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冷链技术的成熟,冷链在冷藏和冷冻药品的配送中逐渐得到广泛运用。药品冷链配送使得药品的质量得到保证,能够更便利地服务大众,但药品对冷链物流在各方面的高要求使得冷链药品配送企业面临时间、成本等多方面的压力。介绍了协同配送的概念,将协同配送引入药品冷链配送中,并结合现有的协同配送方面的研究和划分,提出了适合应用于冷链药品的协同配送模式。
关键词:药品 冷链物流 协同配送
一、引言
近年来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药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及民众的高度重视。药品的质量一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自身成分不稳定而出现的水解或氧化反应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药品的储存和稳定性。其中温度对药品安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国家在药品温度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控制。然而尽管药品冷链物流在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的规范要求,但是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上下游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导致整体效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配送网点分布过于分散、收货时间限制等因素也使得药品冷链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且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协同配送能够最大限度得整合资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配送效率,本文就协同配送在药品冷链领域的应用展开简单的探讨。
二、药品冷链与协同配送
从20世纪40年代起,冷链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冷链在实际中的运用和推广始于对生鲜食品领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的定义将冷链概括为“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成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将物品保持在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药品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物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异种物流形态。协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也称为共同配送,即由若干个企业集合起来进行统一配送的一种组织活动,从而实现合理化的配送。协同配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日本研究者曾进行了效益计算与建立评估模型,测算出使用协同配送的企业在车辆使用量、配送总里程和耗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减少,彰显出协同配送在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上的巨大潜力。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协同配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从探索向实践过渡。
三、药品冷链物流配送结构与特点
由于冷链药品的特殊性,配送的药品一般是成品药,而且配送企业不具备加工资质,因而在配送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加工的过程。目前冷链药品的流通过程如图1,多是由药品生产企业开始,经由药品批发企业或由企业或相关政府部门对药品进行紧急储备,然后到达零售企业、医院、药店或防疫站,最终达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其中多数药品批发企业除去经销药品,也承担药品的物流配送。
由于冷链药品具有特殊性,对配送过程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物资有较大差别。首先为保证冷链药品不变质,其所处环境需保持在某一恒定的低温范围内;药品包材的清洁程度、细菌含量等也需进行严格把控,防止药品被污染;同时药品还需附带说明书和特定的药品标签或标志。其次,冷链药品的配送还具有较高的时间窗要求。由于冷链药品容易变质,药品从生产、储存、配送到销售这一周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就对配送有了非常高的时间限制。在突发状况下,可能会出现配送量增高或配送时间进一步缩短的要求,因而药品冷链配送方还需具备很高的柔性。同时,部分冷链药品的需求量受季节、流行病突发或药品更新周期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需求波动,提高了需求的不稳定性和难预测性,因而冷链药品对配送方除了配送条件的要求较高外,还具有小批量、多批次、不确定性高的特点,需要配送方能够及时响应,保证高效率配送,并使得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四、药品冷链协同配送模式分析
协同配送的根本是有效地整合配送资源,以达到在保证配送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方的配送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结合冷链药品的特殊性和学术界对协同配送模式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将提出具有适用性的药品冷链协同配送模式。
1.多温共配。多温共配是指一种拥有制冷技术的保温柜,通过将制冷器、蓄冷保温箱放入制冷区域中,将普通货车的运输空间分割成若干维持在不同温度条件的区域,使得对温度有不同要求的产品可以共同配送。多温共配技术现已在生鲜冷链领域投入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降低车辆成本,提高药品冷链整体配送工作效率,保温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药品质量的维持。但是保温柜和蓄冷设备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且保温柜占用的空间大,降低了车辆的有效利用容积率,因而该协同模式是否值得投入使用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2.主导协同与联合协同。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市场覆盖率较小企业更高,其冷链综合管理能力、冷库仓储能力、运输能力及终端配送覆盖率更广。因而具有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资质且物流配送能力有盈余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可以通过接受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冷链药品委托进行主导配送降低配送成本,而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也可以由此减少在冷链配送方面的投入,将资金专心投入到核心业务中。与此同时,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还可以共同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开展联合配送,既保证了配送的主导权,又能提高配送能力,满足配送服务的需求。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阶段的产品或材料也可以进行联合协同配送,共用配送资源,产生整体效益。
3.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由于多数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具有承担药品配送的资格,且拥有一定的仓储、运输能力和配送覆盖率,因而在其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和下游的药品零售企业或连锁药店可共享配送资源或共同建立配送中心,以达到上下游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的目的,减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而横向协同则可能出现协同配送的各方产品是竞争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泄露产品自身信息或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的情况,使企业竞争力被削弱。因而在不能保证保护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冷链产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需谨慎选择横向协同模式。
除了上文提出的协同配送模式,研究者们还从更多角度研究了协同配送的划分,如跨产业协同和产业内协调,但是当前除了冷藏药品外,冷链还广泛应用于生鲜食品、化工产品等行业,药品与这些产品进行共同配送很容易造成药品污染,因而跨产业协同配送模式并不适用于药品冷链配送。本文仅提出了在药品冷链领域具有可实践性的协同配送模式。
五、结语
药品安全是关系到国泰民安的重大问题,冷链物流的成熟和应用使得冷藏药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但也给冷链药品配送企业在配送条件、配送时间、快速反應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协同配送模式运用到冷链药品的配送中,能够充分利用各方的物流仓储和运输能力,提高配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
参考文献:
[1]蒋楠.医院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D].郑州大学,2016.
