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声乐艺术是文化意识形态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声乐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声乐演唱有很多方法,将这些方法融合起来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在中职声乐教学中也应该清楚认识这一点,促进多种唱法的共融,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主要对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融;科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58-02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练声曲之后应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在指导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强化学生对声乐演唱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根据听力开展声音练习,将歌曲的内涵合理融入具体演唱中,以便推动声音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将多种唱法共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声音,演唱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教师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唱法的共融,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一、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完美演绎相关作品,而且还要掌握自如地演唱民族声乐和应用相关演唱技巧[1]。所以,要求学生了解多种演唱方法,教师也应该在具體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内容。
就当前情况来看,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融是教育教学的全新需求,所以中职声乐教师应该勇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地促进声乐唱法的融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挖掘他们的最佳声音,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声乐多种唱法分析与比较
(一)声乐唱法分析
1.美声唱法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主要以声为主,所以应该应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训练,这一唱法需要学生能够实现声音共鸣。在具体训练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发音技巧,而且还要应用合适的方式开展练习,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声带受到伤害,影响到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2]。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和我国民族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人对其不是很认可。而且,这种方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也不是很适用。在社会不断发展下,中职院校不断对这种方式进行传播与推广,得到学生的逐渐认可。就美声唱法教学而言,发声方式比较科学,能够应用混合式的方式开展训练,使得学生的声与字可以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高声响亮度与圆润性,切实强化学生的演唱效果。
2.民族唱法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发音的时候,应该注重民族特色的体现,演唱者不仅要声音圆润、咬字清晰,同时还要融入情感。究其原因,民族唱法需要演唱者嗓音明亮,给予听者一种亲切感。除此之外,民族唱法对演唱者的审美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需要注重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同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强化学生情感表达技能。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有着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自然地进行发声,而且融入情感,这需要演唱者有良好的乐感与音乐表达能力[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的发音直与平。通俗唱法的表演方式有很强的感染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演唱音乐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其规律,进而合理地演绎这一唱法的高低音,彰显其特征。
(二)三种声乐唱法的比较
1.呼吸方法不同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的作用十分关键,直接关乎演唱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和应用呼吸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效果,甚至是损伤学生的声带,而专业演唱者和业余演唱者的区别便体现在这里。每一种唱法的呼吸方式都不一样,民族唱法在呼吸过程中需要气沉丹田;美声唱法在呼吸过程中要求和胸腹联合,吸入的时候应该饱满并深入,同时还得自然流畅,借助气息将声音合理地展示出来,通俗唱法只是借助胸式呼吸。
2.声区共鸣应用差异
美声唱法对于整体感的呈现十分看重,一般都是采用混合音的形式来换音,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三个声区的统一。所以在美声作品欣赏过程中,时常能够听到混合音;而对于民族唱法来说,很少会应用到假声和混合音,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真声进行演唱,只有在高声演唱的时候才可能应用到假声;通俗唱法显得流畅且自然,就和我们日常说话一般,在具体演唱中需要借助现代电声设备进行辅助。
3.喉位区别
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喉位比较低,这样能够保证在具体演唱中呼吸通畅;民族唱法对于喉位比较看重,需要结合作品的风格与特点来调整喉咙的打开程度;通俗唱法需要高喉位,不过在具体演唱中要充分考虑到演唱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4.咬字和吐字的不同
在美声唱法应用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声音也要保证自然与流畅。要想达成这一效果,需要对演唱者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使得他们在具体演唱中不会表现出训练的痕迹,提升整体演唱效果;对于民族唱法演唱而言,应该保证声音的圆润和咬字准确性,通俗唱法也是如此,两者存在很大的相通之处。 三、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合理应用
(一)基于作品风格差异促进唱法融合
声乐艺术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各种唱法演绎过程中,能够实现多种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创造。在不同声乐作品中,特定唱法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会不一样,如适应性、随意性等[4]。就广义角度来说,演唱者应用的演唱方式不一样,最终表现出来的作品风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仅用一种唱法很难完全体现多种声乐艺术。所以,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入分析声乐作品风格与特点,同时引入多种唱法共融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师生需要给予声乐作品风格充分的尊重,例如在民族声乐作品中,首先要明确其民族旋律主基调,同时在具体演唱时还得确保字正腔圆,这样才能将乐曲的旋律合理地展示出来。而且还得注意一点,民族声乐作品对于行腔、方言等元素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演唱中,演唱者应该应用合适的方法润色声音,以便更好地体现作品风格。
(二)以多种唱法共性为核心进行融合
