扎、吻合、缝合、冲洗、引流管放置、止血等技术操作,细致确认;②如有必要给予粘连松解术,以利于残留腹腔积液吸收;③做好术后管理,提高抗生素合理营养水平,关注卧位护理,做好切口、引流管理[4-5]。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应据疾病发生特点,了解感染发生部位、数量、大小、毗邻脏器关系,选择稳妥的治疗方案。穿刺引流术以实质性的通畅引流祛除积液,可有效治疗腹腔残余感染。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后患者体温、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均显著好转,需注意的是穿刺后体温正常者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这与穿刺所致无菌炎症有关。穿刺还可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情况,提高抗生素合理水平。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复杂性腹腔残留感染还存在恶化、进展风险,此时不应盲目避免再手术,需适时中转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雷衍军,王湘英,肖彦,等.床旁超声引导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9):1216-1219.
[2]吴新林,谢家良.16例腹部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7):1742-1743.
[3]刘弦,宋仙琦,龚莉莉,等.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4):192-193.
[4]金英愛,孙丽娟.加强普通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631-5632.
[5]耿群祥.阑尾切除术及其术后并发症预防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0):152-153.
关键词:腹腔残余感染;脓肿;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引导
腹腔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是临床常见术后并发症,不同医院、不同类型手术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生率与手术技术水平、患者腹腔环境、疾病病理甚至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1]。腹腔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可并发、单发,患者以发热、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表现,轻者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重则可影响手术疗效,甚至可致死亡。腹腔积液是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重要病理表现,积液中含有大量的毒素,是致疾病加重、进展、并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祛除腹腔积液。既往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共发生腔镜术后腹腔感染、脓肿104例,经对症治疗后,患者预后均较好,未见再手术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19~79岁、平均(55.8±7.4)岁。原发病:胆石症18例、胃癌14例、壶腹部周围癌13例、直结肠癌11例、肝肿瘤9例、腹膜肿瘤5例、急性胰腺炎4例、其它30例。发热89例,其中不规则持续热71例,腹痛与腹胀81例,盆腔脓肿合并直肠刺激征9例,WBC>10×109/L88例。均进行B超声检查,84例联合CT检查,确诊为腹腔或腹膜后积液,隔下44个、肠间隙25个、脾窝8个、盆腔8例、腹膜后7例、其它5例。病灶直径2.0~10.0cm。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与营养支持治疗。50例合并参与脓肿者,B超声定位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17例CT定位下穿刺引流,25例以术中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治疗。2例行拆除部分缝线,放置引流管。无再手术例。其余10例行保守治疗。
B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以医院常规B超声诊断系统,3.5MHz探头。德制穿刺套管针,猪尾巴导管穿刺针,B超声诊断,掌握适应证、禁忌症,评估穿刺难度、风险。取合适卧位,通常为平卧,若有必要也可谓侧卧位甚至俯卧位,B超声探查,判断腹腔感染病灶范围、密度,定位,避开大血管、肠管、重要脏器,测算穿刺深度、角度。铺设无菌巾,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试穿刺,若失败,需改为CT引导下穿刺,穿刺点切口0.5~1cm,血管钳钝性游离腹壁肌层,沿既定的方向、角度穿刺,轻柔操作,见脓液从内芯中溢出,B超声下穿刺针进入暗液区域内,拔除内芯,B超声下,将导管送入病灶深处基底部,缝合固定导管、接袋,对于多发病灶,重复操作,分别引流。术后处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疾病表现,若见异常,及时处置,并落实检查,以及时发现误伤;②医嘱护士每日落实引流护理,记录引流液性质、量,据此调整引流策略;③将获得的引流液样本,送检,进行药敏实验,给予敏感抗生素;④对于带管出院者,医嘱做好复查、自护;④若患者可进食,可给予正常饮食、肠内营养支持,若不能进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引流管拔管指证:影像学检查残留脓腔明显缩小;感染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腹胀表现消失或明显减轻;引流液澄清,无脓性、血性物质;引流量<10ml。
