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就更深刻,教学效果就会更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个人认为朗读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一步步的训练。
首先,把朗读训练分为“读通、读懂、会读、乐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并用一个“情”字把这四者连接起来。读通感知,读懂感悟,会读提高,乐读体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体会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鸣,做到出口皆是情,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读通
通即为通顺。音准字熟,是低年级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而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因此,在这一步的朗读指导中,可让学生先试着认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连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有感情地读一读,如《秋天的图画》一丈中有画、有景、有情,学生在谈了生活的感受和眼前的画面后,试着读一读课文,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接着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想像到的东西说出来,放手让学生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读懂
懂即了解、感悟。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并达到在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感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自觉参与到交流中,善于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并对它们进行反复的练读;善于收集,如哪些地方是关键,该带怎样的感情,用什么语气去读。
三、会读
会读即在读懂的情况下,加入自己个人的理解,通过读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感受,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四、乐读
古人言:“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读会”并“乐读”的境界?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除了常用的齐读、个别读、轻声读、赛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如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
低年级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新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中,我也常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想像成作者,如:我在教学《浪花》一课时,采用了课件进行情境的渲染: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画面上出现了大海、沙滩、贝壳、海鸥,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沙滩,海鸥在自由自在的飞翔,这时小女孩迈着轻快的步子走来了,在沙滩上嬉水玩耍,这是一幅很美的图画。教师就跟着音乐、画面叙述课文的内容,把学生带到了海边,融入了海景,似乎自己也在沙滩上玩耍。学生进入了意境,感受到了海边冲浪的乐趣,体会到了浪花的淘气。因而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得特别好,如“浪花轻轻的”、“悄悄的”几个词读得特别轻柔,“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又读出了高兴、可爱的语气,运用情境诱发了学生朗读的乐趣。
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在教《比尾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先动手画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头饰。上课时,便让他们戴上了头饰,把自己当成这些小动物,让课堂演绎成比尾巴大擂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除此以外,我还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歌曲,这样,学生们越演越有劲,越唱越有趣,越读越有力。
以上种种活动,把朗读训练推向高潮,进一步陶冶了学生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场场激情的演讲,演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口皆情,感受到朗读的无穷乐趣。
首先,把朗读训练分为“读通、读懂、会读、乐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并用一个“情”字把这四者连接起来。读通感知,读懂感悟,会读提高,乐读体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体会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鸣,做到出口皆是情,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读通
通即为通顺。音准字熟,是低年级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而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因此,在这一步的朗读指导中,可让学生先试着认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连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有感情地读一读,如《秋天的图画》一丈中有画、有景、有情,学生在谈了生活的感受和眼前的画面后,试着读一读课文,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接着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想像到的东西说出来,放手让学生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读懂
懂即了解、感悟。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并达到在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感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自觉参与到交流中,善于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并对它们进行反复的练读;善于收集,如哪些地方是关键,该带怎样的感情,用什么语气去读。
三、会读
会读即在读懂的情况下,加入自己个人的理解,通过读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感受,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四、乐读
古人言:“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读会”并“乐读”的境界?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除了常用的齐读、个别读、轻声读、赛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如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
低年级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新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中,我也常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想像成作者,如:我在教学《浪花》一课时,采用了课件进行情境的渲染: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画面上出现了大海、沙滩、贝壳、海鸥,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沙滩,海鸥在自由自在的飞翔,这时小女孩迈着轻快的步子走来了,在沙滩上嬉水玩耍,这是一幅很美的图画。教师就跟着音乐、画面叙述课文的内容,把学生带到了海边,融入了海景,似乎自己也在沙滩上玩耍。学生进入了意境,感受到了海边冲浪的乐趣,体会到了浪花的淘气。因而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得特别好,如“浪花轻轻的”、“悄悄的”几个词读得特别轻柔,“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又读出了高兴、可爱的语气,运用情境诱发了学生朗读的乐趣。
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在教《比尾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先动手画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头饰。上课时,便让他们戴上了头饰,把自己当成这些小动物,让课堂演绎成比尾巴大擂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除此以外,我还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歌曲,这样,学生们越演越有劲,越唱越有趣,越读越有力。
以上种种活动,把朗读训练推向高潮,进一步陶冶了学生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场场激情的演讲,演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口皆情,感受到朗读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