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互联网+”相关政策,以期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价值。然而,倘若只重视工具理性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发展“互联网+”须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关键词:“互联网+”;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互联网+”相关政策,意图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振兴实体经济,社会资本乘着政策的东风,争先恐后地流向“互联网+”,一时间各种“互联网+”的应用纷至沓来,互联网企业依仗灵活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展开了对传统行业的各种颠覆,民众对“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等词已耳熟能详,“互联网+”的时代俨然来临。
马克斯·韦伯将理性区分为两种,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就是说行为主体为达目的而去理性地选择一种能使功效最大化的手段,他们关注的是目的实现效果。价值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行为主体关注的重点在于该行为本身道德责任和人生价值,而非选择的手段及其引发的后果[2]。
注重工具理性,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之长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注重“互联网+”的工具理性,就要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靠增长要素投入的外延型增长方式一直存在着“三高”的诟病,社会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去产能、调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号召用创新驱动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自身管理工作中,通过整合下游供应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整个产业链资源调配,对产业链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与分析,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加工等环节提供决策参考,走“轻资产”的产业发展模式[3]。而处于同质化竞争中的众多中、低端加工企业,要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更要通过技术革新来升级原有的生产架构,适时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一“利剑”,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互联网+”的工具理性还体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搭建跨地域的数据中心,打通各行业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实现集政务、医疗、交通、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
倡导价值理性,发扬“互联网+”的人文精神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对工具理性的普遍重视,但一味地追求工具理性的发展而忽视价值理性的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势必会扩大并加深,最终“技术统治了人和自然,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单向的社会,人也日益成为单向度的、工具化的人”,导致人为物役的现象发生,严重阻碍到人的发展。“互联网+”需要工具理性的推动,也离不开价值理性的引导,价值理性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理性,“既指向终极关怀,又指向现实关切,其中凝结着历史反思的结晶[4]。”
倡导价值理性,就是要抛弃技术崇拜,用人文精神去引导互联网的发展。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用户人文情怀,让价值理性回归人类的视线。主流媒体机构应利用内容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与用户间的互动,了解其个性需求,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用户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递。广大自媒体从业人员应同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行业自律,与主流媒体形成合力,共同净化网络传播生态,以促进价值理性的生成;其次,引导用户通过具体实践来参与精神家园的建设,做到知行合一。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公益、“互联网+”生态环保等与价值理性息息相关的行业的发展,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真正做到科技以人為本。
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互联网+”的发展形式上是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实质上则是源于其对人的潜在需求的不断发掘与满足,正确对待“互联网+”,必须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即在价值理性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价值功效。我们要将“互联网+”作为一项长远大计,让“互联网+”的发展即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即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并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框架下,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形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发展的各个要素,打好坚实物质基础,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75.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3]尉迟坚.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40-42.
[4]徐贵权.论价值理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0-14.
作者简介:林铸生(1984-),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互联网+”;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互联网+”相关政策,意图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振兴实体经济,社会资本乘着政策的东风,争先恐后地流向“互联网+”,一时间各种“互联网+”的应用纷至沓来,互联网企业依仗灵活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展开了对传统行业的各种颠覆,民众对“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等词已耳熟能详,“互联网+”的时代俨然来临。
马克斯·韦伯将理性区分为两种,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就是说行为主体为达目的而去理性地选择一种能使功效最大化的手段,他们关注的是目的实现效果。价值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行为主体关注的重点在于该行为本身道德责任和人生价值,而非选择的手段及其引发的后果[2]。
注重工具理性,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之长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注重“互联网+”的工具理性,就要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靠增长要素投入的外延型增长方式一直存在着“三高”的诟病,社会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去产能、调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号召用创新驱动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自身管理工作中,通过整合下游供应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整个产业链资源调配,对产业链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与分析,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加工等环节提供决策参考,走“轻资产”的产业发展模式[3]。而处于同质化竞争中的众多中、低端加工企业,要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更要通过技术革新来升级原有的生产架构,适时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一“利剑”,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互联网+”的工具理性还体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搭建跨地域的数据中心,打通各行业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实现集政务、医疗、交通、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
倡导价值理性,发扬“互联网+”的人文精神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对工具理性的普遍重视,但一味地追求工具理性的发展而忽视价值理性的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势必会扩大并加深,最终“技术统治了人和自然,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单向的社会,人也日益成为单向度的、工具化的人”,导致人为物役的现象发生,严重阻碍到人的发展。“互联网+”需要工具理性的推动,也离不开价值理性的引导,价值理性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理性,“既指向终极关怀,又指向现实关切,其中凝结着历史反思的结晶[4]。”
倡导价值理性,就是要抛弃技术崇拜,用人文精神去引导互联网的发展。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用户人文情怀,让价值理性回归人类的视线。主流媒体机构应利用内容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与用户间的互动,了解其个性需求,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用户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递。广大自媒体从业人员应同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行业自律,与主流媒体形成合力,共同净化网络传播生态,以促进价值理性的生成;其次,引导用户通过具体实践来参与精神家园的建设,做到知行合一。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公益、“互联网+”生态环保等与价值理性息息相关的行业的发展,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真正做到科技以人為本。
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互联网+”的发展形式上是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实质上则是源于其对人的潜在需求的不断发掘与满足,正确对待“互联网+”,必须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即在价值理性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价值功效。我们要将“互联网+”作为一项长远大计,让“互联网+”的发展即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即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并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框架下,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形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发展的各个要素,打好坚实物质基础,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75.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3]尉迟坚.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40-42.
[4]徐贵权.论价值理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0-14.
作者简介:林铸生(1984-),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