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民健身是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到180万人(含公益类),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山东省参加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的人数增加,各体育项目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鉴定项目还不够全面,鉴定级别还比较低,鉴定地区主要在济南、青岛、烟台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实际问题,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特别是科学指导水平,定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与交流活动,对于调动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更好地志愿服务大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东 体育行业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 培训鉴定质量
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鉴定站于2007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截止2012年7月,共组织开展健身教练、救生员、游泳、健美操、网球、高尔夫球、跆拳道、武术,8个项目70余批次2066人参加培训鉴定,1657人次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较晚2004年6月,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根据国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对全国范围内从事和准备从事体育行业职业的相关人员,增强技能水平、规范人员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全省各地体育部门以体育技能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整合体育院校、体育协会、体育场馆、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有效的调动体育培训与鉴定工作者的积极性,体育培训与鉴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在体育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鉴定,有力地促进了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体育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现状分析,以2012年7月前获得证书资格的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看国家体育总局职鉴中心下发的关于相关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会议材料、宣传资料和相关数据统计及研究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访谈法。访问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人员,掌握参加鉴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
2.3数理统计法。对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归纳整理。
二、鉴定现状分析
1.获证数量分析。山东体育职鉴工作从 2007 年 6 月正式启动,2007、2008年为试点年份。 2009 年获证人数为41人;2010 年山东省获证人数达到752人; 2011年山东省获证人数为571人; 截止 2012 年 7 月,2012 年上半年获证人数为 293 人。 随著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行业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必将继续增多。
2.获证级别分析。
从山东目前体育行业职业鉴定的级别看, 五级(初级)和四级(中级)人数较多,三级(高级)人数较少,(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没有。一方面说明目前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刚刚起步,虽然数量多,但级别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见图 1)。
3.地区发展分析。获证人数统计。
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地区发展来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数较多,其中以济南和青岛为代表的地区优势较突出。下一步需要加强不同地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和宣传工作,缩小地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见图 2)。
4.项目发展分析。
山东截至2012年开展鉴定的有8个项目,各项目发展不平衡,以救生员、游泳为代表的高危险性项目鉴定人数较多,《全民健身条例》中对高危体育项目有明确规定,游泳健身市场管理相对规范,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致鉴定的人数较多。其他项目由于其体育市场发展较慢和项目考核难度较大,鉴定的人数相对较少(见图 3)。
5.生源分析。
目前山东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人员主要有 3 部分人群,分别为体育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社会人员和退役运动员,其中主要以学生为主。 说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在高校的开展已经初显成效, 体育院校学生是鉴定主要对象。同时社会人员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占到 37%,说明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熟知(见图 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培训与鉴定现状。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项目。目前,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工、救生员、游泳教员、健身教练、健美操、跆拳道、武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航海模型、保龄球、台球、拓展、山地户外、卡丁车、蹦极、攀岩、轮滑、潜水、漂流、柔道、摔跤、拳击、击剑、滑水、棒球、垒球、自行车、围棋、象棋、健美、篮球、散打、空手道、国际象棋、滑雪、滑冰、射击、射箭、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马术、帆板、跳伞、高尔夫球、足球,共计 50 个项目。 目前,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中游泳教练员和救生员人数最多, 其他项目人员比较少, 应注意其他项目的推广鉴定工作。
2.培训与鉴定工作原则。
2.1坚持体教结合、资源互补的原则。创新体教结合模式,促进体育、教育部门和体育院校等形成合作, 力求将体育行业职业课程纳入体育学校公共课,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促进体育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和职业类体育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不同,分类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培训鉴定方案。 2.2坚持考培分离、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保证培训鉴定质量,国家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就考培分离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所以要在实行过程中确保鉴定考试的客观公正,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培训鉴定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考培分离的原则。 培训工作应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职务职称的高水平教师组成。结合学生需求和培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等因素组织培训,鉴定考试和证书发放工作由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 要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网络、技术、场地设施、教师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3坚持质量第一、促进就业的原则。各培训基地应该在省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指导下展开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培训鉴定工作要以培训质量和鉴定质量为第一准绳。各培训基地要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培训课程内容全面,精益求精,重点突出,实践可操作性强。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向用人单位推荐体育体育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体育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3.培训与鉴定主要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在山东省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是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在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协调配合,积极推进。
