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与情感的融合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不但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都有赖于情感这个動力因素。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拔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以师情动生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以故事导入作家作品,点出苏词雄浑开阔,奔放旷达的豪放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展示词的丰富内涵。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就会调动起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教材当中选入了很多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忆》、《花未眠》等。如果教师只是按照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恐怕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并没有学习这些美文的兴趣。结果,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木然无感。诗歌、散文重在以情感人,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作品的意境,更谈不上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应通过背景介绍、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范读等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导入诗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达到与作家、作品的共鸣。理性的把握,感性的体现,更为深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一定会很好。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
  二、设置音乐情感境界
  课本上的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果,蕴含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作品中那些蕴涵丰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人处在乐观的环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痛苦的情感;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时不是常常伴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欢笑或悲伤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耐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使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学习;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寓教于乐,寓美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这种情境呢?比如讲授《荷塘月色》可以播放配乐朗读磁带,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氛围笼罩着课堂。《鸿门宴》一课可以通过《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的赏析为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话题作文训练《感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与此有关的影音图像或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其有真切感受。而像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这类诗则可以通过以朗颂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始终陶醉在诗歌的情境里……。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产生积极的反应,主动地投入学习。
  诚然,创设乐学情境,师生间必须有融洽的关系,教师热爱学生是前提条件。“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罗曼·罗兰)。当教师不是把教书做为谋生手段而是以之为乐事,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揉在一起时,你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出奇异的光彩,你就会随时随地产生灵感。当你以自己的快乐心境感染着学生并对其充满爱心而学生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你时,你又怎么可能不持之以恒的“诲人不倦”?当你深入了解学生,被他们认可为“良师益友”,师生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小不起眼的表扬、一个中肯委婉的指正,有时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爱老师、自然也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始终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就能够使学生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河北小学 辽宁辽阳县)
其他文献
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虽各有差异,但他们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不仅贯穿在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一生发展当中,也是各种需要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
期刊
综观前几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当今社会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英语课程也悄悄地随着着股浪潮走进了农村小学,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程,然而课程的开展与推广却受到了农村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尽人意。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农村
期刊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 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这一块知识,笔者觉得解决问题中题目是更注重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但从学生的作业看来质量却不尽人意,老师上课不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吗?那么又是学生的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呢?学生的理解不应在问题的表面,而要深入地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即数量关系的把握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去听课,看到人家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甚至出口成章,真是羡慕至极。后来从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报告中顿悟:学好语文,重在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文辞优美,意味隽永,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儿童的大脑是一片亟须开恳的沃土,如何将两者联
期刊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追求,懂得执着,懂得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而,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信仰,而坚守这一学习的信仰,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准则。  一、应让读书成为学生的发展需求  记得读初中时,我找寻各种理由,央求妈妈给买一个“随身听”——很小的挂在腰上的那种录音机。妈妈找到表哥询问录音机的妙用,表哥告之:“回家告诉俺家兄弟,学
期刊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对迎接将来的挑战远远不够用,当前的教育系统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还有距离,未能跟上时代的变化。”米歇尔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套东西,让他们自己创造。在创造中他们会学习很多东西,而且掌握得会很清楚和牢固。”1月15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办的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在北京第65中学举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科技教育专家米歇尔向与会的数百位科学课教师,介绍了他们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 、数学是人为规定的一套语言、符号系统。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人就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的教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人对文化教育需求的逐渐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起了国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学习热情。在正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  一、国学教育的定义界定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