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走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已经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青少年为什么爱上网?上网,利大还是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生观等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已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青少年网络心理需求
青少年争相上网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网上求知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是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思想,进而认识鉴别他们。而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网上百家争鸣,这些正满足了青少年求知的欲望,形成了他们网上求知的心理需求。
2、网上情感表达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对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弃而不用,网络则成为他们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既可以直接交流,又保留了隐私;既实现了交流需要,又克服了现实交流的障碍。
3、网上娱乐的心理需求。网络功能强大,把文字、画面和声音融会一体,使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观全方位打开,让人体验到心跳、紧张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所以青少年通过网上游戏、音乐、电影、娱乐性文章来满足自己网上娱乐的心理需求。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是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它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1、激发了学习兴趣。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资源共享、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强烈地激发着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开阔了学生视野。网络已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这不但简单、快捷,而且节省花销。在网上,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更广泛的信息,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
3、扩大了交流渠道。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伤害与尴尬。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4、活跃了思维方式。网络向青少年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提供了大跨度联想和想象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输送了丰富的养料。个人网站的创立、程序设计、动画制作等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发掘创造力的新天地。
5、提高了信息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青少年的电脑热和网络热,已形成一股自觉学习、使用、研究电脑和网络技术的热潮,为我国信息化技术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6、促进了心理发展。网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比较孤独,心理上渴望与人交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提供了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网络也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青少年无拘无束地吐露心声,宣泄自己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将有利于心理调节,清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网络在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弱化了道德意识。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他们在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言论、文化和意识形态,使头脑中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盲目崇拜,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网络的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地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一些人还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
2、影响了学习生活。过度沉湎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没有兴趣,只有上网才会精神焕发。网络成瘾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3、损害了身心健康。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严重者会出现体能衰竭、精神异常,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与亲属、同学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生活产生距离。当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4、引发了犯罪行径。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又是垃圾场。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等有害信息游离在网上,侵蚀着青少年。尤其是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中,网络游戏是直接或间接诱因。
四、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应采取的对策
信息时代,我们不能不使用网络,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和遏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采取如下措施:
1、网络治理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预防网络对青少年的毒害,关键在于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和治理。如果网上是一片净土,青少年自然就不会被污染了。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应加快对网络信息分年龄、分层次管理,出台网络环境保护条例,建立网站主页的审批制度,以法制取代行政管理。立法要严,执法更要严。坚决打击、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要加强技术研究,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良信息的传播,并对网上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的关键环节。建立青少年喜爱的网站,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增添管理正规、导向健康的论坛,让他们在其中畅所欲言。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他们服务的形式吸引、凝聚他们,从而远离不良网站。
2、学校正确控制和引导学生上网。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网络意识。应改进“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将思想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网络知识,培养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与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精神文明阵地。时代在发展,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新意和时代感。应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校园网查阅资料、交流体会;组织一些社团,如动漫、棋类、街舞等,尽量把课外活动丰富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
3、家长正确监督和管理学生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提到网络就是拒绝和排斥,要了解网络,要提高自身水平。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需求,适应孩子的新思想,不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其次,对孩子不能过度放任,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家长可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定或与孩子共同上网学习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影响放任不管,更不能因为它的消极因素而因噎废食。我们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新模式,认真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心理需求
青少年争相上网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网上求知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是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思想,进而认识鉴别他们。而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网上百家争鸣,这些正满足了青少年求知的欲望,形成了他们网上求知的心理需求。
2、网上情感表达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对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弃而不用,网络则成为他们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既可以直接交流,又保留了隐私;既实现了交流需要,又克服了现实交流的障碍。
3、网上娱乐的心理需求。网络功能强大,把文字、画面和声音融会一体,使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观全方位打开,让人体验到心跳、紧张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所以青少年通过网上游戏、音乐、电影、娱乐性文章来满足自己网上娱乐的心理需求。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是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它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1、激发了学习兴趣。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资源共享、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强烈地激发着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开阔了学生视野。网络已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这不但简单、快捷,而且节省花销。在网上,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更广泛的信息,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
3、扩大了交流渠道。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伤害与尴尬。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4、活跃了思维方式。网络向青少年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提供了大跨度联想和想象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输送了丰富的养料。个人网站的创立、程序设计、动画制作等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发掘创造力的新天地。
5、提高了信息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青少年的电脑热和网络热,已形成一股自觉学习、使用、研究电脑和网络技术的热潮,为我国信息化技术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6、促进了心理发展。网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比较孤独,心理上渴望与人交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提供了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网络也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青少年无拘无束地吐露心声,宣泄自己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将有利于心理调节,清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网络在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弱化了道德意识。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他们在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言论、文化和意识形态,使头脑中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盲目崇拜,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网络的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地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一些人还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
2、影响了学习生活。过度沉湎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没有兴趣,只有上网才会精神焕发。网络成瘾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3、损害了身心健康。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严重者会出现体能衰竭、精神异常,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与亲属、同学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生活产生距离。当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4、引发了犯罪行径。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又是垃圾场。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等有害信息游离在网上,侵蚀着青少年。尤其是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中,网络游戏是直接或间接诱因。
四、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应采取的对策
信息时代,我们不能不使用网络,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和遏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采取如下措施:
1、网络治理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预防网络对青少年的毒害,关键在于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和治理。如果网上是一片净土,青少年自然就不会被污染了。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应加快对网络信息分年龄、分层次管理,出台网络环境保护条例,建立网站主页的审批制度,以法制取代行政管理。立法要严,执法更要严。坚决打击、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要加强技术研究,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良信息的传播,并对网上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的关键环节。建立青少年喜爱的网站,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增添管理正规、导向健康的论坛,让他们在其中畅所欲言。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他们服务的形式吸引、凝聚他们,从而远离不良网站。
2、学校正确控制和引导学生上网。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网络意识。应改进“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将思想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网络知识,培养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与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精神文明阵地。时代在发展,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新意和时代感。应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校园网查阅资料、交流体会;组织一些社团,如动漫、棋类、街舞等,尽量把课外活动丰富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
3、家长正确监督和管理学生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提到网络就是拒绝和排斥,要了解网络,要提高自身水平。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需求,适应孩子的新思想,不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其次,对孩子不能过度放任,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家长可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定或与孩子共同上网学习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影响放任不管,更不能因为它的消极因素而因噎废食。我们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新模式,认真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