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的美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又一次教授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与其说是教授文章,不让说是在与学生共同享受这篇文章,老师喜欢它,学生也喜欢它,究其原因,《囚绿记》写得实在是很美,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不被它的美所征服的。我以为,《囚绿记》的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挖掘。
  《囚绿记》有如诗如歌的语言美。毋庸置疑,语言美是是一篇好文章的必备要素,是一篇文章直接呈现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当然,人们对文章语言美的欣赏标准是不一样的,《离骚》的华彩,梁实秋的幽默,郑板桥的率真,朱自清的隽永——都是人们以为美的理由。《囚绿记》的语言自有它的精彩。
  文中句子颇有新意。文章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但今天读来仍不失新意。品这一句:“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装饰房间”很易想到,而“装饰心情”就是一个创造了,语言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是那么的明白晓畅!“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中“无声”与“歌唱”是一组矛盾的搭配,可读来却让人觉着并不矛盾,反而异常清晰地表达出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文章就是在用鲜活的语言擦拭着读者的眼球。
  文中语言富有韵律。请看这一段:“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其中一些句末用词,如“接近”“亲密”“房间”“心情”“幸福”“年华”“歌唱”,仄仄平平平平仄,起伏有致;韵脚以an韵为主导,读来郎朗上口,为文章平添许多诗意。
  文中用词也很考究。“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是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中的“伸”“攀”“舒”“观赏”等动词极为细腻地写出了常春藤的生长过程,用词也富于变化,免去许多单调。
  《囚绿记》有跌宕起伏的结构美。许多学生喜欢读小说,而不喜欢读散文。他们往往认为小说有曲折动人的情节,而散文却没有。其实,优美的散文一样是很讲究“情节动人”的,这便是散文的结构。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美文小品,怎样构建文章的结构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而且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结构于写作之前已了然于胸了。《囚绿记》就有着清晰跌宕的结构美。文章的开篇并未提到“绿”,而是将它深藏起来,从作者自己的困顿生活写起,以房间的陋小反衬“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然后才点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绿”。这样的写法对我们今天疲于应对考试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新意的。
  文章接下来便是“颂绿”。值得注意的是,九年级《教师用书》归纳的是“赏绿”,我以为有些不妥。从行文来看,第五自然段并不是在写看到“绿”时才去领悟它,“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而是开门见山、满腔热忱地歌颂“绿”所蕴涵的社会人生意义,直接点明“绿”对于渴望幸福和自由的人们的可贵。由此,我认为用“颂绿”为好。这一部分对“绿”的歌颂,恰好以充足的理由回答了“我”为什么选择了陋小的房间居住,结构紧凑而又顺其自然,自然天成的东西往往是最美的!这里也掀起了文章的一个小高潮,《囚绿记》在结构上的第一次过渡非常成功。
  对“绿”爱之深,就自然生出“囚绿”的中心事件来。文章在“幽囚”与“固执”的矛盾冲突中构筑起文章的高潮,犹如平原尽头突兀的大山,又如一首交响乐的最强音,令人震撼。“囚绿”部分自然成为本文结构中的标志性构建。没有变化的地方就没有风景,“囚绿”这一高耸的部分无疑给读者呈现出本文最美的风景。
  以后是“放绿”“思绿”的情节。在这两段情节里,文章从强烈的情感碰撞中缓缓滑下,步入平地,继而如地平线尽头的溪流,让人渴念着它究竟流向何方。文章结尾大有一种“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余音,绵远悠长中结束全文。
  纵观全文结构,有“引绿”时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蓄势,有“颂绿”时热情歌唱出的小高潮,有“囚绿”时火花四溅的情感高峰,有“放绿”“思绿”时悠然绕梁的情思,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如赏音乐,如登名山,如饮甘醇,结构之美,美不胜收!
  《囚绿记》有自然熨贴的象征美。文章以常春藤代表“绿”,以“绿”象征幸福和自由,非常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物和理之间的联系是那么的自然。加之文中的“我”和“绿”都是弱小者,生活中都有许多的无奈和凶险,然而都对理想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两者形象是那么的暗合,这也很好地映衬文章的象征美。象征手法是否妥帖运用正是学生在作文中常遇到的问题,为避免生拉硬扯,教者很有必要启发学生仔细品味本文自然熨贴的象征美。
  《囚绿记》的确是一篇美文,它的美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我们拜读它,因为它无愧于师生为文的范本,更因为它将以美的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其他文献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不守纪律,道德品质较差,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成绩低劣的“双差生”。对这些学生如果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将来踏上社会可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危害社会。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看待和转化后进生这一重要课题早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么如何对待后进生的转化呢?  1 增加感情投入,多多奉献爱心  后进生的心理一般
期刊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满堂灌”,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如今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减少,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的声音多了,发言多了,学生手上的笔也渐渐地“忙”起来了,种种迹象说明,我们的老师正在努力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虽然如此,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不到位的地
期刊
一、变单向思维为辨证思维    学生的思想单纯,思维比较单一,通过辨证思维训练,既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又能启发他们的新见解、新思想。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常这样说,也这样认为。这句话真的绝对吗?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品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两相对照,学生就会明白“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还是“不黑”的关键不在周围
期刊
●打造品牌赛事:分设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组。  中国校园文学之星:奖品价值3000元,奖金20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500元)。  中国校园小作家:奖品,奖金5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200元)。  ●权威主办:全国中语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河北省作协、河北省教科所等9单位。  ●不设主题,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表真意;每篇作品8元通联评审费;参赛者均将获赠《获奖作品选》(估价9元)。  ●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游戏活动,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
期刊
培养想象力,奠定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习作能  力的重要指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它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然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  由于语言艺术具有形象的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的特点,使文学作品突破写实的局限,而更多地介入了作家的主观创
期刊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养成预习习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调节、标准等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教材编排特点,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如:课始时,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按课文前的“预习”部分的要求,预习课文,发现课文的趣点、情点、重点、难
期刊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课堂教学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   1 调动学习主体,激
期刊
一、融洽课堂——搭“心灵对话”之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权威”角色,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关系,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1.乐于倾听,把握语感意蕴  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表达想法的空间,要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见解,敏锐地把握学生表述的语感意蕴,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把“一句一句”读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