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景物的“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学生往往是从课文表面去理解认识景物,很难达到身临其境,从中体会课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美丽”的目的。如何才能学好景物描写的课文段落呢?
  要把作者所描写的意图学到手,就必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有个正确的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拿大海、西湖与漓江作比较,拿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相比较。比什么呢?比它们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是说大海、西湖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拥有一种独特的美。
  其次,借助图画、插图、多媒体等,让学生感受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美。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拔地而起、危峰突兀等词语,让学生根据插图、画面等辅助材料反复读,使学生领悟到这种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根据意境画一画。
  最后,要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美”,从朗读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例如,“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学生充分明白,奇、秀、险的山围绕着清、静、绿的水;而清、静、绿的水又倒映着奇、秀、险的山。这里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描写的景物是美的,而作者运用的语言也是美的。要让学生体会这种“美”,就应该从读的方面去引导,主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读出课文中的语言美、景物美。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调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中的美。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思想感情,感受文中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总之,学习在文中认识“美”;在读中体现“美”;在词句中找到“美”。同时,学习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美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课文,使学生能感悟到祖国山河的美,进而领悟到家乡的美,从而引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共鸣!
其他文献
那天去听一位稍有名气的语文老师讲课,讲的课文是《七颗钻石》。讲课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看了十几张大地干旱至极,人们急需要水的幻灯片。然后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罐教具,依照课文简单演示了水罐的变化过程就总结了课文。而且结论是女孩如何感恩,如何有爱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使水罐源源不断流出清水。然后花了大量时间教学生唱了一支歌——《感恩的心》。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很热闹。课结束后博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然而,在初中的记叙文写作中,一些学生常常忽视写作方法,也有一些学生虽然想用写作方法,但写作方法有哪些,怎么用,却茫然而困惑。  一、写作技法有哪些  写作技法多得数不胜数,浩如烟海。它是一个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并永远被创造下去,没有止境的东西。  常用的技法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期刊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高的美学鉴赏价值。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美,挖掘美、体验美呢?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学作品的必由之径。我们提倡反复、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美、体验美,提高审美能力。  一、 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获得美感。  诵读一定要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首先,结合具体文章,把握其感情基调。其次,教师范读,感染并激发学生。
期刊
多年前的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张贺卡和一个小礼物。这是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给我邮寄来的。在随卡片寄来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往事历历在目,在我最最困难的时候,您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动,让我冰封的内心融化,我不知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现在所有的路都要靠自己走过,只希望自己以后的路能走的正,步伐迈地坚定有力。”  读着这些真诚的话语,我的鼻子有点酸,眼睛也渐渐模糊了。我的眼前禁不住又浮现出
期刊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的。语言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理论上的被重视和实际上的被忽视。其直接结果便是学生语言能力的欠缺:面对具体的语言材料缺乏敏锐的感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没能将它与其他领域作广泛的交流。  我们说,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然不能脱离具体的生活场景,因而在教学中,应将语言教学进一步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浅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兴趣,激励自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再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有目的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自主地学习,从而带来自身
期刊
“五环—探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卢氏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大量的课改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该基本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但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融入了“目标教学”、“三主方针”、“洋思经验”、“三疑三探”等多种课堂基本模式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一、“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五环——探构”教学模式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早已成为制约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尤其是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一般是语文老师唱“独角戏”,对学生作文进行逐本阅读,精批细改。因为工作量大,不少老师只能疲于应付,所下的评语也是套话较多,指导性不强。学生拿到作文后,往往只关心作文得分,对那些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的评语并不十分关注,作文训练的效果就无法保证了。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我们可以从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入手,适当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期刊
一、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首先从广义上说自我管理即自我教育,而人的自我教育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由此可见自我管理的重要。其次,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众所周知,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单独也是成立的,即习惯决定人生。习惯如何养成?长期的坚持某种做法,长期的坚持自我管理。其三,自我管理是学生改变自我的根本。求人不如
期刊
[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希望是人类最珍贵的共同财产,正如哲人说:“即使一无所有的人也拥有希望。”希望是穷人最好的帮手,有人把希望比作“穷人的面包”。“任何崇高的事业都是在希望之母的呵护下成就起来的”……  请以“希望”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导]  无论多么甜美的回忆,与希望相比,都是陈旧的过去。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