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与写作关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在特定生活情境中准确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促进了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写作;生活;核心素养;课堂效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必然承担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并不只是知识与学习能力,它应该是在特定情境中满足现实生活中复杂需要的一种能力,是在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的特殊时代下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我认为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让写作生活化,把写作教学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把生活当作写作课堂上教与学的途径、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感悟融进写作中,并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写作任务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具体的语言情境”应是师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因此给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应该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015年语文全国课标乙卷中的写作任务就是一个优秀范例。亲友或旁人违规驾驶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对此行为必然有许多想法,题目要求学生给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学生可将自己代人某一身份,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生活积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再看看2015年广州市调研考作文“一元奖学金”的写作任务:向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栏目投稿,表明态度与看法。奖学金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凤头猪肚豹尾”“山的沉稳与水的灵性”“提篮春光看妈妈”这类玄而又虚的题目,这次写作材料源自于生活,写作任务关乎生活情境,学生无须绞尽脑汁地经营、挖空心思地编造,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就在这写作任务中得以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也得以体现。
二、写作内容体现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写作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美文、报刊,观看影视、网络,观察世间万象,关注现实,以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内所学,到课外生活的天地里去体察、感受、思考、领悟、探究,必能促进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思维,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先看看本校学生在高考前59天仿李白《蜀道难》所写的随笔:
高考难
噫吁戏!高考难哉!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骆驼和鸭鸭,高考何茫然!培荚一百三十年,鲜于清华通人才。培英锐社有敏诗(敏诗,学生名),可以横鲍高考巅。模考过后心疲惫,然后学霸学渣皆开颜。上有重本分数之高标,下有亲戚朋友之唠叨。学神去考尚不得过,学霸欲试难下笔。高三何日尽,百题必刷仍不还。考场停笔仰胁息,以手抚膺生长叹。
问君学逢何时还?畏途高考不能过。但见学瀣号苦怒,残堆愁笔书丛问。又闻学霸诵诗书,愁空卷。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吾与上线离万足,断笔残卷铺满地,颊流眼泪争喧飓,刷题翻卷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高考学子胡为乎来哉?
学途峥嵘而崔嵬,高考当天,万生欲开。试题或匪难,何能降人才。朝背诗文,夕练真题,终日坚持,为求成绩。培英虽云乐,半月不还家。高考虽难,难不侧四班,终答满卷长咨嗟!
这篇仿作虽在韵律、用词上有个别不足,但作者基于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认知与理解,依文练笔,在借鉴、传承古典文化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备考体验,把备考过程中的苦乐心理描写得极其细腻,体现出个体的文化自觉。如果写作教学中多一些这样以现实生活为写作内容的范例,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尝试创作的兴趣,促进他们探究、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文学写作的核心素养,使写作课堂的效率真正达到优化。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上谈到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两会期间的“饭局”,联系“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与“2015年中国国民用于抢购国外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日常用品的庞大数据——800亿元”,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强调写作内容要关注自己及身边的类似现象,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作出思考。下面是我从学生习作中选取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其实,自家米饭若香,谁愿意去蹭隔壁粥。改变中国制造业满目疮痍的窘境,就必须咬紧质量这一条生命线,只要质量得到保证,就能让不断外流的消费者重新回归到国货时代,让杭州的马桶盖不再冠上日货的伪商标,才能让消费者敢于把钱投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上。
片段二:中国人的购买力是惊人的,但为何那么惊人的购买力却肥水流了外人田?为何内需这架马车成了强弩之末?终其始终只是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惯性让消费者寒了心,也就是说,真正将消费者逼出国门的是生产者自己。而格力集团的“饭局”与其说是一场营销,不如说是一剂强心针,让消费者感到自己不是用21世纪的消费量去买20世纪的质量。
在这些片段里,学生分析了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并对中国制造提出了建议,发挥了主人翁意识,因此运用批判性思维,准确、有逻辑地分析反省的素养在这些出自生活感悟的写作内容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讲评作文时,我又以学生范文的展示、点评为教学内容,然后陆续给学生播放了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些学生又自行升格了作文,下面是节选部分:
使中国制造重唤生机的唯一方法是由“制造”变为“智连”,从“粗制滥连”转为“匠心独运”。举目而望.回溯千年,我们的老汉唐以精品制造开创了汉唐盛世,使中国智遣蜚声在外;回望夸天,德国制造精雕细琢,质量至上的精神让其享誉奎球。没有谁套用“低端”和“廉价”征服世界的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改革不是剪指甲,而是割手腕。”是的,有变革就会有伤痛,忍得了痛才治得了伤。小米、格力谁不是经历了企业的阵痛,如夸他们都已成了民族创连企业中的一员,在欧亚非市场打出了一片江山。大国企业,下得了决心就坐得稳天下。
不谈大唐气象,繁华如梦;不说明日辉煌,遥遥无期。我们只看夸朝,推动中国制造变为大国创造,必不以山海为远。 我又展示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时评《“董姐饭局”呼唤的是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要求写作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不爱国货爱洋货,他们马上就能举出相关例子,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讲评时选取的范文源自学生自身。纪录片视频是展示写作内容的途径,它把社会现实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升格范文和人民日报时评的展示则促使他们对中国制造及由此延伸的创新、专注、耐心、尽职、严谨的工匠精神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便在这样的写作教学中得到提升。
