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其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科目打好基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成为了学困生。小学语文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等;应当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找出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拓展语文教学形式
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成为了学困生,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本身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仅针对课文文本进行讲授。针对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这部分学困生,教师应当拓展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灵活。
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如小说题材的,请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并将故事内容以话剧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出来。一些比较有表演欲的学困生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十分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教师在学生改编课文时可以稍加引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体会与表演人物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故事的思想感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了障碍,不是因为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在学习能力上稍有欠缺。针对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为学习能力欠缺的学困生降低学习难度,并不意味着降低语文学习中所有板块的学习难度,而是首先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困生降低难度。
有的学困生在生僻字的识记上存在困难,不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快速掌握生僻字字形与字义。此时,教师应当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没有跟进的地方入手,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完成课程进度,忽视了学困生在学习生字词时的障碍。教师应挑出学生容易写错的生字词,使学生多加练习,循序渐进地使其掌握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词。
有的学生可能在阅读文章时存在阅读障碍,不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态度。教师应当不仅设置整体性问题,而是多精心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结合学生生活经历联系课文内容。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一段话非常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放生鲈鱼是一场道德抉择。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结合生活经验的例子。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一定都有过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拥有的冲动,那么你们当时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一些同学回答自己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自己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教师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内心是经过反复的挣扎与斗争的,如何在生活中成功地抵制诱惑,这就涉及到道德抉择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提问,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置使学生慢慢深入文章主旨,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改善评价体系
实际上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了教师与家长眼中的学困生,原因还在于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许多教师仍然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反之则是学困生。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教育工作者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所谓学困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学困生心理出现自卑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当尽快转变单一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闪光点与语文学习相结合,用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等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困生改进自身不足的能力。
提倡鼓励式教育
学困生由于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加之教师针对他们的困难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因此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兴趣与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支撑,教师应当意识到信心对学生重拾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鼓励与引导。教师可以在学困生回答问题后,鼓励他们“回答得非常好,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等等,通过不断夸奖,鼓励他们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在作业本上批注鼓励的话语。学困生受到鼓励之后,认为自己是被重视的,自己的学习也是有效率的,因此逐渐产生了學习语文的信心,希望认真努力地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学习障碍,这些障碍导致他们成为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学困生。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教师面对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时,应当从拓展语文教学形式、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改善评价体系和提倡鼓励式教育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学困生的转化,真正使学困生爱上语文学习。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中心小学)
拓展语文教学形式
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成为了学困生,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本身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仅针对课文文本进行讲授。针对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这部分学困生,教师应当拓展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灵活。
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如小说题材的,请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并将故事内容以话剧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出来。一些比较有表演欲的学困生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十分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教师在学生改编课文时可以稍加引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体会与表演人物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故事的思想感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了障碍,不是因为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在学习能力上稍有欠缺。针对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为学习能力欠缺的学困生降低学习难度,并不意味着降低语文学习中所有板块的学习难度,而是首先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困生降低难度。
有的学困生在生僻字的识记上存在困难,不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快速掌握生僻字字形与字义。此时,教师应当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没有跟进的地方入手,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完成课程进度,忽视了学困生在学习生字词时的障碍。教师应挑出学生容易写错的生字词,使学生多加练习,循序渐进地使其掌握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词。
有的学生可能在阅读文章时存在阅读障碍,不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态度。教师应当不仅设置整体性问题,而是多精心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结合学生生活经历联系课文内容。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一段话非常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放生鲈鱼是一场道德抉择。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结合生活经验的例子。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一定都有过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拥有的冲动,那么你们当时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一些同学回答自己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自己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教师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内心是经过反复的挣扎与斗争的,如何在生活中成功地抵制诱惑,这就涉及到道德抉择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提问,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置使学生慢慢深入文章主旨,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改善评价体系
实际上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了教师与家长眼中的学困生,原因还在于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许多教师仍然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反之则是学困生。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教育工作者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所谓学困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学困生心理出现自卑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当尽快转变单一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闪光点与语文学习相结合,用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等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困生改进自身不足的能力。
提倡鼓励式教育
学困生由于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加之教师针对他们的困难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因此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兴趣与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支撑,教师应当意识到信心对学生重拾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鼓励与引导。教师可以在学困生回答问题后,鼓励他们“回答得非常好,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等等,通过不断夸奖,鼓励他们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在作业本上批注鼓励的话语。学困生受到鼓励之后,认为自己是被重视的,自己的学习也是有效率的,因此逐渐产生了學习语文的信心,希望认真努力地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学习障碍,这些障碍导致他们成为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学困生。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教师面对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时,应当从拓展语文教学形式、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改善评价体系和提倡鼓励式教育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学困生的转化,真正使学困生爱上语文学习。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