1.3观察指标
穿刺前、3d后患者最高口腔体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引流并发症发生例。穿刺后住院、拔管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标变化
A组穿刺后0~24h体温低于穿刺前0~24h,穿刺后24-72h低于穿刺后0-24h,B组穿刺后0~24h、24~72h体温高于穿刺前0~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
未见严重穿刺并发症,1例胸部不适,2日内好转,自行吸收。穿刺后住院时间3~74d、平均(16.7±12.8)d。84例院内拔管,时间3~66d、平均(16.0±11.4)d。20例带管出院,门诊随访,拔除。引流期間,7例发生引流不畅,2例积液增加重新置管。引流94例,行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其中无细菌生长31例阴性,单一细菌感染48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0例,混合感染15例,穿刺后复行阴性复查为阳性18例,阳性者误诊11例。
3讨论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脓肿原因较复杂,腹腔渗出液未能完全吸收消散致急性腹膜炎发生,积液被肠壁、肠系膜、大网膜或腹壁等粘连所包围并继发感染是并发的直接原因,多见于胆道、阑尾、胃肠道等急性化脓性或穿孔术后。本次研究中,腹腔感染与脓肿病灶位隔下44个、肠间隙25个、脾窝8个、盆腔8例、腹膜后7例、其它5例,这些区域是易发生粘连区域。 患者术中操作不当、不到位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肠管切除吻合渗出液处理不当、内引流或吻合口缝合不当或残端处理不到位、结扎脱落等都可能引起感染、血肿形成[2]。本组患者未见结扎脱落等手术操作失误,故,多采用介入+保守治疗,未见再手术例。
此外,患者自身免疫水平、术后管理也是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重要影响因素。有报道称,术后卧位不当,致引流液反流、缝合切口渗液可引起腹腔感染[3]。本组患者中,2例拆除部分缝线放置引流管,可能与切口渗液有关。此外,术中肿瘤、囊肿、包块病灶在防治引流管后,因引流不畅、渗液增多等原因,也可能出现新发感染、脓肿,本组患者中25例以原有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
对于基层手术而言,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常见手术,发生腹腔残余感染、脓肿的可能性更高,可能原因为:①腹腔积血与止血不彻底、冲洗不到位,电凝止血不到位;②阑尾炎症加剧,周围炎症坏死组织清除不完全;③切除的阑尾根部、盲肠壁炎症坏死较严重,术后引发腹膜炎体征;④术后护理不到位,切口渗液、流血反流至腹腔,引流不畅;⑤患者体型肥胖,暴力牵拉致血管损伤;⑥建立气腹穿刺伤被漏诊等。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预防:①提高手术技术操作水平,特别关注结扎、吻合、缝合、冲洗、引流管放置、止血等技术操作,细致确认;②如有必要给予粘连松解术,以利于残留腹腔积液吸收;③做好术后管理,提高抗生素合理营养水平,关注卧位护理,做好切口、引流管理[4-5]。
腔镜术后腹腔残余感染与脓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应据疾病发生特点,了解感染发生部位、数量、大小、毗邻脏器关系,选择稳妥的治疗方案。穿刺引流术以实质性的通畅引流祛除积液,可有效治疗腹腔残余感染。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后患者体温、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均显著好转,需注意的是穿刺后体温正常者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这与穿刺所致无菌炎症有关。穿刺还可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情况,提高抗生素合理水平。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复杂性腹腔残留感染还存在恶化、进展风险,此时不应盲目避免再手术,需适时中转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雷衍军,王湘英,肖彦,等.床旁超声引导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9):1216-1219.
[2]吴新林,谢家良.16例腹部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7):1742-1743.
[3]刘弦,宋仙琦,龚莉莉,等.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4):192-193.
[4]金英愛,孙丽娟.加强普通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631-5632.
[5]耿群祥.阑尾切除术及其术后并发症预防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