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学习理论视野下对数学教学的重新审视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脑科学研究在学习理论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美国加利福利尼亚州立大学的凯恩夫妇将脑科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领域,在《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一书中突破传统学习观念提出了12条与脑有关的学习原理;麦克利提出的三脑理论指出人脑分为三个层次:爬行脑、情绪脑和视觉脑。由此,站在一线中职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以一堂等差数列求和教学为例,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脑学习理论;三脑学习理论;数学;等差数列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因受到强化的练习而出现的潜在的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变化。[1]而脑部是支撑整个个体学习的基础,对脑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作为现代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学理所当然的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美国加利福利尼亚州立大学的凯恩夫妇将脑科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领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一本名为《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的著作,书中突破传统学习观念提出了12条与脑有关的学习原理。[2]即脑是一个并行处理器、学习涉及整个人的生理机制、意义的搜寻是与生俱来的、意义的搜寻是通过形成范型发生的、情感对于范型形成是十分关键的、脑是同时感知和创造部分与整体的、学习既包括集中注意,又包括边线性感知、学习包括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过程、我们有两套记忆、当事实-技能镶嵌在丰富的空间记忆中时,脑的理解与记忆最佳、学习因挑战而增加,因威胁而抑制、虽然我们都拥有同样结构的脑系统,但每个脑都是独特的。基于上述原理,结合个体学习的过程,可将学习大致概括为六个关键特征:(1)知识的结构化、(2)经验调动的频繁化、(3)记忆的科学化、(4)情感促进认知、(5)科学与人文相结合、(6)学习共同体的促进作用。
  知识的结构化是相对于碎片化而言,也是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学习是为了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提炼出本质规律,这是人的本能驱使,人脑天生追求美的感受,建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自然之美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建构总是在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调用已有的经验,或是已有的知识或是已形成的思维方式,这类似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记忆系统可分为两类:空间记忆系统和机械记忆系统,以三维空间形式登记我们的经验称之为空间记忆,而当信息和技能孤立于原先的知识和真实的经验,则越依赖于机械记忆和重复,若过于集中于事实和经验无关的回忆,是对脑无效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麦克连提出的三脑理论指出人脑分为三个层次:爬行脑、情绪脑和视觉脑。[3]爬行脑对应爬行联合体(R-联合体),即最原始的脑,类似于动物对生存繁衍,情绪脑又称为“边缘系统”,主要表现为情感、情绪,对人起着一个平衡作用,而视觉脑是人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新皮层,是人独有的高级功能,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语言和思维,唯有调动学习个体的三脑,做到三脑合一,才能真正影响个体的学习;脑学习理论认为大脑的运作是相互联系的,左右脑的相互联系使得学习不能被简单的科学和艺术,应强调两者的有机结合;学习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影响个体学习的各个元素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让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理论的指导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不禁会对站在上述学习的关键特征角度对数学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数学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脑学习原理和规律?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现在的数学教学往往更偏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人文的一面;重视结论的应用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追求理性的思考而忽视了教学感性的一面,这对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无疑困难重重。由此,从脑学习理论相关研究的成果出发,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脑学习原理的使用,搭建一座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的桥梁。以一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课堂教学为例,深度剖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腦学习理论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更高效的数学学习。
  传统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重点在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利用倒序相加法获得求和公式,再加以练习巩固就完成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机械式的记忆公式,体会不到知识的建构过程,发现不了数学揭示自然之美的过程,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情绪。由此,对上述课题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数学教学的进程,可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情境导入、公式探究、认知提炼、反思小结。
  根据学习特征2和特征5,结合高斯的数学故事,从人文的阅读材料的中提炼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首尾相加求和的过程,设置情境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阅读材料,试着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高斯(Gauss,1777—1855),德国著名数学家,他与阿基米德、牛顿齐名,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巨星,被誉为“数学王子”。
  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术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就说道:“答案在这儿!”老师非常惊讶,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
  依据学习的特征1,学习不是独立的碎片,必须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由此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一下问题:
  问题1:求1+2+3+……+99的值。
  问题2:求1+2+3+……+n的值。
  问题3:求1+3+5+……+99的值。
  问题3: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a1+a2+a3+…+an,求Sn。
