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根据本人通过这几年新课改实践探索,感觉到初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
新课标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联系,强调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天地,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使语文知识与能力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避免了语文与实际的脱节。鉴于这一点,现今的课前预习不仅重要了,内容也就更丰富了,更注重教师的指导了,因此也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者在课前指导不够,致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使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我认为,教者如能恰如其分地重视并指导好课前预习,这样,实际教学中的引导、传授也就变得简单多了,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课前预习,教师应更重视并进行合理的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和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与学生
首先,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化。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改中要改变过去那只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应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即“以学生为主”。对学生也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只注重个人发展向重视全面的人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学生为主”,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得到充分发展,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为主角,教师为配角”。这样学生对知识不但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形成能力和习惯。
其次,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的助推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由枯燥、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堂。这就要求教者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更多的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每篇课文都应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不是教理解分析的结果,而是要训练学生得出这个结果的思维过程。鉴于这一点,我认为,过去是侧重知识的落实,现在强调的是能力的检测。因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重要得多。
再次,应注重教师的评价作用。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的评价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的是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丰富、恰当、客观,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形成自评与互评的习惯。而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滥用表扬,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教者都是一味地表扬,随意地表扬。这样过多的表扬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对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识。老师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其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识,千万不能含糊其词。
三、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
新课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关注的是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可不少教师往往为了“适应潮流”,不管课堂是否需要,就简单地把3~5人分成一组,在课堂上让他们进行讨论,讨论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似乎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我曾听一位教师在讲授《春》的“迎春图”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时,教师问:“你们还知道有关春的哪些谚语?”接着就让学生去讨论,学生说了许多,并由谚语扩展到歇后语,还不满足,让学生课外还去查找。难道弄清这些就是属于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了吗?最终,偏离了课本的重点,没有达到自主探究、讨论学习的目的,更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说穿了这仅是流于形式而已。真正的合作探究,讨论学习有灵活的操作模式、技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没有含金量,学生一听即会,不能体现课本的知识要点,而教者却为了流于形式去讨论交流,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然后精心选择设计的问题,根据这几年在中考试题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特点,设计的问题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样一定比单纯的讨论要好得多。
(二)时间的精确把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者应有一定的时间调控能力。对所讨论的问题应合理精确地安排好时间。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这样的讨论交流,显然达不到预期的讨论效果。讨论时间过长,学生无事可做,致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甚至会造成课堂松散,讨论反而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三)教师的灵活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而低效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一句点拨,一个眼神赞许,微笑,都会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批判是为了建设,思考是为了提高。新课改表面上是改善教材,本质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相关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家长、教师等,即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个人应积极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主动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吸取先进课改成果,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之中。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反思,在实践中进步,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
新课标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联系,强调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天地,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使语文知识与能力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避免了语文与实际的脱节。鉴于这一点,现今的课前预习不仅重要了,内容也就更丰富了,更注重教师的指导了,因此也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者在课前指导不够,致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使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我认为,教者如能恰如其分地重视并指导好课前预习,这样,实际教学中的引导、传授也就变得简单多了,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课前预习,教师应更重视并进行合理的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和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与学生
首先,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化。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改中要改变过去那只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应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即“以学生为主”。对学生也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只注重个人发展向重视全面的人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学生为主”,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得到充分发展,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为主角,教师为配角”。这样学生对知识不但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形成能力和习惯。
其次,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的助推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由枯燥、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堂。这就要求教者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更多的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每篇课文都应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不是教理解分析的结果,而是要训练学生得出这个结果的思维过程。鉴于这一点,我认为,过去是侧重知识的落实,现在强调的是能力的检测。因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重要得多。
再次,应注重教师的评价作用。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的评价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的是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丰富、恰当、客观,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形成自评与互评的习惯。而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滥用表扬,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教者都是一味地表扬,随意地表扬。这样过多的表扬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对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识。老师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其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识,千万不能含糊其词。
三、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
新课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关注的是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可不少教师往往为了“适应潮流”,不管课堂是否需要,就简单地把3~5人分成一组,在课堂上让他们进行讨论,讨论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似乎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我曾听一位教师在讲授《春》的“迎春图”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时,教师问:“你们还知道有关春的哪些谚语?”接着就让学生去讨论,学生说了许多,并由谚语扩展到歇后语,还不满足,让学生课外还去查找。难道弄清这些就是属于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了吗?最终,偏离了课本的重点,没有达到自主探究、讨论学习的目的,更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说穿了这仅是流于形式而已。真正的合作探究,讨论学习有灵活的操作模式、技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没有含金量,学生一听即会,不能体现课本的知识要点,而教者却为了流于形式去讨论交流,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然后精心选择设计的问题,根据这几年在中考试题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特点,设计的问题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样一定比单纯的讨论要好得多。
(二)时间的精确把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者应有一定的时间调控能力。对所讨论的问题应合理精确地安排好时间。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这样的讨论交流,显然达不到预期的讨论效果。讨论时间过长,学生无事可做,致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甚至会造成课堂松散,讨论反而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三)教师的灵活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而低效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一句点拨,一个眼神赞许,微笑,都会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批判是为了建设,思考是为了提高。新课改表面上是改善教材,本质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相关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家长、教师等,即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个人应积极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主动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吸取先进课改成果,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之中。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反思,在实践中进步,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