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生成精彩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有幸在市里组织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中,领略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课堂教学风采。听吴老师的课,就像在细雨春风般的和谐氛围中享受了一顿对话与生成的丰盛大餐。
  【片段一】
  师: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出示:同时、相对、相遇、相距)请你一边读一边想。(学生自由读)
  师: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或语言把这四个词语表演出来吗?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试一试。
  组1:比如说,我们同时去同一家商店买东西。(该组学生上台表演并肩一起走)
  师:这就叫同时,你同意吗?
  生:同时不一定是两个人一起去同一个地方,它是指两个人一起出发。
  师:哦,那这样叫同时吗?(教师让组1学生背对背走)
  生:也是的。
  师:那什么叫相对呢?(组1的两个学生赶紧面对面站在教室的两边,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
  师:什么叫相距?
  生:两个人中间有一点距离,不挨在一起。
  师:好,最后我们来认识相遇。(教师话音刚落,组1的学生主动从两边走来,夸张地拥抱在一起,全体师生看了都哈哈大笑)
  师:你暂时叫张三,你暂时叫李四。(教师让学生分立教室两边,再次表演)8:00,张三和李四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8:05,他们怎样?(两个学生相遇,握手拥抱,互说“你好”)
  生:他们相遇了。
  师:对,他们8:05相遇了。张三,大声告诉大家,你走了几分钟?
  生:五分钟。
  师:李四,你呢?
  生:五分钟。
  师:一共走了几分钟?
  生:10分钟。(教师不做表态,马上有学生反应过来)
  生:不对,还是5分钟。
  师:为什么是5分钟?
  生:因为我们是同时出发,同时到达一个地方的。
  师:分析得真在理!
  【赏析】作为相遇问题中的重要概念,以往教师在处理同时、相对、相距、相遇这几个关键词时,都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声、光、形、色上的优势,直接向学生一一演示的。但是,吴老师的课堂上却没有花哨的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想这些关键词,并通过动作或语言真实地展现自己对数学概念的原始理解状况。课堂上,面对学生或对或错的反馈,吴老师也没有急于给出明确的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去辨析;碰到理解的紧要处,就组织学生通过再一次表演来分析、领悟,在活动中让学生的体验更真实,理解更深刻。
  【片段二】
  (教师出示题目: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同时走来,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师:大家先不要忙着做题,每两个同学各拿出一支笔,左边的一支笔当做小丽,右边的一支笔当做小强,贴着铅笔盒放在两端,铅笔盒就当做甲乙之间的路程。(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后选择一组展示并交流)
  师:好,两人相遇了就别动。你是谁?你们相遇了吗?
  生:我是小强,我们正好相遇,但是我们不是在正中间相遇。
  师:是吗?有和他们相遇点不一样的吗?
  生1:我们正好在路的正中央相遇。
  生2:我们是在离靠近小丽的这一边相遇的,因为小丽走得慢。
  师:是啊,很奇怪,小强和小丽都是同时相对而行,可是有些组认为相遇点正好在中间,而有些组认为他们在离小丽出发点比较近的地方相遇,你们同意谁的?
  生:我觉得相遇点应该离小丽近一点,因为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只有50米,小丽走的要比小强短一些。
  师(对生1说):听完别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还是应该离小丽比较近一些;谁走得快,走得距离就多。
  师:好,现在你们能独立解答了吗?
  [学生解答后教师指生板演:100×4+50×4 ,(100+50)×4]
  师:老师现在把话筒交给你们,你们和同学们一块儿讨论,大家对我们的方法有什么意见?(教师分别让两个学生各自代表不同的方法向全班介绍解题思路,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
  生(方法1的代表):大家对我们的算式有什么问题?(下面的学生一时还未能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人提问)
  师:好,那我带头先提问,100×4是什么意思,能跟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方法1的代表):100是小强每分钟走多少米,乘4就是4分钟走多少米。吴老师,你明白了吗?
  师:谢谢你,我明白了,同学们想提问了吧!
  生:我想问50×4是从哪儿来的?
  生(方法1的代表):50是小丽每分钟走的,乘4是她4分钟走的路程。你们还有问题吗?
  生:400+200是指什么?
  生(方法1的代表):小强和小丽走了多少米,加在一起就是他们相距多少米。
  师:我想问,400是小强4分钟走的,200是小丽走的,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求他们一共走了多少米,可是题目让你求的是甲乙两地的全长啊?
  生(方法1的代表):他们两个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了,(学生一边做手势一边解释)小丽走的路程正好和小强走的并在一起了,所以两个人的路程相加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师:听你们这一解释,我就明白了,原来两人走的路程正好是甲乙两地的全长,因为他们正好走完了全长。大家认同这个算式吗?我建议用他们的姓名来命名,就叫“郝庞算式”。
  师:接下去,我就上那儿去了。(教师坐到学生的位置上)刚才你们已经学会了讨论,现在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生(方法2的代表):大家对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吗?
  生:请问100+50是什么意思?
  生(方法2的代表):100+50是他们一起一分钟走的路程,因为他们是同时出发的。
  生:为什么还要乘4?
  生(方法2的代表):因为他们同时出发,一共用了4分钟。
  生;为什么这样列式,100既不是小强走的路程,也不是小丽走的路程,怎么能加起来?
  (方法2的代表闻听此言,一时答不上来,课堂陷入了沉默中)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算式有点陌生,我来帮点忙,仔细看(教师课件演示两人同时相对走一分钟)他们先走了几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生:1分钟,150米。
  师:现在一共走了多少米?(教师继续演示两人同时相对走了两分钟)
  生:300米。
  师:能换个词说吗?一分钟走了一个150米,那两分钟就——
  生:两个150米。
  师:继续看,三分钟,四分钟呢?(教师连续演示)
  生:3个150米,4个150米。
  师:最后,他们怎么了?
