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课本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教师要透过美的语言,让学生窥见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从而创造出理想中的和谐课堂。让学生以“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美”的心灵来拥抱人生,以“美”的激情来面对世界。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美 充分预设 比较体会 涵泳玩味 激发创造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韵味的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让学生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从而创造出理想中的和谐课堂。我以《只拣儿童多处行》为尝试,带学生进行一次美丽的和谐之旅,也许这个尝试能让我们重新寻找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美的途径。
一、充分预设——让美起步
可以这样说,充分的预设更像是旅游途中的导游图,有了它,你才知道哪里仅需走马观花,哪里需驻足细细品味,你的美之旅才会具有整体性,才会变得和谐而充满生机。《只拣儿童多处行》三大板块预设如下:
第一板块预设:走进春光,感受春光之美。教学时契合学生的感性特点,从课文的第五节入手,以“读着读着,哪些字词也让你的眼睛突然一亮?”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诵读优美语句,感受海棠花的多与密,体会春光的美丽、饱满,进而转到文章的第六节冰心奶奶的赞叹——“春光竟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都挥发出来了。”通过与原文的比较感悟,在对比评析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光勃勃生机之美。
第二板块预设:走近儿童,感受儿童之美。“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这一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对春光美的感受迁移到解读儿童上来,让学生在对“成千盈百”“闹嚷嚷地”“小天使”“飞涌”等字词句的理解过程中感受儿童身上散发着的春光气息,体会儿童的充满活力之美。
第三板块预设:走进冰心奶奶的作品,感受大爱之美。拓展阅读《雨后》《纸船》《寄小读者》等文章,感受冰心奶奶博爱的情怀。
这三个教学板块的预设构架,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节课稳步推进的脉搏,预设不是停留在同一个平面之上,而是立体的,螺旋式上升的。将儿童、春光与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爱交融在一起,实现了文本文化层面上的铺开,给文本研读打开了新的天窗,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接触,对冰心奶奶的博爱情怀有了层层深入的切身体会。
二、比较体会——让美进发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板块片段——
师:“老师发现第六节有这样的话:‘春光竟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都挥发出来了!’而冰心奶奶原文却是这样写的(出示):‘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对比读一读,请发表你们的看法!”……师:“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崇拜作家而不盲从作家,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上则案例巧妙设计与原有文本的比较,让学生充分质疑,甚至在权威面前“挑战”。唯此,方能真正让学生展现生命的“原生态”。这一过程,其实已提升到让学生在比较中解读文本而感悟人生这一境界上了,这样的比较体会进发的自然是美的思维火花。课堂上,就是适时的导语与评价语成了学生“美之旅”的推进器。这样和谐的课堂,哪有心花不能怒放?哪有美丽不被进发?唯有比较之中,学生才会有精彩之语的进发。可以说,由于比较体会,让学生心中的美感进发了!
