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提高了很大的等级,它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运用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数学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目标论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88-02
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意识是一个比较熟悉的概念,如果要给“问题意识”下一个定义,就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迪下或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问题,并根据已经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进行积极地思考,就是这样一种意识;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意识,才会寻求正确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问题意识能够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工作;数学老师的责任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数学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根据数学的不同章节的特点进行。
一、明确老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任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老师处于课堂中的权威地位,老师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位居讲台,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于是造成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分离状态,并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去,老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短期内将疑难问题解决好。学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有质的突破,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一般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想真实情景,提出实际问题;问题是由老师提出的,老师处于一个指导的位置上;第二,学会接受问题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是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的重要阶段,学生处于课堂中的主体和中心位置;教师并不是处于旁观的状态,而是参与者,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可能发生偏差,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启示,促进问题的高效率解决,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第三,问题解决后,老师进行综合性地总结,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的切入点,以及易错点在哪,并分析学生思路发生偏差的原因,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提契新的知识点,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主动提问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无论老师教得如何,都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取得,因此,数学老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引,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提问问题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策略,而由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处于对自我学习进行支配的地位,恰好是学生自觉求知的表现,所以,遇到提问问题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鼓励,不要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信息和勇气,鼓励学生提问就会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析问题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对智力水平的提高是有促进作用的。以往的课堂中,由老师进行提问,学生听到问题就会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但是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提问,需要老师结合书本和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提问水平。
(一)把握重点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一定有重点知识和次要知识之分,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此处提出问题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之处提出问题。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要发掘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能够在此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做好新旧知识的过渡工作。
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深化已经理解的数学思想,并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来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抓住时机培养提问问题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总是认为将所有的疑问解决了,就算是达到了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际上,数学问题并不是有限的,可以进行进一步地延伸和扩充,使问题灵活开放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深层地锻炼,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更大范围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时间一般是四十五分钟,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四十五分钟,不能下课铃一响,就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教学理念抛之脑后,而应该将问题意识的培养延伸到课下中去,随时随地发现生活实际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着力解决它。
四、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提问问题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不能原地踏步走;老师在及时进行阶段总结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性评价无疑是很大的动力,使他们继续保持勤思善问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急需进步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正确评价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法和习惯的改进。课堂评价的目的就是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由此受到激励,使问题意识得到更大的深化;同时也揭示出不足,通过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改进。比如,有些学生的问题缺乏价值性,没有多大的意义,这类学生往往不会提问,需要老师进行提点,让他们意识到应该从什么角度人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问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为了深化理解,锻炼思维,因此提问是不能应付的。对于学生的提问行为,老师要热情接受,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将问题解答出来;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没有反应过来,那么老师要耐心讲解,同时要对善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就意味着思考,意味着思维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提问问题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当一位学生进行提问时,其他学生要注意分析他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者进行补充或换种提问的方式,问题是能够产生连锁效应的,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启发自己提出其他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对问题进行评价的做法使提问变得更有意义。
五、总结
以上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希望初中数学老师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智力活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提问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灵活变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提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88-02
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意识是一个比较熟悉的概念,如果要给“问题意识”下一个定义,就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迪下或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问题,并根据已经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进行积极地思考,就是这样一种意识;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意识,才会寻求正确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问题意识能够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工作;数学老师的责任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数学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根据数学的不同章节的特点进行。
一、明确老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任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老师处于课堂中的权威地位,老师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位居讲台,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于是造成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分离状态,并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去,老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短期内将疑难问题解决好。学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有质的突破,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一般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想真实情景,提出实际问题;问题是由老师提出的,老师处于一个指导的位置上;第二,学会接受问题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是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的重要阶段,学生处于课堂中的主体和中心位置;教师并不是处于旁观的状态,而是参与者,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可能发生偏差,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启示,促进问题的高效率解决,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第三,问题解决后,老师进行综合性地总结,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的切入点,以及易错点在哪,并分析学生思路发生偏差的原因,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提契新的知识点,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主动提问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无论老师教得如何,都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取得,因此,数学老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引,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提问问题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策略,而由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处于对自我学习进行支配的地位,恰好是学生自觉求知的表现,所以,遇到提问问题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鼓励,不要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信息和勇气,鼓励学生提问就会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析问题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对智力水平的提高是有促进作用的。以往的课堂中,由老师进行提问,学生听到问题就会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但是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提问,需要老师结合书本和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提问水平。
(一)把握重点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一定有重点知识和次要知识之分,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此处提出问题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之处提出问题。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要发掘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能够在此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做好新旧知识的过渡工作。
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深化已经理解的数学思想,并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来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抓住时机培养提问问题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总是认为将所有的疑问解决了,就算是达到了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际上,数学问题并不是有限的,可以进行进一步地延伸和扩充,使问题灵活开放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深层地锻炼,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更大范围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时间一般是四十五分钟,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四十五分钟,不能下课铃一响,就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教学理念抛之脑后,而应该将问题意识的培养延伸到课下中去,随时随地发现生活实际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着力解决它。
四、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提问问题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不能原地踏步走;老师在及时进行阶段总结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性评价无疑是很大的动力,使他们继续保持勤思善问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急需进步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正确评价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法和习惯的改进。课堂评价的目的就是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由此受到激励,使问题意识得到更大的深化;同时也揭示出不足,通过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改进。比如,有些学生的问题缺乏价值性,没有多大的意义,这类学生往往不会提问,需要老师进行提点,让他们意识到应该从什么角度人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问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为了深化理解,锻炼思维,因此提问是不能应付的。对于学生的提问行为,老师要热情接受,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将问题解答出来;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没有反应过来,那么老师要耐心讲解,同时要对善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就意味着思考,意味着思维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提问问题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当一位学生进行提问时,其他学生要注意分析他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者进行补充或换种提问的方式,问题是能够产生连锁效应的,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启发自己提出其他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对问题进行评价的做法使提问变得更有意义。
五、总结
以上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希望初中数学老师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智力活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提问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灵活变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