  生:相遇了。
  生(方法2的代表):那不就好了吗?4个150米就是全程。
  生:吴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算式是怎么列出来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4分钟的路程怎么就是全程呢?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小王老师”(方法2的代表)的专利,让他再跟大家解释一下吧!
  生(方法2的代表):100+50是两个人一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刚才电脑上已经很清楚地放出来他们一共走了4个150米,所以(100+50)×4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好,这里的100、50过去叫什么?
  生:速度。
  师:这两个速度合在一起就是——
  生:速度和。
  师:大家看,他们一起从出发到相遇,走完这段路,共走了几个速度和?
  生:4个。
  师:那全程就可以怎样计算?
  生(方法2的代表):先求出他们的速度和,再乘时间。
  【赏析】吴老师以课堂作为学生交流的舞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言权,把教学中的学生方法反馈这一重要环节巧妙地变成了精彩的思维碰撞活动,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提问、自己释疑,而教师在学生的对话中始终扮演着协助者的角色,耐心地激发提问方的热情,又启发着被问方的思维,让学生真正能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在对话中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什么样的课堂是最理想的课堂  □吴亮奎    当下,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实现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然而,何谓“教的课堂”,何谓“学的课堂”?“教”和“学”能分离吗?《学记》中就有“教学半”之说。把“教”与“学”机械地分开会有多大的效果呢?  单纯强调“学的课堂”是否就是一种创新?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场域,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课堂曾以不
期刊
五年级学生胡某是全校有名的“捣蛋王”。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是“问题学生”,二、三、四年级“逐步升级”,以至几任班主任为之头疼,同学畏而远之。新学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又多次接到状告该生的纸条,口头申诉。一天上午,胡某被班主任“抓”到办公室,在那儿“面壁思过”。但胡某对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视若罔闻。难道这位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不!一定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对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于
期刊
学完了杜甫的《绝句》后,我准备布置作业。谁知有学生提议说:“老师,这次的作业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设计?”孩子们个个眼睛发亮,兴致勃勃地看着我。  我爽快地说:“好!这次作业由你们自己定!不过,能不能稍微透露一点儿,你们打算怎么设计呢?”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思量片刻后,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将手臂高高举起。  学生A善画画,她说:“诗人真了不起,短短一首小诗,就描绘了那么多种色彩,我想画一幅画,把诗中的美景画
期刊
那年,我担任了高三班班主任。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班,学生们勤奋好学、团结向上,无论在卫生、纪律、学习上都很优秀,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很融洽。  一个夏日的午后,三名住在2311宿舍的女孩子来找我说事。2311宿舍是学校的文明宿舍,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谁知三个女学生都神情尴尬,他们相互推让、欲言又止。最后倒是性格内向的高晌(化名)先开了口,但话未出口,她已是眼泪汪汪:  “老师,她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
期刊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曹长德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程比较的结果,每一特点都突出地展现出了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1.开放性。开放性是相对学科课程完整、封闭性而言的,研究性学习既跨越了学科的逻辑体系,又超出了专家预先设定的学科课程内容范围,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
期刊
《初中生之友》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面向初中生的综合性期刊。针对七、八年级和中考,分为上、中、下旬刊。现面向社会各界诚征稿件。  “上旬刊”以快乐阅读为主。“中旬刊”:青春、时尚与学习辅导兼容。“下旬刊”:权威的信息,由学习到考试,帮助九年级学生挑战中考。  主要栏目及稿件内容:  卷首板块: 精短的寓言故事、青春美文。每篇500字左右。  话题板块:围绕当今中学生关心、感兴趣
期刊
□主持人:李立强  □参与者:钱市青王万辉徐润芳王宝英  陈丽芬 熊 丽周明玉龚晓霞    主持人(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上一期我们谈了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助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评价改革更为关键的突破还在于构建符合新课程的人本化的评价体系,直面这一复杂的工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强化激励和调控,要关注过程和差异,要照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要营建多元、开放的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
期刊
周彬教授的《叩问课堂》犹如一股清泉让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人洗却尘埃、擦亮双眼,冷静地审视课堂,看清课堂的本真面目。他站在远离课堂的地方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寻找导致课堂症状的病根,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开掘幸福的源泉。  作为一名学者,非常难得的是,周彬教授能够对微观的课堂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精当、入微的解剖,并进行全新甚至“另类”的辩证思考,但又能引起每个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震
期刊
九江市双峰小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市的中心城区,创立于1873年,原是一所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教会学校。1905年因美国Rulsion女士募集巨款资助,学校便以她的音译汉文“儒励”而定名为“九江儒励附设模范小学”。从此,“以儒行立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这一儒家教育思想便渐渐地熔铸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精神。一百多年来,沧海桑田,学校也几易其名,然而,儒励文化却历久弥新,厚重绵长。  如今的双峰小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邓园生)一个周五的下午,第一节h上课铃声一响,一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便传来一阵阵“宝宝贝贝学礼仪,开开心心学做人;学赣州人文,做赣州小主人;耶……”响亮的童声。在四年级教室的走廊上,一排学生正在候场参加校本课程《赣州人文》“走进国家4A级风景区通天岩”小导游选拔活动,他们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练习着手中的解说词,脸上露出既紧张又欣喜的表情。自2004年正式开设校本课程以来,每个星期五下午,在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