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先队教育是學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少先队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少先队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道德行为的形成,仅仅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灌输是不能实现的,只有经过自我教育的内化,才能使每一位队员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思想境界。
自我教育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主体的我对客观的我不断地认识、评价、判断、控制、调节的过程。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现实的“自我”是教育的主体,决定教育实施的方向;理想的“自我”是教育的客体,影响教育的对象。在自我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主体、客体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向自律的方向发展。帮助队员认识与把握自我教育的一般过程,将有助于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培育与发展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才能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在教育中不断体验人生,感受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少先队的自我教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身心的认识及人对自身的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如开展“五星班评比”“环保小卫士评选”“学习积极分子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队员积极投身活动,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比较,通过同学们间相互说优点、提缺点等评价方式,让每一位队员都置身于评价与被评价之中,在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中,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自我设计和自我激励
自我设计和自我激励是指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自我设定,是教育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预计达到或准备实现的目标。辅导员要善于鼓励队员经常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发展,自己提出活动的课题,制定活动目标、内容、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激发队员不断向上,追求和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和行为计划,以产生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有机渗透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如队委竞选,让队员自我推荐,写好自荐材料,进行竞争上岗,使队员在实现自我设计的目标的过程中,让闪光点亮起来,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自我实践和自我控制
从认识到实践,即由内在动机向外在行为转化的实践活动,是队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自我教育过程的关键。辅导员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队员参与自我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对活动的感悟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当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或失败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勇于接受现实,并采取适当的自我控制措施;当队员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提醒队员,戒骄傲、不自满,向新的目标迈进。自我实践和自我控制是战胜自我、调控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队员将不断提高心理自控、行为自控、毅力自控、磨砺自控等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对认识、评价、设计、激励等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又起到促进作用。
四、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
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是行为主体行为结果进行自我检查,促进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转化的过程。少年儿童的身心处于发展之中,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不够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引导和培育,帮助他们逐步完善自己。辅导员为促进队员的自我教育,应善于发现队员的进步,对已经实现预定目标和行为计划的,要及时给予鼓励、赞扬,激发其设计和制定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对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和行为计划的,要给予委婉的批评,帮助其作出调整,以便重新进入下一轮的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
自我教育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主体的我对客观的我不断地认识、评价、判断、控制、调节的过程。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现实的“自我”是教育的主体,决定教育实施的方向;理想的“自我”是教育的客体,影响教育的对象。在自我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主体、客体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向自律的方向发展。帮助队员认识与把握自我教育的一般过程,将有助于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培育与发展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才能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在教育中不断体验人生,感受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少先队的自我教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身心的认识及人对自身的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如开展“五星班评比”“环保小卫士评选”“学习积极分子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队员积极投身活动,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比较,通过同学们间相互说优点、提缺点等评价方式,让每一位队员都置身于评价与被评价之中,在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中,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自我设计和自我激励
自我设计和自我激励是指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自我设定,是教育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预计达到或准备实现的目标。辅导员要善于鼓励队员经常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发展,自己提出活动的课题,制定活动目标、内容、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激发队员不断向上,追求和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和行为计划,以产生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有机渗透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如队委竞选,让队员自我推荐,写好自荐材料,进行竞争上岗,使队员在实现自我设计的目标的过程中,让闪光点亮起来,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自我实践和自我控制
从认识到实践,即由内在动机向外在行为转化的实践活动,是队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自我教育过程的关键。辅导员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队员参与自我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对活动的感悟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当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或失败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勇于接受现实,并采取适当的自我控制措施;当队员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提醒队员,戒骄傲、不自满,向新的目标迈进。自我实践和自我控制是战胜自我、调控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队员将不断提高心理自控、行为自控、毅力自控、磨砺自控等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对认识、评价、设计、激励等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又起到促进作用。
四、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
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是行为主体行为结果进行自我检查,促进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转化的过程。少年儿童的身心处于发展之中,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不够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引导和培育,帮助他们逐步完善自己。辅导员为促进队员的自我教育,应善于发现队员的进步,对已经实现预定目标和行为计划的,要及时给予鼓励、赞扬,激发其设计和制定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对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和行为计划的,要给予委婉的批评,帮助其作出调整,以便重新进入下一轮的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