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教材纠正了旧教材那种过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是提出了新的观点——“合理推理”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做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推理能力 培养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强调教学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 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的发现。其他学科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是科学家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假说和假设,再经过演绎推理或实验得到的。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而产生灵感,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猜想,后来通过库仑的纽秤实验得以证实。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合情推理的典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波利亚等数学教育家认为,演绎推理是确定的、可靠的,合情推理则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而在数学中合情推理的应用与演绎推理一样广泛。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要经历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因而关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由合情推理得到的猜想,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否定。合情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是以猜想与联想作为桥梁的,直觉思维是猜想与联想的思维基础。培养学生善于合情推理的思维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渐进而有序地培养数学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教材纠正了旧教材那种过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是提出了新的观点——“合理推理”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做了探索。
  数学中合情推理能力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恰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合情推理并非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胡乱猜想,它是以数学中某些已知事实为基础,通过选择恰当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Euler曾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观察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联想;通过观察还可以减少猜想的盲目性,同时观察力也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
  例如,把20、21、22、23、24、25这六个数分别放在六个圆圈里,使这个三角形每边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图略)。通过观察图形以及这六个数后,我们应该想到,较大的几个数或较小的几个数不能同时在三角形的某一边上,否则其和就会太大或太小,也就是说,可以把较小的三个数分别放在三个顶点上,再把三个较大的数放在相应的对边上。
  二、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Gauss曾提到过,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eorge Polya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从这一点上讲,数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仔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猜想
  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合情的推理,是数学证明的前提。只有对数学问题的猜想,才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猜想是在已有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量及其规律做出的似真判断,是科学假说在数学中的体现,它一旦得到论证便上升为数学理论。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猜想——检验证明”,开拓了新领域,创立了新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命题的发现、性质的得出、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通过猜想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教师,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学生,它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会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在新问题出现时该如何应对的思想方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笔者试从教师的“会用”、“致用”和“用好”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教师要“自己会用”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  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
期刊
教师饰演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教师是传递火炬的人……这些说法都不错,但以此阐释教师职责的内涵还很不全面。我认为,教师既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又是榜样、朋友、学者、医生和艺术家等角色。我们应该如何饰演好这些角色呢?  一、榜样角色。前苏联心理学家列夫高维茨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安排一个同事饰演两类不同的角色,不遵守公路标记及信号灯指示,随便穿越马路。结果是,当他以穿着得体、举止文雅的形象出现时,跟随他过马路
期刊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多媒体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美和鉴赏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现在电子交互式白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学法指导,能够变“授鱼”为“授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受益匪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
期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多样性、内容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辅助英语教学,创新和总结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期刊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欣赏能力,通过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的感觉付诸实际。高中美术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在高中学习的压力下备受“冷落”。新课标改革之后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美术学习可以让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好处的。如何发挥美术的学科优势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们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
期刊
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美学课程——音乐,正日益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初中生正是接触社会、渐渐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苦恼,如考试失败的阴影、学习竞争的激烈、升学的压力等。音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原声电影能够使得学生受到情绪、态度、情景、图像以及声音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刺激,有效形成相对完整的语言认识。一部优秀的原声电影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展示这个民族中的文化,是这一国家在特定时代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最生动、最集中和最直观的反映。本文主要论述了原声电影资源的概念以及利用原声电影加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等内容,
期刊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把美妙的音乐带入课堂中?怎样使音乐课堂充满趣味、灵活多变?原有的教学体制已经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堂的积极性,音乐课堂的中心,一直都是以老师为主,把音乐教育在固定的区域内禁锢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对音乐的热情。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