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质量新课文的成功尝试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se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读了陆平副教授的这篇文章,回想起《在大海中永生》改编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即“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的“伴”字,通讯原文是搅拌的“拌”。后经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建议:改为“伴”字,此意见终被编者采纳。这表明一线教师在教材建设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这一层面说,教材正是广大教师、专家学者和编者心血、智慧的结晶。
  理。再次,压缩联想文字,通讯用了四个段落写有关浪花送骨灰的联想,课文择取每段的首句,组合成一个由“也许”引导的排比句。课文淡化了通讯的政论、思辨色彩,突出了它的纪实性和抒情性,使之与儿童的阅读能力相契合。
  (二) 更改叙述顺序和叙事视角,易为儿童阅读
  由于通讯具有新闻性,文稿一开始就概括了中心事件:“一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然后,叙述1997年3月2日,邓小平同志骨灰撒大海这一历史事件。课文则改倒叙为顺叙,第一段先描写飞机飞向大海的情景,然后以“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作结,自然地过渡到了下文“在大海上撒骨灰”一段。
  通讯以新华社记者的视角,称邓小平为“同志”,表现得严肃、庄重;课文则以孩子的口吻改称“邓小平爷爷”,表现得亲切、自然。叙事视角也由平视转为仰视,符合儿童的阅读和思维的习惯。
  (三) 润色文字,使语言运用更规范
  课文对通讯稿的文字作了润色加工。例如,通讯原文为“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课文修改为:“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这一句话有五处修改,其中增加“一架”“北京”,使指称更明确;去掉第一个逗号以及“低低地”与“缓缓地”两者中间的顿号,将“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中的“的”字后移,都使文字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更为规范,成为儿童语言学习的典范。
  三、 改进建议
  在笔者看来,《在大海中永生》选文改编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兹提出三条建议,供编者参考,以便使改编工作更趋完美。
  第一,彰显原文表达特色的句子不宜改。关于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讯原文为:
  “飞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课文将之合并为一段,分为两句话,且在前一句增加了“在高空”三字,即“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其实,原句体现了通讯稿的一大特色,多用对偶句,通过整齐、典雅的句式的运用,渲染出肃穆、庄重的氛围,烘托出真挚、深沉的真挚。因此,笔者以为,原句可谓是神来之笔,宜予以保留,只需将两段合为一段,以分号隔开,两个分句合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第二,重点段落的细节描写应适当保留。课文重点是“骨灰撒大海”,第二自然段概括写事件,第三自然段是引发的联想;通讯作者捕捉到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以及邓小平的儿孙等悲痛地撒骨灰的情景,用笔墨作了精细刻画,感人至深。笔者以为,宜保留卓琳、胡锦涛悲撒骨灰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触摸这些融入深厚情感的细节描写文字,真切地感受失去亲人之痛、失去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之痛。在感受细节的基础上,以对偶句概括此境此情,更容易使读者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三,事实与联想之间的过渡语段应保留。在第二自然段写“骨灰撒大海”与第三自然段展开联想之间,原文有两个语段:
  “海天相接,碧波相连。
  小平同志心系各族人民,心系港澳台同胞,心系海外侨胞……”
  前一语段,是对偶句,以宏观视角看景,为下文的联想铺垫;后一语段,三个“心系”直接抒写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情怀,作者由此生发出四个“也许”的联想也就水到渠成。保留这样的过渡语段,有助于消弭儿童阅读的障碍。
  在笔者看来,编者开发出《在大海中永生》这样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新课文,对于激发学生缅怀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以及热爱伟人的情感,对于儿童学习典雅、庄重的语言表达,促进语文教材选文的更新以及优秀作品经典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当前语文教材编制仍以文选型教材为主,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是语文教材研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在大海中永生》改编案例中,编者能尊重通讯原文,通过删繁就简突出纪实性和抒情性,更改叙述顺序和叙事视角,润色文字等手段进行再创作,完成了巧妙改编选文、开发高质量新课文的一次成功尝试,其所采用的改编策略值得总结和借鉴。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苏派语文教学课例研究”(B-b/2013/01/02)阶段性成果之一]