在声乐艺术中,各种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声乐教师应该应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唱法训练,了解各种演唱方式,认识到演唱作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在后续的演唱中才能完美地呈现各种唱法特点[5]。除此之外,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唱法融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声音特点、个性特点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唱法的优势,然后融合它们的共性。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使学生更加完美地展现自己的声音,提升演唱效果。
(三)注重声乐实践的共融
不同唱法的长处与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秉承客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唱法之间的共融性,然后相互借鉴,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在当前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之间都在相互贯通,而对于声乐学习来说,也应该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科学地借鉴和应用。例如在美声唱法中合理地融入民族的字正腔圆技巧,能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分析,找到他们的长处与优势,然后汲取所有唱法的优点,打造出合适的唱法,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四)结合实际进行多种唱法的交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声乐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演示声乐演唱的技巧与方法,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体会,然后再进行训练。使用这种方法,声乐教学显得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兴趣缺失。针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加强指导,避免学生演唱技巧应用错误,影响到演唱效果。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声音特征,然后据此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与路径[6]。除此之外,因为声乐唱法多种多样,不同音乐作品对于演唱技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只是教授学生一种演唱技法那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的唱法,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的演唱方式有很多,为此在具体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作品风格合理地选择演唱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唱法的单独教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各种唱法合理融合,以便将声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作品的特征与风格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通过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声乐教学。而且,还应该带领学生总结多种唱法的共性特征,夯实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演唱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泓.探究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艺术大观,2020(21):114-115.
[2]屈陶冶.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19):189-190.
[3]姜春梅.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20(12):102.
[4]李玲.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及科学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16):199.
[5]陈莎莎,侯峰.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20):136.
[6]刘纯梓.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8):194.
◎編辑 司 楠
[关 键 词] 中职;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融;科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58-02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练声曲之后应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在指导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强化学生对声乐演唱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根据听力开展声音练习,将歌曲的内涵合理融入具体演唱中,以便推动声音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将多种唱法共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声音,演唱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教师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唱法的共融,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一、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完美演绎相关作品,而且还要掌握自如地演唱民族声乐和应用相关演唱技巧[1]。所以,要求学生了解多种演唱方法,教师也应该在具體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内容。
就当前情况来看,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融是教育教学的全新需求,所以中职声乐教师应该勇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地促进声乐唱法的融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挖掘他们的最佳声音,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声乐多种唱法分析与比较
(一)声乐唱法分析
1.美声唱法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主要以声为主,所以应该应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训练,这一唱法需要学生能够实现声音共鸣。在具体训练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发音技巧,而且还要应用合适的方式开展练习,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声带受到伤害,影响到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2]。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和我国民族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人对其不是很认可。而且,这种方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也不是很适用。在社会不断发展下,中职院校不断对这种方式进行传播与推广,得到学生的逐渐认可。就美声唱法教学而言,发声方式比较科学,能够应用混合式的方式开展训练,使得学生的声与字可以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高声响亮度与圆润性,切实强化学生的演唱效果。
2.民族唱法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发音的时候,应该注重民族特色的体现,演唱者不仅要声音圆润、咬字清晰,同时还要融入情感。究其原因,民族唱法需要演唱者嗓音明亮,给予听者一种亲切感。除此之外,民族唱法对演唱者的审美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需要注重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同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强化学生情感表达技能。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有着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自然地进行发声,而且融入情感,这需要演唱者有良好的乐感与音乐表达能力[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的发音直与平。通俗唱法的表演方式有很强的感染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演唱音乐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其规律,进而合理地演绎这一唱法的高低音,彰显其特征。
