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确立学生作为“人”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营造富有灵气和活力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
教学作为提升人精神境界的活动,理应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渗透,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价值,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源于“生活”人文,体验语文中“人性”生活元素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的作者总是以感情著文,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感情的波澜,表达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利用阅读教学,选准切入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默读、诵读,浏览、精读的方法,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人文情怀,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之一。例如《我的信念》作者居里夫人对金钱、对生活、对工作、对科学的态度,就是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至上,使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会给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启发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走向成功。通过教学这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要把宝贵的启示传授给学生。学习《理想》时启发学生:理想既是一种收获,又是一种牺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小要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在学生的心灵上绘上一道道美麗的色彩,帮助学生选择人生、思考人生,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缘于“情感”人文,体味语文中“人情”情感元素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无不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闪耀理性的光芒,弥漫温馨的至亲至爱之情。例如课文《皇帝的新装》、《海燕》、《背影》……这些对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初中生无疑是具有诱惑力的。那么,语文课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披文入情”。“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当学生的心灵被唤醒的时候,就能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教学中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创造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学生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情感互动活动中,努力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活跃振奋的状态。
三、臻于“品质”人文,体悟语文中“人格”品质元素
人文关怀更为普遍地体现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与关注,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课堂的听课状态,理解学生的心理,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将语文教学课文作为剧本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其中的人物来深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使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熏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例如:《威尼斯商人》的节选,这是一部世界文明的喜剧之作,为了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由学生分别扮演夏洛克、安东尼奥与鲍西亚,让学生通过背诵文中的台词,并附加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呈现人物之间的利害冲突关系,达到对所学文章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达到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品格的塑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归于“魂魄”人文,提炼语文中“人魂”魂魄元素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种浸润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达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以诗歌为例,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气象万千,情景交融的自然美,又有表现作者忠愤无比的爱国热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蕴涵的深刻哲理……这些古诗中的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巨大的作用。另外,古诗还有智育、德育等多种功能。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师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阅读主体作用的发挥,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当然,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文学鉴赏的教学尺度,既要有较浅层次的鉴赏,如字词句的品味、必要知识的掌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的赏析等,又要有较高层次的鉴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去领悟、体验与探究。
总之,我们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的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充分地展现人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晓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J].科学咨询,2012(6).
[2]刘羽健.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3]文海山.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9(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
教学作为提升人精神境界的活动,理应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渗透,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价值,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源于“生活”人文,体验语文中“人性”生活元素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的作者总是以感情著文,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感情的波澜,表达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利用阅读教学,选准切入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默读、诵读,浏览、精读的方法,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人文情怀,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之一。例如《我的信念》作者居里夫人对金钱、对生活、对工作、对科学的态度,就是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至上,使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会给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启发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走向成功。通过教学这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要把宝贵的启示传授给学生。学习《理想》时启发学生:理想既是一种收获,又是一种牺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小要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在学生的心灵上绘上一道道美麗的色彩,帮助学生选择人生、思考人生,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缘于“情感”人文,体味语文中“人情”情感元素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无不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闪耀理性的光芒,弥漫温馨的至亲至爱之情。例如课文《皇帝的新装》、《海燕》、《背影》……这些对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初中生无疑是具有诱惑力的。那么,语文课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披文入情”。“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当学生的心灵被唤醒的时候,就能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教学中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创造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学生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情感互动活动中,努力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活跃振奋的状态。
三、臻于“品质”人文,体悟语文中“人格”品质元素
人文关怀更为普遍地体现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与关注,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课堂的听课状态,理解学生的心理,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将语文教学课文作为剧本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其中的人物来深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使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熏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例如:《威尼斯商人》的节选,这是一部世界文明的喜剧之作,为了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由学生分别扮演夏洛克、安东尼奥与鲍西亚,让学生通过背诵文中的台词,并附加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呈现人物之间的利害冲突关系,达到对所学文章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达到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品格的塑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归于“魂魄”人文,提炼语文中“人魂”魂魄元素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种浸润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达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以诗歌为例,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气象万千,情景交融的自然美,又有表现作者忠愤无比的爱国热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蕴涵的深刻哲理……这些古诗中的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巨大的作用。另外,古诗还有智育、德育等多种功能。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师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阅读主体作用的发挥,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当然,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文学鉴赏的教学尺度,既要有较浅层次的鉴赏,如字词句的品味、必要知识的掌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的赏析等,又要有较高层次的鉴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去领悟、体验与探究。
总之,我们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的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充分地展现人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晓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J].科学咨询,2012(6).
[2]刘羽健.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3]文海山.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