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哈迪:我曾跟一头熊干过仗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电影之父弗拉哈迪, 拍摄了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他探险的一生,远离文明。1949年在BBC,他说自己曾一拳打倒一头熊,并且把熊变成了他的宠物。结果坐火车时,他在车厢里把熊弄丢了……
  以下文字是弗拉哈迪1949年夏天为BBC口授的故事……
  我曾跟一头熊干过漂亮的一仗。那时候,我要比现在年轻得多,精力也更旺盛。当时我正在苏必利尔湖以北一块人迹罕至的地区做勘探工作。我带了一名印第安随从,乘着一只白桦皮筏子逆着溪流而上。我背着一大捆行李,印第安人走在我的身后。天气炎热难耐,四周蚊蝇成群——最后,我们迷路了。我们身处丛林深处,背上的行李不断地碰撞着低垂的树枝。
  我走在前面探路,好不容易才走出了茂密的丛林地带。天色黑暗、阴郁,间或有一道亮光划过眼前。突然我们看到了一片小小的空地,地上长着草和毛茛之类的东西。终于可以放下行李,好好休息一下了。
  我边放行李边环顾四周,草地大概有20-30英尺。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影子。我定睛一看,终于意识到它是什么东西了。天哪!是一头熊!
  它大概有七英尺高,真是个大家伙。只见它缓慢地挪动着脚步。它走到眼前时,我刚把包放下。
  其实,我并不指望你们相信我,但我当时确实很绝望——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条路——打它。我狠狠地在它下巴上揍了一拳。它倒下了。上帝呀!
  它倒地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看到它躺在地上的样子,我内心深处突然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歉疚感。它看着我。这是一头老熊——可怜的老家伙——它只有一只眼睛。毫无疑问,在某次战斗中失去了一只。它用这只眼睛定定地看着我,眼睛流露着哀怨的神情,泪花在眼角若隐若现。我哽咽了,立即弯下身体,扶它站了起来。它那种责备的神情令我无法回避。
  它极欲表现——它也几乎做到了,它似乎在喊我“鲍伯”,我敢发誓,它在喃喃地念叨:“鲍伯”,而我喊它BOZO。我的印第安随从被吓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安慰他,一切正常,建议先就地宿营,我先作一番考察再说。
  于是,我们支起了帐篷,燃起了一堆火。当然,用绳子把BOZO拴了起来。实际上这纯属多余,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已成了朋友。围着火堆,我们和BOZO共进晚餐。一夜相安无事。
  第二天,我们横穿了整个地区,主要想考察一番这里的地形地貌。晚上当我们返回时,BOZO还在原地。我走的时候把它拴了起来,其实没这个必要——这主要是一种形式。这种情形持续了好几天,我们的友谊迅速加深,每当我们返回营地时,它总会吼叫着表示欢迎。
  第四天,我们比平常早了一些回到营地,发现BOZO不见了。然后,我突然听到一些骇人的声音:从河对面印第安人居留地传过来的喊杀声。我和印第安随从赶紧狂奔过去。上帝呀!BOZO的胳膊下夹着酋长的女儿,几乎快把姑娘给挤扁了。当我到达时,酋长和其他人也赶到了。酋长气得脸色发白,他通过我的印第安随从告诉我,他们很了解这只熊,它的名声很坏——是这里最臭名昭著的熊——他们无法忍受它了。
  酋长抚慰着从熊爪下逃出来的女儿。我知道他很愤怒,所以我走到BOZO跟前,它依然用那种哀怨的眼神看着我。我明白,绝不能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于是,我告诉BOZO,它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如果不马上道歉的话,就必须立即走人。我竭力安抚大家,但酋长依然不依不饶,他说:“你必须马上把这只熊弄走,我们再也不想见到它了。我们都很了解它——快滚!”
  既然谨慎也是一种勇气,那么我决定带着BOZO搭乘下一班火车离开这里,不难想象,这段传奇的友谊绝对是个好故事。
  我们来到火车站。因为当时的火车一般不在这里停。我又不想在那儿待上一晚,就找来站长为我们挥旗。火车紧急刹车,于是,我、印第安小伙带着熊以及一大堆行李准备上车。
  乘务员惊讶地看着我们。我告诉他,我想把这只熊带走。他不太愿意让一只熊上他的火车,当我把一张20美元的钞票塞在他的手里后,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好吧,我先在行李车厢给你们找个地儿。”
  BOZO跟着我爬上了车。印第安小伙把行李递给我们,我们彼此道别。一声笛鸣,火车开始了它的漫漫长夜之旅。乘务员给我们找了一个地儿——火车被塞得满满的——但他还是尽他所能,在行李车旁边给我们找到了一块空地。谢天谢地,我们总算上车了。我把行李放在角落里,然后用绳子把BOZO系在座位上,安顿好后,我很快就呼呼入睡。火车咆哮着穿过黑夜。
  凌晨的时候,我醒了过来,环顾四周,天哪!BOZO不见了!我走出车厢呼喊它——但不见它的踪影。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发生什么事了?我知道火车没有停过,它能上哪儿去?难道这只熊像传说中那样聪明,能在卧铺给自己找个位置?
