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会异想天开的大脑,看到一些现象和物体,他们会产生一个个“可能”和“我猜想”,而这些独特的个体却往往被教者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地牵着鼻子走,在教者统一的指挥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的大胆创见和一个个“哥德巴赫猜想”无形之中被抹杀了!为什么不还原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思维闪出个性的火花呢?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思维 个性
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马儿一样,尽情奔跑,从而发现一片广阔的草原: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鱼儿一样,尽情游玩,从而发现神秘的海底世界;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鸟儿一样,尽情飞翔,从而发现无比宽广的天空。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和课堂,不就是要达到这样令人神往的境界吗?虽然我们的教师已经逐步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然而有时却又像猎人一样,设置一个个的套子,把学生往套子里赶。为何不给学生“解套”,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自由展现呢?
一、还原学生的大脑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会异想天开的大脑,看到一些现象和物体,他们一定会产生一个个“可能”和“我猜想”,而这些独特的个体却往往被教者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的牵着鼻子走,在教者统一的指挥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的大胆创见和一个个“哥德巴赫猜想”无形之中被抹杀了。
1.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是质疑的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想到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完全不必充当问题的抛出者。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思维已开始启动,是学生勤于思考的表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更关注问题的解决,更乐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无论问题提的深度如何,教师都要积极地引导,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要出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推断,但应具有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经过周密思考的,符合逻辑性,但更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学生的猜想状态可能是积极主动的,但也难免消极被动。作为教者,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大胆地猜想,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到:(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与它的两条边有关;(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先将它转化为求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高有关系;(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上去比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正是在猜想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猜想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放开学生的手脚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不能放心学生自己去动手尝试,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当一当领头羊,生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弯路。如,教“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时,有的教师是自己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或自行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然后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尽情发挥,思维的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儿童认识规律,依据教材,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让学生在提问中发现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当教者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操作中时,学生就能克服定式思维,并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开放学生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定内容定形式,学生在教师定好的“作业套”里何谈积极性、自主性,而开放性作业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立体、全面的发展。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是《因数和倍数》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容易混淆。以往为了强化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往往都会布置背诵作业。学生通过机械地背诵也能达到记忆的效果,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我重新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把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进行比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处在积极自主探究的状态,不是被动地接纳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得到了培养和提升。第二天学生利用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进行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又是巩固记忆知识的过程。开放学生的作业,学生才可能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途径去完成,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体验个体成功的快乐。
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老师要敢于向传统教学的弊端挑战,大胆为学生“解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获得发展,使课堂流溢出更多的生命光彩。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思维 个性
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马儿一样,尽情奔跑,从而发现一片广阔的草原: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鱼儿一样,尽情游玩,从而发现神秘的海底世界;如果我们给学生自由,学生会像鸟儿一样,尽情飞翔,从而发现无比宽广的天空。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和课堂,不就是要达到这样令人神往的境界吗?虽然我们的教师已经逐步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然而有时却又像猎人一样,设置一个个的套子,把学生往套子里赶。为何不给学生“解套”,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自由展现呢?
一、还原学生的大脑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会异想天开的大脑,看到一些现象和物体,他们一定会产生一个个“可能”和“我猜想”,而这些独特的个体却往往被教者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的牵着鼻子走,在教者统一的指挥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的大胆创见和一个个“哥德巴赫猜想”无形之中被抹杀了。
1.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是质疑的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想到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完全不必充当问题的抛出者。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思维已开始启动,是学生勤于思考的表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更关注问题的解决,更乐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无论问题提的深度如何,教师都要积极地引导,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要出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推断,但应具有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经过周密思考的,符合逻辑性,但更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学生的猜想状态可能是积极主动的,但也难免消极被动。作为教者,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大胆地猜想,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到:(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与它的两条边有关;(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先将它转化为求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高有关系;(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上去比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正是在猜想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猜想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放开学生的手脚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不能放心学生自己去动手尝试,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当一当领头羊,生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弯路。如,教“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时,有的教师是自己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或自行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然后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尽情发挥,思维的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儿童认识规律,依据教材,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让学生在提问中发现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当教者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操作中时,学生就能克服定式思维,并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开放学生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定内容定形式,学生在教师定好的“作业套”里何谈积极性、自主性,而开放性作业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立体、全面的发展。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是《因数和倍数》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容易混淆。以往为了强化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往往都会布置背诵作业。学生通过机械地背诵也能达到记忆的效果,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我重新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把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进行比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处在积极自主探究的状态,不是被动地接纳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得到了培养和提升。第二天学生利用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进行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又是巩固记忆知识的过程。开放学生的作业,学生才可能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途径去完成,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体验个体成功的快乐。
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老师要敢于向传统教学的弊端挑战,大胆为学生“解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获得发展,使课堂流溢出更多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