(二)三种声乐唱法的比较
1.呼吸方法不同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的作用十分关键,直接关乎演唱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和应用呼吸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效果,甚至是损伤学生的声带,而专业演唱者和业余演唱者的区别便体现在这里。每一种唱法的呼吸方式都不一样,民族唱法在呼吸过程中需要气沉丹田;美声唱法在呼吸过程中要求和胸腹联合,吸入的时候应该饱满并深入,同时还得自然流畅,借助气息将声音合理地展示出来,通俗唱法只是借助胸式呼吸。
2.声区共鸣应用差异
美声唱法对于整体感的呈现十分看重,一般都是采用混合音的形式来换音,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三个声区的统一。所以在美声作品欣赏过程中,时常能够听到混合音;而对于民族唱法来说,很少会应用到假声和混合音,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真声进行演唱,只有在高声演唱的时候才可能应用到假声;通俗唱法显得流畅且自然,就和我们日常说话一般,在具体演唱中需要借助现代电声设备进行辅助。
3.喉位区别
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喉位比较低,这样能够保证在具体演唱中呼吸通畅;民族唱法对于喉位比较看重,需要结合作品的风格与特点来调整喉咙的打开程度;通俗唱法需要高喉位,不过在具体演唱中要充分考虑到演唱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4.咬字和吐字的不同
在美声唱法应用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声音也要保证自然与流畅。要想达成这一效果,需要对演唱者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使得他们在具体演唱中不会表现出训练的痕迹,提升整体演唱效果;对于民族唱法演唱而言,应该保证声音的圆润和咬字准确性,通俗唱法也是如此,两者存在很大的相通之处。 三、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合理应用
(一)基于作品风格差异促进唱法融合
声乐艺术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各种唱法演绎过程中,能够实现多种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创造。在不同声乐作品中,特定唱法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会不一样,如适应性、随意性等[4]。就广义角度来说,演唱者应用的演唱方式不一样,最终表现出来的作品风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仅用一种唱法很难完全体现多种声乐艺术。所以,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入分析声乐作品风格与特点,同时引入多种唱法共融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师生需要给予声乐作品风格充分的尊重,例如在民族声乐作品中,首先要明确其民族旋律主基调,同时在具体演唱时还得确保字正腔圆,这样才能将乐曲的旋律合理地展示出来。而且还得注意一点,民族声乐作品对于行腔、方言等元素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演唱中,演唱者应该应用合适的方法润色声音,以便更好地体现作品风格。
(二)以多种唱法共性为核心进行融合
在声乐艺术中,各种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声乐教师应该应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唱法训练,了解各种演唱方式,认识到演唱作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在后续的演唱中才能完美地呈现各种唱法特点[5]。除此之外,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唱法融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声音特点、个性特点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唱法的优势,然后融合它们的共性。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使学生更加完美地展现自己的声音,提升演唱效果。
(三)注重声乐实践的共融
不同唱法的长处与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秉承客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唱法之间的共融性,然后相互借鉴,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在当前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之间都在相互贯通,而对于声乐学习来说,也应该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科学地借鉴和应用。例如在美声唱法中合理地融入民族的字正腔圆技巧,能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分析,找到他们的长处与优势,然后汲取所有唱法的优点,打造出合适的唱法,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四)结合实际进行多种唱法的交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声乐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演示声乐演唱的技巧与方法,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体会,然后再进行训练。使用这种方法,声乐教学显得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兴趣缺失。针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加强指导,避免学生演唱技巧应用错误,影响到演唱效果。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声音特征,然后据此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与路径[6]。除此之外,因为声乐唱法多种多样,不同音乐作品对于演唱技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只是教授学生一种演唱技法那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的唱法,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的演唱方式有很多,为此在具体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作品风格合理地选择演唱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唱法的单独教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各种唱法合理融合,以便将声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作品的特征与风格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通过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声乐教学。而且,还应该带领学生总结多种唱法的共性特征,夯实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演唱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泓.探究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艺术大观,2020(21):114-115.
[2]屈陶冶.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19):189-190.
[3]姜春梅.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20(12):102.
[4]李玲.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及科学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16):199.
[5]陈莎莎,侯峰.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20):136.
[6]刘纯梓.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8):194.
◎編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