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挥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美术 问题 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没有彻底改变小学美术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首先要正视这些不良现象,然后采取对策,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式化教学扼杀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一些小学生在入学前极具绘画天赋,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不再那么鲜明,而是趋向同一化。这一点可以从六一儿童节举办的画展中看出。老师并没有打开孩子们的心灵,反而在另一方面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遵照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没有让学生完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直接伤害了学生的绘画潜能。
2.符号化教学忽略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不清楚学生喜欢的东西,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新奇鲜活的东西,比如小猫、小狗、小虫子、卡通、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象。而当下,不少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只集中在简单的东西上,只能画一些简笔画等等,殊不知孩子们具有天然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活动中,整齐划一,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独特要求,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老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地位。美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却没有实现这种核心价值,比如在画太阳时,教师总是告诉学生太阳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等,并没有鼓励学生去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太阳,这种以物象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
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创作方法。针对一个课题,可以鼓励学生用他们所熟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因为他们处于创作的探索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表达,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在美术这个世界里为他们表达独特和完美的自己创造条件。在课程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尝试和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用具、材料等来完成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创造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拓展思维,锻炼想象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中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团队意识。艺术创造需要独特性,但更需要分享艺术经验。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不同的体验,对美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然而小学生的个人理解毕竟有限,这就需要互助合作学习。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为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绘画体验,在彰显学生的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加深对美的理解。这种实践活动教学是教师简单的讲解是代替不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集体合作活动很多,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要学习的命题进行深入的、广泛的、多层次的探讨,能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从而在绘画作品中体现集体合作智慧的结晶。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教师应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还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激活学生储备的所有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地想象,勇于创新。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教师不应因此而否认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4.培养个性化创造能力。每一个人对于生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在美术创造中,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作品。艺术是创造,不是复制和模仿。作品风格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体验,因此,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应该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事物,要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感悟,并将这种看法和感悟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不要强迫学生片面地追求画面与实物之间的相信度。绘画作品虽要讲究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由创造,发挥想象力,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方法能激起小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它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展示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并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独特审美见解的人。
关键词 小学美术 问题 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没有彻底改变小学美术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首先要正视这些不良现象,然后采取对策,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式化教学扼杀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一些小学生在入学前极具绘画天赋,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不再那么鲜明,而是趋向同一化。这一点可以从六一儿童节举办的画展中看出。老师并没有打开孩子们的心灵,反而在另一方面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遵照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没有让学生完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直接伤害了学生的绘画潜能。
2.符号化教学忽略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不清楚学生喜欢的东西,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新奇鲜活的东西,比如小猫、小狗、小虫子、卡通、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象。而当下,不少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只集中在简单的东西上,只能画一些简笔画等等,殊不知孩子们具有天然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活动中,整齐划一,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独特要求,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老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地位。美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却没有实现这种核心价值,比如在画太阳时,教师总是告诉学生太阳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等,并没有鼓励学生去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太阳,这种以物象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
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创作方法。针对一个课题,可以鼓励学生用他们所熟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因为他们处于创作的探索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表达,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在美术这个世界里为他们表达独特和完美的自己创造条件。在课程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尝试和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用具、材料等来完成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创造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拓展思维,锻炼想象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中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团队意识。艺术创造需要独特性,但更需要分享艺术经验。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不同的体验,对美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然而小学生的个人理解毕竟有限,这就需要互助合作学习。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为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绘画体验,在彰显学生的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加深对美的理解。这种实践活动教学是教师简单的讲解是代替不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集体合作活动很多,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要学习的命题进行深入的、广泛的、多层次的探讨,能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从而在绘画作品中体现集体合作智慧的结晶。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教师应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还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激活学生储备的所有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地想象,勇于创新。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教师不应因此而否认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4.培养个性化创造能力。每一个人对于生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在美术创造中,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作品。艺术是创造,不是复制和模仿。作品风格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体验,因此,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应该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事物,要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感悟,并将这种看法和感悟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不要强迫学生片面地追求画面与实物之间的相信度。绘画作品虽要讲究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由创造,发挥想象力,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方法能激起小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它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展示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并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独特审美见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