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我校在今年的高一年级开设新课程实验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新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新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新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新课程下物理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递物理文化。物理教师借助教材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物理知识、介绍物理方法和历史;物理教师通过实验设备创设物理环境,让学生操作仪器、观察现象、测试数据、分析数据,从实践中学习物理,接受物理文化的熏陶,培养系统理解和掌握物理文化精髓的活的物理文化的载体,以保证物理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的那样:“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其次,物理文化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已经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的文化背景,我们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产品增加很快,物理教师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终生学习。我们认为优秀物理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大致包括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实验设计与操作知识,物理学发展过程的知识,物理学方法论知识,物理学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知识,著名物理学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学道德知识,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用生动的例子揭示教育内容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与组织协调知识等。因而,物理教师的职业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师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
1、关于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习惯来实施新的课程,阻碍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新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培训。
2、关于学生的参与问题
研究型课程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新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
3、关于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知识。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新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复,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关于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物理课堂教学、平时学习活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5、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获取功名、扬名显祖为目的,在对学校教育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国家人才选择制度不健全,除一张考卷定终生的选拔制度外尚无良策。以上两种现实势必造成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6、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一、新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新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新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新课程下物理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递物理文化。物理教师借助教材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物理知识、介绍物理方法和历史;物理教师通过实验设备创设物理环境,让学生操作仪器、观察现象、测试数据、分析数据,从实践中学习物理,接受物理文化的熏陶,培养系统理解和掌握物理文化精髓的活的物理文化的载体,以保证物理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的那样:“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其次,物理文化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已经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的文化背景,我们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产品增加很快,物理教师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终生学习。我们认为优秀物理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大致包括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实验设计与操作知识,物理学发展过程的知识,物理学方法论知识,物理学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知识,著名物理学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学道德知识,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用生动的例子揭示教育内容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与组织协调知识等。因而,物理教师的职业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师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
1、关于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习惯来实施新的课程,阻碍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新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培训。
2、关于学生的参与问题
研究型课程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新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
3、关于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知识。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新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复,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关于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物理课堂教学、平时学习活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5、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获取功名、扬名显祖为目的,在对学校教育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国家人才选择制度不健全,除一张考卷定终生的选拔制度外尚无良策。以上两种现实势必造成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6、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