  (陆平,教育学博士、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 拼音王国“搭房子”,掌握字母书写位置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将字母的位置写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这是由于刚上学的学生观察能力还不强,往往混淆拼音字母所在的位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借助汉语拼音王国里的童话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字母所在不同的位置,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就出示一座带着四线三格的“房子”:小朋友,看,这就是拼音字母的家,这座房子有三层楼。今天,字母“ɑ o e”和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忘记了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请一位同学上台贴字母,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第二层。
  有了单韵母的学习做基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各个住在不同的楼层,从而确定不同声母的占格位置。如,教学《j q x》一课时,声母“j”是一个大个子,一、二、三层楼都是他的家。“q”呢?你猜猜看,他有什么特点?对,他有点胖,住在二楼,可是上下楼不方便,就自己搭了一个梯子……教师将学生引入拼音王国的童话情境,由“拼音字母住在哪里?”引导学生掌握字母的占格位置,从而为正确、美观地书写拼音字母,打下了基础。   二、 拼音王国做游戏,训练学生手部肌肉
  一年级的学生,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手的力气小,尚未形成熟练的技巧,仅靠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占格位置,是远不能将拼音字母写好的。课堂上,写字动作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写字前,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游戏,边玩边训练,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肌肉。我们班的写前训练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1. 屈指可数。小朋友们,要想进一步和拼音字母宝宝们交上朋友,我们还得会写他们的名字。一起来数一数,我们交了几个好朋友了:1、2、3、4、5……引导学生双手跟着做手指屈伸的数数动作。
  2. 铅笔“溜冰”。“让我们请出铅笔弟弟,用右手像老师一样握在铅笔的一寸处,今天,我们要带小铅笔去字母王国溜冰场。看——小铅笔站在溜冰场的中央,他不太敢滑,只能在原地打转。”引导学生跟着自己在空中画小圈,提醒学生注意胳膊肘固定在桌面,运用手腕去带动铅笔弟弟“溜冰”。“溜了一会,铅笔弟弟的胆子渐渐大了,他尝试着向外转大圈了……”教师边说,边示范着转腕画大圈,再向反方向训练。“溜了一大圈,小铅笔已经累了,我们送他回‘家’休息一下。”
  3. 手指放松儿歌。(1) 小手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做手指弯曲的动作);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剪刀(做剪刀动作);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孔雀(做孔雀状,翎毛抖动);小手变变变,变成小螃蟹(两腕靠紧左右“爬”);小手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做花猫状)。(2) 抓住、放开,抓住、放开,小手拍一拍;抓住,放开,抓住,放开,小手甩一甩。只要教师肯动脑筋,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学生便能很快地进入情境。通过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手部肌肉,为正确、美观地书写,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三、 拼音王国重书写,引导学生写正确美观
  1. 笔顺正确。明确了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我们还要将正确的笔顺教给学生。低年级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因此,抓住课堂上的“第一次”很重要。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的印象,想写好拼音字母,离不开正确的书写顺序。如,教学“i”,小朋友们,你看看“i”住在拼音房子的几楼?——二楼、三楼。对,“i”本来住在二楼(边说,边写一竖),可是他特别调皮,总喜欢在头上顶着一个“球”,二楼已经放不下,只好放在三楼了(写点),这个“球”要和“i”的身体对齐,写在三楼中间,你也来试一试吧!
