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去听一位稍有名气的语文老师讲课,讲的课文是《七颗钻石》。讲课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看了十几张大地干旱至极,人们急需要水的幻灯片。然后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罐教具,依照课文简单演示了水罐的变化过程就总结了课文。而且结论是女孩如何感恩,如何有爱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使水罐源源不断流出清水。然后花了大量时间教学生唱了一支歌——《感恩的心》。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很热闹。课结束后博得了全场师生的一致掌声。当时我也感到老师很有活力,学生也有激情。可过后静下心来想想,却觉得这节课索然无味得很:连文章的实质—— “大爱”都没有让学生理解。应该是华而不实的一节课。
  可是瞭望现今的语文课堂,又有多少不是华而不实呢?大量的课件充斥着课堂,短短的一篇文章能设计二三十张幻灯片,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一幅幅的画。每每这时学生都会兴奋地说:“走吧,去看电影喽”。 一节课很少听到读书声,学生因所看到的画面兴奋着,既没有时间读书,也没有时间思考。如果课前预习了还好,假使没有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他怎么会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呢?更别说有自己感悟和见解了。这样讲课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不会读课文了,读课文像念曲;许多学生不会写字了,写字像画画,且错字成堆;许多学生不会阅读了,读了半天,不知文章所云为何事,且常常望文生义,说很多的白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语文课堂应回归其传统——让阅读回到课堂,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语文是在教什么?是传授中国文化;语文是在学什么?学习中国精髓;语文是在练什么?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让学生多读。两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阅读。不仅课文让学生读得滚瓜烂熟,甚至好文章还要达到会背。我发现做到这些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很到位,而且分析起来也轻松多了。不仅如此,我又鼓励学生买了全套的《中学生必读名著》,每周从语文课节里抽出固定的一节时间作为读书课,让学生阅读。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有的同学很有自己的感受,洋洋洒洒能写两千余字。除此之外还偶尔在班里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刚开始学生都不敢说,也不会说,慢慢的好起来了。到现在为止,那套书一部分学生基本已读完了。有的学生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两大本。这样做之后我发现与往届相比,这届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宽了,表达能力也明显好多了。每次作文训练优秀作文基本占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一,考试语文分优秀率也占半数。我想这些变化都与阅读量增多有直接关系。
  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朗朗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学会说话;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积累美词佳句,写出优美文章;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进而热爱祖国文化,以致升华到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纵观古今的仁人志士,有几个不是饱读诗书的呢?语文课堂应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回归本位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感悟。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乐于学习,才能够让深入的学习成为可能,写作教学也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积累生活经验,沉淀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写家若没有生活体验,也是江郎才尽。近几年在学校教育中,活动的分量很少,学生往往在写作时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农村学校的孩子更甚。其实,不是孩子的素材少,而是不知道哪些
期刊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谓生本教学,就是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好学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师本教育则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一教学方式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广泛存在。  一、现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数理化当道的今天,语文教学所处的位置越来越尴尬。尽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备受关注,尤其中考阅读题分值之大,让许多家长、考生感到担忧,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凡是老师讲的每篇课文的重点都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时语文阅读就会得高分。其实不然,平时必须重视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来说,兴趣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阅读兴趣包括哪几种类型呢?  1、广泛的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博览群书,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科不分文理。
期刊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每年中考必考的考点,纵观近几年中考阅读题中,考查“理解词句含义”能力的常见题型有:1、分析词句含义。2、请结合原文写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下面这句话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6、看似前后矛盾的句子等。  阅读理解的词句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揭示中心主旨句子。②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哲理性句子。③结构和内
期刊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优秀的古典诗词更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而千古流传。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然而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由于内容的限制,所选的诗词虽是精品但数量有限,
期刊
近年来,贵阳市初中语文升学考试试卷中一道常规题“诗歌赏析”很受重视,并且在阅读考查中也有文学作品鉴赏题,这与课标要求是吻合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两次提到“鉴赏”一词:“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品。”  课标在“鉴赏”前加了“初步”作为定语,考虑到初中学生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期刊
“大语文”的教学观主张“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语文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在学校,家庭、书店、街头,游戏、影视、聊天……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时时处处可学语文。科学地设计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接接“地气”,语文学习就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每个新学年开始不久就是教师节,我一直尝试把这个重要的校园节日与语文学习对接。起初的作业是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小学老师写一封信,但是书信是很私密的,搞不清学生写
期刊
不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不论是用顺叙、插叙或是倒叙,叙述的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即要把一件事的始末,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交待得清清楚楚。其线索要明朗,事件的发展变化也要在情理之中。古文中的记叙,以简明称著,司马迁、罗贯中等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大师。这里就古文记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作一些整合和评鉴。  一、注重选材  秦代末年的项羽,是一个风云一时的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涉及到军事、政治、外
期刊
在七—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题,无论是平时的检测还是初中升学考试试题中均占25%左右的分值。怎样才能快速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题,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提高解题效率。  第一、 再现文体概念,理清文体知识,弄清现代文阅读题的出题点。解题前再现大脑内储存的知识点、出题点是解答好这类问题的首要一步。七-九年级现代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