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智力;创新;思维;探索创造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信念、诚挚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大家都知道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②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③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三、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價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例如,指导学生在作业中要大胆的探索,通过作图、列式、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作业中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C].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布鲁纳.教育过程[J].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2000。
[4]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R]2000。
关键词:智力;创新;思维;探索创造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信念、诚挚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大家都知道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②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③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三、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價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例如,指导学生在作业中要大胆的探索,通过作图、列式、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作业中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C].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布鲁纳.教育过程[J].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2000。
[4]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