  我不敢多想,只好向乘务员求助,他比我更惊慌失措。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个“找”字。
  我们来到第一节卧铺车厢,黑人搬运工问我们找什么,当我们说找一只熊时,你可以想象他的表情。我们找到男士室。我极尽温柔之能事,小声喊:“BOZO,你在里头吗?BOZO出来吧。”但没有任何回应。
  我们在卧铺车厢里四处查找,揭开绿色床帘,上铺、下铺都是酣睡的乘客。我不停地呼喊着BOZO的名字,但唯一的回答就是穿过夜色的火车咆哮声。最后,我们来到车厢另一头的女士室。我们几乎搜遍了所有卧铺,仍不见BOZO的踪影。
  直到我们来到最后一节卧铺车厢,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个女士的声音——从床帘里边传出来的声音。
  “如果你真是个男子汉,就脱掉你的毛皮大衣!”
其他文献
作为钥匙的戒指  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为了抵御外敌,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就已经开始使用钥匙。然而,除了这些本原性的用途,钥匙最初也是巫婆和女神等女性持有的物件。因为自古以来,钥匙就是家庭主妇权力的象征。另外,如同《圣经》所说的那样,钥匙还象征着基督的权威,基督曾经亲自将钥匙移交给彼得(Peter),罗马教皇也有将钥匙世代继承下去的规定。  在基督教形成以前,钥匙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
期刊
从茹毛饮血开始,直到火的发现以后,人类才开始进入熟食阶段,而盐作为一种调味品进入人类的生活,实际是较晚的事情。直至中国夏朝,盐还是一种仅限于贵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盐才为人们所了解,人们甚至用盐来治疗疾病,“以咸养脉”。周之后,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盐则肿”。食盐作为烹饪的核心原料,《汉书》则称之为“食者之将”。  在传统农业社会,虽然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但盐却必须从外
期刊
姓名  “生”是辈字,“明”寓意为“聪明毓秀,洞察是非”;字季澧,“季”是因为排行第四,“澧”取自澧水——遵照父命,唐家后人的表字均取自湖南各大水系。  外号  唐生明生于豪绅世家。祖父是湘军将领;父亲唐承绪善于经营,富甲一方;长兄是独霸一方的军阀唐生智。唐生明正是在这枝繁叶茂的关系网下成长起来的。他从24岁起就肩负要职,但从未专心于公务,而是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时人也从不称呼其职衔,而是称他为“
期刊
儿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国家塑造儿童,儿童也塑造国家。国家赋予儿童的意义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就塑造了这个国家怎样的未来。
期刊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治史者对历史最易产生的一种情愫。时间如沙般从指缝间流走,手掌中却难以留得分毫。历史最令人叹惋也最令人动容之处也正在于此。它的逝去是如此轻易,以致当你注意它时,它已化作前尘旧影,只余追摹慨叹的份了。遂事不谏,往事难还,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正因为我们无法当面对质,询其根由,只有在事后追味反思,揣度前因后果。  当交流失语的时候,理解也就开始了。恰如只有一句话画上了句号,我们才
期刊
姓名  对有些人来说,名字决定了命运。当她叫马格丽莎·赫特雷达·泽勒的时候,只是一个喜欢空想的高傲小女孩,而1895年7月11日与鲁道夫·利奥德的婚姻带来的除了“利奥德夫人”这个名字外,还有酗酒丈夫的殴打和丧子之痛。1903年,她离开丈夫来到巴黎,以“麦克劳德夫人”的化名混迹于欢场,很快,她灼热的艳舞以及东方风情的表演便赢得了一个流传后世的名字——“玛塔·哈丽”——而这一名字又取自深深陷入其美艳当
期刊
征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游戏  1987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致信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希望他推倒东西方之间的高墙与阻碍。有趣的是,里根致信的这一天恰好是俄罗斯方块发售三周年的纪念日。这种历史的巧合赋予了俄罗斯方块政治的隐喻性。众所周知,风靡世界的俄罗斯方块是通过将落下的方块组合排列成一行进行消除得分的游戏,那一行行消失的方块,在后来人的眼里如同那一座座曾经高耸在东西边界又在一瞬间轰然倒塌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是中国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但应当看到,重经济轻文化、重开发轻历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使我们在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中,出现了无序和混乱状态。当今,对历史名城、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等这类文化遗产造成的严重破坏,也是几千年来所未有的,实在令人痛心。  《看历史》: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再次令举国心痛。您在《怅望山河》108页曾写道:汶川之后,下一个强震会出现
期刊
历史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信仰中,都不约而同有着朝圣的悠久传承及朝圣文化。  朝圣的传统定义,是远离家庭、亲友、财产等一切外在牵绊,把个人安逸、世俗享乐、亲友情谊、外表虚荣放弃,并非为了个人荣誉,也忘记出身贵贱、种族优劣、个人成就、社会地位,而朝着某个特定地点前进,并在最后“纯洁无瑕地回归”。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重生。  大部分宗教朝圣活动,都有某个或某几个地理上的定点,如麦
期刊
1989年东欧剧变,就在柏林墙被拆除的前几个月,日本游戏制作巨头任天堂开始向美国诠释它自己的自由定义。任天堂新推出的一款叫做“GameBoy”的电池驱动便携游戏机,承诺给予电子游戏玩家前所未有的自由,将他们从娱乐室、披萨店、游乐中心解放出来。这玩意儿只配备一个游戏:俄罗斯方块。那些不断落下的方块很快堆砌成墙壁,玩家的目标就是让那些墙壁消失。就是这样一个图像简单、速度舒缓的灰度屏游戏机销量超过了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