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造就新人。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在备好课、上好课前提下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二、积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性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品格。
  
  一、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中高年级。课前预习中,教师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思考后回答:云南歌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云南歌会的目的是什么?参加云南歌会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我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学生兴趣很浓,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云南歌会为何得以传承?我们这里为何没有这样的歌会?……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课文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后来在教学《变色龙》时,学生就采用从课题入手质疑的方法去主动探索,“变色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变色龙这一动物,掌握了它的特点。这种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引导”,学生则利用旧知引出新知,解决问题。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收效无疑是非同一般的。这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在他们的“新发现”中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
  
  二、积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授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言和具有亲和力的体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能够自主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在广阔的自由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种“疑”,不仅可以是惑而不解的问题,还包括对教材的观点、结论提出的怀疑,对老师的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挑战权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么重要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开拓创新。教师不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时刻注意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性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品格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品格,如自信、勇敢、坚韧、毅力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创新品格的培养,如利用童第周对学生进行毅力的教育和培养,利用苏轼、文天祥、谭嗣同、宋濂等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韧性的培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学生创新的过程中给予激励,可以增强创造的信心。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除了鼓励创造力发挥得好的学生外,对创造力暂时“低下”的学生也同样不要忘记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造之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
  总之,教师只要时刻注意启发、鼓励和诱导,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全良好的创新品格。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满堂灌”,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如今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减少,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的声音多了,发言多了,学生手上的笔也渐渐地“忙”起来了,种种迹象说明,我们的老师正在努力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虽然如此,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不到位的地
期刊
一、变单向思维为辨证思维    学生的思想单纯,思维比较单一,通过辨证思维训练,既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又能启发他们的新见解、新思想。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常这样说,也这样认为。这句话真的绝对吗?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品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两相对照,学生就会明白“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还是“不黑”的关键不在周围
期刊
●打造品牌赛事:分设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组。  中国校园文学之星:奖品价值3000元,奖金20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500元)。  中国校园小作家:奖品,奖金5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200元)。  ●权威主办:全国中语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河北省作协、河北省教科所等9单位。  ●不设主题,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表真意;每篇作品8元通联评审费;参赛者均将获赠《获奖作品选》(估价9元)。  ●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游戏活动,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
期刊
培养想象力,奠定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习作能  力的重要指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它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然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  由于语言艺术具有形象的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的特点,使文学作品突破写实的局限,而更多地介入了作家的主观创
期刊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养成预习习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调节、标准等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教材编排特点,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如:课始时,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按课文前的“预习”部分的要求,预习课文,发现课文的趣点、情点、重点、难
期刊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课堂教学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   1 调动学习主体,激
期刊
一、融洽课堂——搭“心灵对话”之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权威”角色,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关系,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1.乐于倾听,把握语感意蕴  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表达想法的空间,要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见解,敏锐地把握学生表述的语感意蕴,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把“一句一句”读成“
期刊
最近,我又一次教授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与其说是教授文章,不让说是在与学生共同享受这篇文章,老师喜欢它,学生也喜欢它,究其原因,《囚绿记》写得实在是很美,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不被它的美所征服的。我以为,《囚绿记》的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挖掘。  《囚绿记》有如诗如歌的语言美。毋庸置疑,语言美是是一篇好文章的必备要素,是一篇文章直接呈现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当然,人们对文章语言美的欣赏标准是不一样的,《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