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语境—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概念解读路径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概念解读环节,设计“语义—语境—实践”的教学思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力图从一般性内涵、社会性内涵、实践价值等方面,循序渐进地解读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念

1. “字面—语境—实践”的教学思路设计
  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包含许多概念,教材中阐释它们的篇幅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解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概念:首先,语义解读。基于构词分析和词典释义,阐释概念的一般性内涵。其次,语境解读。语境是语言交往的环境,具有社会性。从概念生成的理论、文化、历史等语境中,追溯概念的生成逻辑,阐释概念的社会性内涵。最后,实践解读。从概念使用的现实环境中,阐释概念的实践价值及其与课程相关内容的关联。如此,从一般到特殊、從理论到实践,形成“字面—语境—实践”的概念解读路径。基于此,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语义解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合名词,由“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部分组成。首先,它是“共同体”,即不同实体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共同体的形态有很多,包括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种族、政治制度、语言文化等是有差异的,各国不可能处于同一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中,但各国有共同的命运,因而中国提出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其次,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人类为共同前途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人类即人的总称,既简单又复杂。早上,两个中国人相遇会互问“你好”,两个英国人相遇会互问“hello”。他们表达的几乎是一个意思,但是从字形到发音完全不同。这说明人类是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结合体。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语境解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来的,要了解它的深层内涵,就要到中国语境中去探寻。首先,理论语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前途最终是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做到“利人”和“利己”的完全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自由人的联合体”核心议题、思维逻辑及实现路径等的继承和对“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时代创新,[2]“自由人的联合体”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智慧。
  其次,文化语境。《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指的是万物共生而不相妨害,日月更替而不相违背。这是一种自然法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和合”文化。人与人相处是如此,国与国共处也是如此。关于国与国的共处,习近平指出,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3]国与国之间,一起干事时讲“同舟共济”,一起面对挑战时讲“守望相助”,相互交往时讲“以和为贵”,存在分歧时讲“有容乃大”,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和合”文化的理念,“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而不同”。它出自《论语》,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内在的和谐统一,在大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最后,历史语境。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蕴含着“合作共赢”的智慧。以古丝绸之路为例,一是和平“走出去”,主要通过商队而非军队,将丝绸、瓷器等中华文明成果带到海外;二是和平“引进来”,主要通过商队而非军队,把葡萄、玻璃器皿等海外的东西带到国内;三是搭建起沿线各国交流的舞台,中亚的良马、红海的玫瑰水等,通过古丝绸之路在沿线各国往来。在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人的语言、价值观念等虽然不同,但通过合作实现了共赢。在当代,中国对外交往仍坚持“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及其成绩就是沿线各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的典范。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都体现出“合作共赢”的实践智慧。一方面,“国家和人类共同的利益”是底线,中国从来不容突破,坚决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另一方面,“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红线,中国从来不去突破,从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实践解读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其实,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第一,政治上,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人类历史上战乱频发,3500年来发生的战争超过了4万次。生灵涂炭,教训惨痛!面对分歧,应该坚持对话协商,拒绝零和博弈,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诉诸武力。第二,安全上,要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面对日趋不稳定的安全形势,应该坚持共建共享,各国一起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第三,经济上,要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面对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经济逆全球化,应该坚持合作共赢,不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第四,文化上,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面对世界文化领域的竞争与对抗,应该坚持交流互鉴。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不要让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悲剧重演。第五,生态上,要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对世界环境问题,应该坚持绿色低碳,各国共同努力保卫蓝天、绿水、净土啊!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这样的世界能够建成,是因为世界各国有共同前途——要实现共同利益。“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5]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前途所在。因此,放到这个目标下来看,可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少具备五大优秀元素:一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蕴含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元素;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元素;三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贯穿的“合作共赢”元素;四是作为各国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可持续发展”元素;五是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外交”元素。

5. 结语
  “语义—语境—实践”的教学思路,从理论文本、传统文化、历史文献、现实实践中挖掘教学资源,从构词、理论、文化、历史、实践等方面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起对概念的解读路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概念的一般意义、生成逻辑、实践价值,增强对概念的系统性认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2] 桑建泉,陈锡喜.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关系新论[J].青海社会科学,2017(06)
  [3]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N].人民日报,2018-06-10(01).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5] 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9-06-08(0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训练中变得更加广阔,更加深刻加以研究,以促使学生能够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思维  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有人形象地称数学为思维的体操,它巧妙地揭示了数学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
期刊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只是注重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却忽略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作为书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把汉字书写升华为艺术,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一、书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爱国热情的激发   中国书法历经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在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本文将从“同课异构”研讨目的、组织要领、活动方案、教学实践、预期目的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研协作;互动交流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互相学习,取长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课堂一直都是每一位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在每学期课时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方法,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些思维上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多样化 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指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技术基础课当中的位置十分突出。然而,中职生普遍对《机械制图》课产生一定畏惧感,严重阻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在职业中学如何有效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 效果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以研究绘制机械图样、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贯彻国家有关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期刊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每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
期刊
摘要: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只有学会语法才能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但是由于该内容的学习难度大,授课方式单一,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终导致课堂授课质量难以提升,此外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课程的授课时思路上也存在困境,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困境与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存在困境 建议分析  引言: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初中英语教育将素质教育放置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素质教育也同等重要。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革新。课堂互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各大学校和老师所熟知,有效运用到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本文探讨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英语;作用;注意  所谓“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主要是培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而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提升,对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学科价值的弘扬都缺乏教学改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当中追求学生德智共同进步,是教师在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德治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智共同进步;策略分析  语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专教育也逐渐被大家热议,生物学作为中专教育学科中基础性学科,它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生物,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意识,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学不会、学不懂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中专生物的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专生物;课堂教学;学习热情;探究精神;思维能力  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能够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