  对于问题1的回答,学生主要建构在高斯所用的方法,发现奇数项中间一项是没法配对的,其中一个同学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前面添一项0,此时数列又变成了偶数项,根据特征4,教师给与学生充分肯定,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让学习向更高层次的新皮层转化。再对问题2分析时,学生自然会想到n的奇偶性分类,发现了知识的联系,并发现无论是奇数还是偶数,结果均为。接着让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看看是否可以套用上述公式进行求解,很多学生产生了困惑。进而教师提问:是否有等差数列求和的更一般性方法呢?从而引入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由特征3学生对公式的机械性记忆往往会容易遗忘,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利用空间记忆达到提高学习记忆的时效性,将等差数列问题结合现实事物的堆砌问题,如右图所示;联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将公式放在空间中,实现空间的有效记忆,体现了记忆的科学性。
  最后,根据学习的特征6和特征5,进行分组讨论,相互提问,并提出问题: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进行提炼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用首项和末项表示是认知的真,倒序相加是伦理的善,平均数思想是诗意的美。将科学和人文有机结合,上升到更深的审美高度,提升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只是完成对知识的讲解和掌握,更应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建构知识结构,发现内在本质,提升审美能力,增加情感氛围,课堂可以说是教师的一个实验室,将课堂教学作为一项研究即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的一丝亮色,更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让教学真正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同时将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晓琴. 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2):60-61.
  [2]雷纳特·N·凯恩,吕林海(译). 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M] 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 2004.
  [3]郑林科. 赫曼全脑概念对神经心理侧化优势研究的新成果[J]. 医学与哲学, 2001, 22(1):33-3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蓬勃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
期刊
一、缘起:基于小班角色游戏的现状  小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游戏初期,常常导致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游戏情节单一,缺乏与同伴的互动,自顾自玩或无所事事的现象。对于角色扮演只有爸爸、妈妈,看到的游戏内容就是爸爸或妈妈在烧菜,然后把饭菜装盘放到桌子上;有的在桌子旁坐着,看到菜上来就赶紧“吃”;有的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奶瓶在喂……这些游戏行为都是独立的,而且角色和角色之间基本没有互动、交流。  【案例链
期刊
摘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教育被老师和家长重视起来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学生们被动接受即可,这种师生关系对学生们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防备心理,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模式;教学质量;灌输知识  引言:  老师是课堂的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有助于少年儿童拓展知识、丰富见地,对提升语文课程学习水平有莫大的帮助。课外阅读丰富多样,在开展阅读指导阶段,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给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在优质课外阅读学习内容探讨分析期间,提供相应的意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个人能力,提升阅读学习兴趣。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构成环节,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指导期间,需要教师从
期刊
摘 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素材,采取有效的方式与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感受美与创造美,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人就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期刊
摘 要:开放语文教学,多渠道地开展课外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接触面和语文学习的空间,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种形式,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论文主要分析如何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语文教学在新时代发展中更加顺畅和科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不仅能丰富学生阅读视野,还能提升其词汇积累,培养个人综合能力。但在城乡结合部内的小学当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或不重视该类教学。班级学生的阅读意识较为薄弱,课外书阅读量少。种种因素都不利于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为做好该项教学,以下笔者分析对城乡小学来讲,课外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以及优化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古典美、情感创设和作者情感引入等方式,不断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画面重现感,使学生能在古诗词内容学习的同时,感受高古诗词的画面美感和情感内涵,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稳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经历较大的变革,更要在教学中向着多边方向发展,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小学语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情绪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情绪有着直接引导的幼儿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游戏与交流,而反之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各种心理学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趋力的满足。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和成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一直处于快乐状态,没有愤怒,没有哀伤。教师首先要认识幼儿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疫情肆虐的大背景,首先分析了“停课不停学”的背景,其次,又从这一大的背景出发探讨了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本次疫情,做到健康防护,目的在于让孩子在家也能接收到科学、合理的健康防护教育。  关键词:疫情;“停课不停学”;背景;认识疫情;健康防护  “隔屏不隔爱,在家快乐学”是当前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高度关注与重视的一种教育理念。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结合当前的背景对“停课不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