3.2加强组织领导。在全省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牵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各培训基地具体组织实施。 各培训基地要高度重视,紧紧抓住体育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机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制订计划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3积极筹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根据国家职业鉴定中心的要求,在省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扩大体育行业职业证书的知名度。提高广大从业者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下一步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
3.4加强培鉴工作与高等体育院校的优势互补。(1)加强培训的教学研究,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体育行业特点和择业方向,考取相应的国家體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利用体育专业课教研室、专业教师和专业科学研究团队,加强对开展体育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规范的学习,更加合理安排公共课和专业课课程内容。 鼓励体育院校在开设的课程中,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相关课程和内容融入到实践专业教学中,纳入课程改革,建立培养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可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2)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各体育院校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庞大,优秀专业教师集中。建立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推荐体育院校优秀教师参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鉴定站要积极举办培训教师学习班,鼓励体育院校教师参加国家体育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培训师和考评员考试,取得相应的国家体育总局职鉴中心颁发的培训师和考评员国家证书。建立具备较高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师和考评员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3)结合体育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优势项目。在已开展鉴定的项目中,选择开办条件成熟的优势项目开展培训鉴定工作,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对推行整个体育行业的国家职业证书工作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适应体育行业的职业规范化的发展,职业鉴定部门应依据《全民健身条例》结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体育行业证书的推广工作,逐渐增加鉴定项目,对落后地区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结合行业质量体系认证规范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行业标准。积极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多领域多层次开展项目基本功大赛,全面提升提升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证书的行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王晓贞 玄延军《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05期.
[2]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肖莲花;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王荷英,刘涛,陈群,戴俭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学历文凭制度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5]戴俭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3年06期.
关键词:山东 体育行业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 培训鉴定质量
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鉴定站于2007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截止2012年7月,共组织开展健身教练、救生员、游泳、健美操、网球、高尔夫球、跆拳道、武术,8个项目70余批次2066人参加培训鉴定,1657人次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较晚2004年6月,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根据国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对全国范围内从事和准备从事体育行业职业的相关人员,增强技能水平、规范人员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全省各地体育部门以体育技能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整合体育院校、体育协会、体育场馆、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有效的调动体育培训与鉴定工作者的积极性,体育培训与鉴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在体育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鉴定,有力地促进了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体育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现状分析,以2012年7月前获得证书资格的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看国家体育总局职鉴中心下发的关于相关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会议材料、宣传资料和相关数据统计及研究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访谈法。访问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人员,掌握参加鉴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
2.3数理统计法。对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归纳整理。
二、鉴定现状分析
1.获证数量分析。山东体育职鉴工作从 2007 年 6 月正式启动,2007、2008年为试点年份。 2009 年获证人数为41人;2010 年山东省获证人数达到752人; 2011年山东省获证人数为571人; 截止 2012 年 7 月,2012 年上半年获证人数为 293 人。 随著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行业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必将继续增多。
2.获证级别分析。
从山东目前体育行业职业鉴定的级别看, 五级(初级)和四级(中级)人数较多,三级(高级)人数较少,(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没有。一方面说明目前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刚刚起步,虽然数量多,但级别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见图 1)。
3.地区发展分析。获证人数统计。
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地区发展来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数较多,其中以济南和青岛为代表的地区优势较突出。下一步需要加强不同地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和宣传工作,缩小地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见图 2)。
4.项目发展分析。
山东截至2012年开展鉴定的有8个项目,各项目发展不平衡,以救生员、游泳为代表的高危险性项目鉴定人数较多,《全民健身条例》中对高危体育项目有明确规定,游泳健身市场管理相对规范,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致鉴定的人数较多。其他项目由于其体育市场发展较慢和项目考核难度较大,鉴定的人数相对较少(见图 3)。