三、结语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写作教学也该明白这个道理,当我们布置的写作任务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关系、情思、经历时,学生就有了寫作兴趣和欲望,当我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他人,并以此为写作内容时,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交流的核心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写作教学效率的优化,而高效的写作课堂又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两者是互化融通、互哺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写作;生活;核心素养;课堂效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必然承担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并不只是知识与学习能力,它应该是在特定情境中满足现实生活中复杂需要的一种能力,是在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的特殊时代下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我认为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让写作生活化,把写作教学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把生活当作写作课堂上教与学的途径、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感悟融进写作中,并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写作任务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具体的语言情境”应是师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因此给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应该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015年语文全国课标乙卷中的写作任务就是一个优秀范例。亲友或旁人违规驾驶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对此行为必然有许多想法,题目要求学生给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学生可将自己代人某一身份,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生活积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再看看2015年广州市调研考作文“一元奖学金”的写作任务:向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栏目投稿,表明态度与看法。奖学金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凤头猪肚豹尾”“山的沉稳与水的灵性”“提篮春光看妈妈”这类玄而又虚的题目,这次写作材料源自于生活,写作任务关乎生活情境,学生无须绞尽脑汁地经营、挖空心思地编造,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就在这写作任务中得以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也得以体现。
二、写作内容体现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写作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美文、报刊,观看影视、网络,观察世间万象,关注现实,以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内所学,到课外生活的天地里去体察、感受、思考、领悟、探究,必能促进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思维,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先看看本校学生在高考前59天仿李白《蜀道难》所写的随笔:
高考难
噫吁戏!高考难哉!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骆驼和鸭鸭,高考何茫然!培荚一百三十年,鲜于清华通人才。培英锐社有敏诗(敏诗,学生名),可以横鲍高考巅。模考过后心疲惫,然后学霸学渣皆开颜。上有重本分数之高标,下有亲戚朋友之唠叨。学神去考尚不得过,学霸欲试难下笔。高三何日尽,百题必刷仍不还。考场停笔仰胁息,以手抚膺生长叹。
问君学逢何时还?畏途高考不能过。但见学瀣号苦怒,残堆愁笔书丛问。又闻学霸诵诗书,愁空卷。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吾与上线离万足,断笔残卷铺满地,颊流眼泪争喧飓,刷题翻卷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高考学子胡为乎来哉?
学途峥嵘而崔嵬,高考当天,万生欲开。试题或匪难,何能降人才。朝背诗文,夕练真题,终日坚持,为求成绩。培英虽云乐,半月不还家。高考虽难,难不侧四班,终答满卷长咨嗟!
这篇仿作虽在韵律、用词上有个别不足,但作者基于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认知与理解,依文练笔,在借鉴、传承古典文化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备考体验,把备考过程中的苦乐心理描写得极其细腻,体现出个体的文化自觉。如果写作教学中多一些这样以现实生活为写作内容的范例,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尝试创作的兴趣,促进他们探究、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文学写作的核心素养,使写作课堂的效率真正达到优化。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上谈到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两会期间的“饭局”,联系“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与“2015年中国国民用于抢购国外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日常用品的庞大数据——800亿元”,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强调写作内容要关注自己及身边的类似现象,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作出思考。下面是我从学生习作中选取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其实,自家米饭若香,谁愿意去蹭隔壁粥。改变中国制造业满目疮痍的窘境,就必须咬紧质量这一条生命线,只要质量得到保证,就能让不断外流的消费者重新回归到国货时代,让杭州的马桶盖不再冠上日货的伪商标,才能让消费者敢于把钱投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上。
片段二:中国人的购买力是惊人的,但为何那么惊人的购买力却肥水流了外人田?为何内需这架马车成了强弩之末?终其始终只是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惯性让消费者寒了心,也就是说,真正将消费者逼出国门的是生产者自己。而格力集团的“饭局”与其说是一场营销,不如说是一剂强心针,让消费者感到自己不是用21世纪的消费量去买20世纪的质量。
在这些片段里,学生分析了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并对中国制造提出了建议,发挥了主人翁意识,因此运用批判性思维,准确、有逻辑地分析反省的素养在这些出自生活感悟的写作内容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讲评作文时,我又以学生范文的展示、点评为教学内容,然后陆续给学生播放了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些学生又自行升格了作文,下面是节选部分:
使中国制造重唤生机的唯一方法是由“制造”变为“智连”,从“粗制滥连”转为“匠心独运”。举目而望.回溯千年,我们的老汉唐以精品制造开创了汉唐盛世,使中国智遣蜚声在外;回望夸天,德国制造精雕细琢,质量至上的精神让其享誉奎球。没有谁套用“低端”和“廉价”征服世界的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改革不是剪指甲,而是割手腕。”是的,有变革就会有伤痛,忍得了痛才治得了伤。小米、格力谁不是经历了企业的阵痛,如夸他们都已成了民族创连企业中的一员,在欧亚非市场打出了一片江山。大国企业,下得了决心就坐得稳天下。
不谈大唐气象,繁华如梦;不说明日辉煌,遥遥无期。我们只看夸朝,推动中国制造变为大国创造,必不以山海为远。 我又展示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时评《“董姐饭局”呼唤的是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要求写作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不爱国货爱洋货,他们马上就能举出相关例子,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讲评时选取的范文源自学生自身。纪录片视频是展示写作内容的途径,它把社会现实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升格范文和人民日报时评的展示则促使他们对中国制造及由此延伸的创新、专注、耐心、尽职、严谨的工匠精神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便在这样的写作教学中得到提升。
三、结语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写作教学也该明白这个道理,当我们布置的写作任务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关系、情思、经历时,学生就有了寫作兴趣和欲望,当我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他人,并以此为写作内容时,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交流的核心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写作教学效率的优化,而高效的写作课堂又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两者是互化融通、互哺共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