  2. 书写美观。生动的描述能让学生较快地记住字母的笔顺,形象的比喻更能较快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通过练习,写出美观的字母。
  如,教学字母“k”时,教师可以把“k”横放,小朋友们看,像什么?——像机枪。你们看,横着的是枪杆,下面是两脚架。如果下面的两脚架一长一短,这挺机枪会怎样?“会倒下去。”“不能瞄准目标。”……对呀,因此,我们在写“k”的时候,要注意两脚架部分在二楼,一笔写成,两边长短相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中  理三个方面。小学识字教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又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应该在不违背汉字构成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讲解。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位王先生,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就不能在阅读以及写作中,更好地应用汉字。正确
期刊
2004年4月19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应邀再赴乌海市培训。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次邀请我们调研、培训的乌达区仅有13万人口。这里的市民土生土长的不多,大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因此,这次活动安排创下了我们调研、培训的五个之最: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针对性最强,研讨最深入,课改的热情最高。  所谓“时间最长”,是说这次培训安排了满满4天。20日上午
期刊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改编于“非典”时期的一篇新闻报道。由于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非典”时期,他们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加之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平凡人的事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文本质朴无华的语言来体会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并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先后三次的试教与反思中,我逐渐明晰了本课的教学轨迹,向着简约而丰满的教学境界前行。  一教
期刊
姥对乡亲们的爱、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姥姥的爱,则是文章的暗线。  学生在我的点拨下,不难发现“剪纸”传情,就是文本内在的“穿珠”之“线”,而文中小屯窗上贴着的剪纸、乡亲们的夸奖、姥姥的剪纸情景、结尾的抒情,就是这两根线上的“珍珠”。主“线”贯穿始终,“珠”才有序不散。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阅读时更容易抓住主线,理清文脉,逐渐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阅读思路因此更清晰。  二、 立足关注——文
期刊
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二要常态地记录。每天写一点文字,只要是真诚的就是有价值的。它不仅是一份思考的记录,一次行走的痕迹,更是快乐的蓄积,幸福的储备。三是常态地沟通。在生活中沟通,在网络上沟通,与有肝胆人共事,与有情怀者共生。他们会激发你,点醒你,影响你。一个常态阅读、写作与沟通的教育人不会寂寞,不会倦怠,不会抱怨,因为他始终在反思、重构、丰富和体验。生存状态的优化与物
期刊
三年级是同学们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努力静下心来,绕开一些信息时代的浮躁,和他们一起用好语文书。  一  家长们来听孩子们上《海底世界》一课,我决定只用一本语文书和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课。平时语文学习,相关的图片、视频都是预习或复习时使用,我想借助这次课堂聚会,启发家长和孩子更多地阅读文字的乐趣。我有点冒险。但是我很愿意呈现真实的课堂。  一上课,我就提出问题:“去过海边的同学,请举手!
期刊
中间还是碧绿的,似乎正在抵抗着冬天的到来,保护着那最后一丝春意。  在阅读了这三个片段的基础上,笔者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它的叶子是从四周慢慢往里黄的呢!”“茶花是个小个子。它的生命力极强,这朵谢了那朵开,粉色的花朵在绿叶中显得格外美丽。”“还有那竹林,远远地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但走近一看,竟然许多叶子都是黄色的,令人吃惊。”有的同学甚至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变化:“在这寒
期刊
一、 欣赏雪花,激趣导入  1. 教学“雪”字。(出示雪花飘的图片)冬天来了,天空中飘起了一朵朵晶亮洁白的小雪花。(板书:雪)雪花飘呀飘呀,一会儿往下,一会儿又被风吹起来。(教师用手势提示第三声)“雪”字,上面是个雨字头,水蒸气遇到寒冷空气变成了一种六角形的白色冰晶,就是雪花。雪花飘落在地,人们用扫帚清扫地面,“雪”字下面部分的横山,就像是扫帚的样子。  2. 它们飘呀飘呀,都飘落在哪儿了呢?今天
期刊
了一个信号,炎热的夏季来啦!  (3)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蝈蝈是怎么鸣叫的?  (4) 这时,你觉得“鸣”字仅仅指鸟叫吗?“鸣”字一开始指鸟叫,后来很多动物的叫声、机器发出的声音,可以用“鸣”字来表示,“鸣”字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5) 刚才的打鸣声,吸引来了一位小朋友,他正打开门,用耳朵仔细地听呢。“闻”字在一开始就表示听的意思。① 《春晓》这首诗里就有“闻”这个字。(
期刊
让学生惊异于语言  腻”,接着就发现了所有的“猫腻”。看着画出的这些句子,全班陷入了沉思,我知道“静水流声”!紧接着,同学们的发言此起彼伏:  生:我发现省略掉的几个句子是从外洞引入孔隙,从孔隙引入内洞的……一条线索,不能省去。  师:哦,省掉之后还能读得通吧!  生:省掉之后能读得通,但是感觉上……这种变化好像太快了!显得突然、太生硬了!  师:哦?而加了这一句呢?  生:变化就显得很自然了,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