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做到文道的最佳结合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巧用作者简介,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
如:在《留学巴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冼星海的简介,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所立下的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2.妙用背景介绍,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有必要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实施德育教育。
如:《挖荠菜》的时代背景介绍:本文作于1978年。是时,已粉碎了“四人帮”,人民生活有了明显好转。旧社会的痛苦,新社会的伤痕,铭刻在父母一辈的心里。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们牢记历史和苦难,要珍惜现在。但是,生在新社会的孩子们,他们不愿走父母的走过的路,他们甚至嗔怪父母为何要过这样苦的生活。这样两代人就产生了所谓的“代沟”。如何填平这代沟呢?作者以为,父母要耐心教育晚辈,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的见解和行为,两代人共同努力,就能消除“代沟”。于是,作者创作了《挖荠菜》。
通过这一背景的介绍,学生懂得了要了解过去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消除代沟,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3.利用课文具体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以载道”的课文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应当挖掘教读课文中的那些“道”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爱,并学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洗礼。
4.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要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
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的鉴赏,我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5.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当大家都在惋惜地感叹雷锋不见了的时候,竟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出了雷锋画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丢失了的便格外感到珍贵,痛心于雷锋出国的同时,神州大地又响起了一片“雷锋回来”的呼唤,这一声声的呼唤激起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有感于雷锋回来》。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是知之甚少,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雷锋觉得是过时了,我在分析材料举了许多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假设当年的雷锋还在身边,我们社会上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还在吗?事实上,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确实也涌现了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你了解了多少?要弘扬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只是呼唤能行吗?经过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时代需要雷锋,我们不能只是呼唤雷锋回来,而更重要的是唤醒自己,雷锋就是你我他,雷锋就是每个人,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6.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愿化作润物的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做到文道的最佳结合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巧用作者简介,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
如:在《留学巴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冼星海的简介,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所立下的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2.妙用背景介绍,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有必要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实施德育教育。
如:《挖荠菜》的时代背景介绍:本文作于1978年。是时,已粉碎了“四人帮”,人民生活有了明显好转。旧社会的痛苦,新社会的伤痕,铭刻在父母一辈的心里。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们牢记历史和苦难,要珍惜现在。但是,生在新社会的孩子们,他们不愿走父母的走过的路,他们甚至嗔怪父母为何要过这样苦的生活。这样两代人就产生了所谓的“代沟”。如何填平这代沟呢?作者以为,父母要耐心教育晚辈,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的见解和行为,两代人共同努力,就能消除“代沟”。于是,作者创作了《挖荠菜》。
通过这一背景的介绍,学生懂得了要了解过去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消除代沟,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3.利用课文具体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以载道”的课文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应当挖掘教读课文中的那些“道”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爱,并学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洗礼。
4.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要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
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的鉴赏,我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5.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当大家都在惋惜地感叹雷锋不见了的时候,竟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出了雷锋画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丢失了的便格外感到珍贵,痛心于雷锋出国的同时,神州大地又响起了一片“雷锋回来”的呼唤,这一声声的呼唤激起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有感于雷锋回来》。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是知之甚少,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雷锋觉得是过时了,我在分析材料举了许多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假设当年的雷锋还在身边,我们社会上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还在吗?事实上,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确实也涌现了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你了解了多少?要弘扬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只是呼唤能行吗?经过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时代需要雷锋,我们不能只是呼唤雷锋回来,而更重要的是唤醒自己,雷锋就是你我他,雷锋就是每个人,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6.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愿化作润物的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