三、领悟玩味——让美生长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板块片段——
师:“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大家想想,在冰心奶奶眼中,儿童就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阅读课文,待会儿交流你们的收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划和批注)生:“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师:“儿童是小天使,请看课文第一节,哪位小天使愿意读一读?”……
上述的案例中,老师没有精雕细琢的“巧问”和喋喋不休的“细讲”,而是以“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这一问题为抓手,期待学生在读书时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教者更相信学生能在领悟文本后“有许多美的收获”。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美——有声音、有动作、有感情,从而达到和谐课堂追求的美的境界。
四、激发创造——让美提升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三板块片段——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就是用眼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请你们默读课文,围绕‘儿童’与‘春光’两个词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时间约五分钟)师:“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我期待着大家各抒己见!”……
课堂之美不仅仅体现在激发学生的自然生长上,更体现在美的提升层面上。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鉴赏,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的“发现”和“吸收”,更应该是一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每个人感悟文本时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侧重点和聚集点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此理。借助写话,将这种感悟凝成文字,实现学生对“儿童就是春光”的深入理解。
教师所做的一切只是为学生“打一点美的精神底色”,有了这样的精神底色,学生才能以一种“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美”的心灵来拥抱人生,以“美”的激情来面对世界,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美 充分预设 比较体会 涵泳玩味 激发创造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韵味的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让学生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从而创造出理想中的和谐课堂。我以《只拣儿童多处行》为尝试,带学生进行一次美丽的和谐之旅,也许这个尝试能让我们重新寻找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美的途径。
一、充分预设——让美起步
可以这样说,充分的预设更像是旅游途中的导游图,有了它,你才知道哪里仅需走马观花,哪里需驻足细细品味,你的美之旅才会具有整体性,才会变得和谐而充满生机。《只拣儿童多处行》三大板块预设如下:
第一板块预设:走进春光,感受春光之美。教学时契合学生的感性特点,从课文的第五节入手,以“读着读着,哪些字词也让你的眼睛突然一亮?”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诵读优美语句,感受海棠花的多与密,体会春光的美丽、饱满,进而转到文章的第六节冰心奶奶的赞叹——“春光竟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都挥发出来了。”通过与原文的比较感悟,在对比评析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光勃勃生机之美。
第二板块预设:走近儿童,感受儿童之美。“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这一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对春光美的感受迁移到解读儿童上来,让学生在对“成千盈百”“闹嚷嚷地”“小天使”“飞涌”等字词句的理解过程中感受儿童身上散发着的春光气息,体会儿童的充满活力之美。
第三板块预设:走进冰心奶奶的作品,感受大爱之美。拓展阅读《雨后》《纸船》《寄小读者》等文章,感受冰心奶奶博爱的情怀。
这三个教学板块的预设构架,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节课稳步推进的脉搏,预设不是停留在同一个平面之上,而是立体的,螺旋式上升的。将儿童、春光与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爱交融在一起,实现了文本文化层面上的铺开,给文本研读打开了新的天窗,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接触,对冰心奶奶的博爱情怀有了层层深入的切身体会。
二、比较体会——让美进发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板块片段——
师:“老师发现第六节有这样的话:‘春光竟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都挥发出来了!’而冰心奶奶原文却是这样写的(出示):‘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对比读一读,请发表你们的看法!”……师:“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崇拜作家而不盲从作家,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上则案例巧妙设计与原有文本的比较,让学生充分质疑,甚至在权威面前“挑战”。唯此,方能真正让学生展现生命的“原生态”。这一过程,其实已提升到让学生在比较中解读文本而感悟人生这一境界上了,这样的比较体会进发的自然是美的思维火花。课堂上,就是适时的导语与评价语成了学生“美之旅”的推进器。这样和谐的课堂,哪有心花不能怒放?哪有美丽不被进发?唯有比较之中,学生才会有精彩之语的进发。可以说,由于比较体会,让学生心中的美感进发了!
三、领悟玩味——让美生长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板块片段——
师:“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大家想想,在冰心奶奶眼中,儿童就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阅读课文,待会儿交流你们的收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划和批注)生:“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师:“儿童是小天使,请看课文第一节,哪位小天使愿意读一读?”……
上述的案例中,老师没有精雕细琢的“巧问”和喋喋不休的“细讲”,而是以“这样饱满、这样烂漫的难道仅仅是春光吗?”这一问题为抓手,期待学生在读书时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教者更相信学生能在领悟文本后“有许多美的收获”。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美——有声音、有动作、有感情,从而达到和谐课堂追求的美的境界。
四、激发创造——让美提升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三板块片段——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就是用眼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请你们默读课文,围绕‘儿童’与‘春光’两个词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时间约五分钟)师:“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我期待着大家各抒己见!”……
课堂之美不仅仅体现在激发学生的自然生长上,更体现在美的提升层面上。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鉴赏,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的“发现”和“吸收”,更应该是一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每个人感悟文本时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侧重点和聚集点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此理。借助写话,将这种感悟凝成文字,实现学生对“儿童就是春光”的深入理解。
教师所做的一切只是为学生“打一点美的精神底色”,有了这样的精神底色,学生才能以一种“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美”的心灵来拥抱人生,以“美”的激情来面对世界,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