5.生源分析。
目前山东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人员主要有 3 部分人群,分别为体育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社会人员和退役运动员,其中主要以学生为主。 说明山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在高校的开展已经初显成效, 体育院校学生是鉴定主要对象。同时社会人员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占到 37%,说明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熟知(见图 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培训与鉴定现状。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项目。目前,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工、救生员、游泳教员、健身教练、健美操、跆拳道、武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航海模型、保龄球、台球、拓展、山地户外、卡丁车、蹦极、攀岩、轮滑、潜水、漂流、柔道、摔跤、拳击、击剑、滑水、棒球、垒球、自行车、围棋、象棋、健美、篮球、散打、空手道、国际象棋、滑雪、滑冰、射击、射箭、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马术、帆板、跳伞、高尔夫球、足球,共计 50 个项目。 目前,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中游泳教练员和救生员人数最多, 其他项目人员比较少, 应注意其他项目的推广鉴定工作。
2.培训与鉴定工作原则。
2.1坚持体教结合、资源互补的原则。创新体教结合模式,促进体育、教育部门和体育院校等形成合作, 力求将体育行业职业课程纳入体育学校公共课,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促进体育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和职业类体育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不同,分类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培训鉴定方案。 2.2坚持考培分离、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保证培训鉴定质量,国家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就考培分离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所以要在实行过程中确保鉴定考试的客观公正,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培训鉴定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考培分离的原则。 培训工作应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职务职称的高水平教师组成。结合学生需求和培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等因素组织培训,鉴定考试和证书发放工作由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 要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网络、技术、场地设施、教师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3坚持质量第一、促进就业的原则。各培训基地应该在省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指导下展开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培训鉴定工作要以培训质量和鉴定质量为第一准绳。各培训基地要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培训课程内容全面,精益求精,重点突出,实践可操作性强。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向用人单位推荐体育体育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体育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3.培训与鉴定主要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在山东省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是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在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协调配合,积极推进。
3.2加强组织领导。在全省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牵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各培训基地具体组织实施。 各培训基地要高度重视,紧紧抓住体育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机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制订计划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3积极筹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根据国家职业鉴定中心的要求,在省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扩大体育行业职业证书的知名度。提高广大从业者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下一步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
3.4加强培鉴工作与高等体育院校的优势互补。(1)加强培训的教学研究,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体育行业特点和择业方向,考取相应的国家體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利用体育专业课教研室、专业教师和专业科学研究团队,加强对开展体育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规范的学习,更加合理安排公共课和专业课课程内容。 鼓励体育院校在开设的课程中,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相关课程和内容融入到实践专业教学中,纳入课程改革,建立培养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可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2)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各体育院校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庞大,优秀专业教师集中。建立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推荐体育院校优秀教师参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鉴定站要积极举办培训教师学习班,鼓励体育院校教师参加国家体育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培训师和考评员考试,取得相应的国家体育总局职鉴中心颁发的培训师和考评员国家证书。建立具备较高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师和考评员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3)结合体育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优势项目。在已开展鉴定的项目中,选择开办条件成熟的优势项目开展培训鉴定工作,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对推行整个体育行业的国家职业证书工作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山东省体育行业职业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适应体育行业的职业规范化的发展,职业鉴定部门应依据《全民健身条例》结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体育行业证书的推广工作,逐渐增加鉴定项目,对落后地区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结合行业质量体系认证规范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行业标准。积极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多领域多层次开展项目基本功大赛,全面提升提升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证书的行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王晓贞 玄延军《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05期.
[2]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肖莲花;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王荷英,刘涛,陈群,戴俭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学历文凭制度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5]戴俭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