[2]孙明燕,兰洪杰.冷链定义浅析.黄锋权物流技术[J].2007,26(10):29-32.
[3]《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8577-2012),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关键词:药品 冷链物流 协同配送
一、引言
近年来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药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及民众的高度重视。药品的质量一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自身成分不稳定而出现的水解或氧化反应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药品的储存和稳定性。其中温度对药品安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国家在药品温度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控制。然而尽管药品冷链物流在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的规范要求,但是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上下游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导致整体效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配送网点分布过于分散、收货时间限制等因素也使得药品冷链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且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协同配送能够最大限度得整合资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配送效率,本文就协同配送在药品冷链领域的应用展开简单的探讨。
二、药品冷链与协同配送
从20世纪40年代起,冷链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冷链在实际中的运用和推广始于对生鲜食品领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的定义将冷链概括为“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成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将物品保持在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药品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物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异种物流形态。协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也称为共同配送,即由若干个企业集合起来进行统一配送的一种组织活动,从而实现合理化的配送。协同配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日本研究者曾进行了效益计算与建立评估模型,测算出使用协同配送的企业在车辆使用量、配送总里程和耗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减少,彰显出协同配送在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上的巨大潜力。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协同配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从探索向实践过渡。
三、药品冷链物流配送结构与特点
由于冷链药品的特殊性,配送的药品一般是成品药,而且配送企业不具备加工资质,因而在配送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加工的过程。目前冷链药品的流通过程如图1,多是由药品生产企业开始,经由药品批发企业或由企业或相关政府部门对药品进行紧急储备,然后到达零售企业、医院、药店或防疫站,最终达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其中多数药品批发企业除去经销药品,也承担药品的物流配送。
由于冷链药品具有特殊性,对配送过程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物资有较大差别。首先为保证冷链药品不变质,其所处环境需保持在某一恒定的低温范围内;药品包材的清洁程度、细菌含量等也需进行严格把控,防止药品被污染;同时药品还需附带说明书和特定的药品标签或标志。其次,冷链药品的配送还具有较高的时间窗要求。由于冷链药品容易变质,药品从生产、储存、配送到销售这一周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就对配送有了非常高的时间限制。在突发状况下,可能会出现配送量增高或配送时间进一步缩短的要求,因而药品冷链配送方还需具备很高的柔性。同时,部分冷链药品的需求量受季节、流行病突发或药品更新周期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需求波动,提高了需求的不稳定性和难预测性,因而冷链药品对配送方除了配送条件的要求较高外,还具有小批量、多批次、不确定性高的特点,需要配送方能够及时响应,保证高效率配送,并使得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四、药品冷链协同配送模式分析
协同配送的根本是有效地整合配送资源,以达到在保证配送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方的配送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结合冷链药品的特殊性和学术界对协同配送模式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将提出具有适用性的药品冷链协同配送模式。
1.多温共配。多温共配是指一种拥有制冷技术的保温柜,通过将制冷器、蓄冷保温箱放入制冷区域中,将普通货车的运输空间分割成若干维持在不同温度条件的区域,使得对温度有不同要求的产品可以共同配送。多温共配技术现已在生鲜冷链领域投入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降低车辆成本,提高药品冷链整体配送工作效率,保温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药品质量的维持。但是保温柜和蓄冷设备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且保温柜占用的空间大,降低了车辆的有效利用容积率,因而该协同模式是否值得投入使用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2.主导协同与联合协同。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市场覆盖率较小企业更高,其冷链综合管理能力、冷库仓储能力、运输能力及终端配送覆盖率更广。因而具有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资质且物流配送能力有盈余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可以通过接受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冷链药品委托进行主导配送降低配送成本,而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也可以由此减少在冷链配送方面的投入,将资金专心投入到核心业务中。与此同时,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还可以共同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开展联合配送,既保证了配送的主导权,又能提高配送能力,满足配送服务的需求。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阶段的产品或材料也可以进行联合协同配送,共用配送资源,产生整体效益。
3.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由于多数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具有承担药品配送的资格,且拥有一定的仓储、运输能力和配送覆盖率,因而在其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和下游的药品零售企业或连锁药店可共享配送资源或共同建立配送中心,以达到上下游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的目的,减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而横向协同则可能出现协同配送的各方产品是竞争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泄露产品自身信息或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的情况,使企业竞争力被削弱。因而在不能保证保护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冷链产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需谨慎选择横向协同模式。
除了上文提出的协同配送模式,研究者们还从更多角度研究了协同配送的划分,如跨产业协同和产业内协调,但是当前除了冷藏药品外,冷链还广泛应用于生鲜食品、化工产品等行业,药品与这些产品进行共同配送很容易造成药品污染,因而跨产业协同配送模式并不适用于药品冷链配送。本文仅提出了在药品冷链领域具有可实践性的协同配送模式。
五、结语
药品安全是关系到国泰民安的重大问题,冷链物流的成熟和应用使得冷藏药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但也给冷链药品配送企业在配送条件、配送时间、快速反應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协同配送模式运用到冷链药品的配送中,能够充分利用各方的物流仓储和运输能力,提高配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
参考文献:
[1]蒋楠.医院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D].郑州大学,2016.
[2]孙明燕,兰洪杰.冷链定义浅析.黄锋权物流技术[J].2007,26(10):29-32.
[3]《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8577-2012),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