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公民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政治文化应大力培养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正确处理好中国新型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加强政治社会化。
【关键词】 公民文化;取向;建构
【中图分类号】F014.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00-02
1 公民文化的涵义
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关于公民文化的涵义,东西方学者们众说纷纭。综观中外学者观点,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公民文化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内容。一定时期内的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2 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2.1 政治文化作为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经济政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传统政治文化亦得到相应的彻底革新,新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其一,政治文化日趋理性化;其二,政治文化日趋世俗化;其三,现代化的政治文化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公民平等、自由、民主、法制等观念逐渐取代传统政治文化中专制集权、依附崇拜等观念并日益深人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成为新时期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2.2 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在我国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西方政治文化不同的文化范式,世代相续的政治运行机制和积淀下来的社会政治心理,以及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建筑在对社会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政治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2.3 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外来政治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影响,当前我国政治文化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分化,政治心理复杂多样且政治价值取向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的发挥,但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而言,政治文化的分化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其消极影响也是次要和局部的。
2.4 当前我国政治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表现在其纵向分布上领袖阶层公民政治文化与大众阶层公民政治文化的基本一致,如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也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共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倾向。在对政治现象的评价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在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态度倾向。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与构建
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日益指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政治文化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要大力培养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培育庞大的主体队伍。
首先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主体意识是置身于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对自身的反省意识,是公民自立为政治主体并对于自身的政治主体地位、政治主体功能、政治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政治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
其次,政治参与意识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必要条件。政治参与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广泛的真正的公民的政治参与,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才能达到高级的程度。
再次,政治文化的发展还离不开政治认同意识。两者是统一的。没有政治认同,就无法达到政治稳定,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一个政治体系要成功地适应现代化,就应通过政治文化建设,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把对于家庭、乡村、社区和部落的效忠,扩大到对国家和民族的效忠,使公共生活世俗化,權威结构合理化。
3.2 正确处理好中国新型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不可能从天而降,也难以割断与本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异质文化的联系。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文化,首先要扬弃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上是王权主义,突出体现为泯灭个性、重人治轻法治和愚民政策。它与我们要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质的区别。因此从总体上要予以否定。对这些我们必须加以批判。现代中国政治观念中的重人际关系轻法制建设,或者有法不依、权大于法,都是传统思想的具体表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加强道德修养等有益因素,仍值得借鉴。
3.3 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实际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涉及其个人的“政治效能感。一般说来,“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愈高,对民主的要求就愈强烈。”现代政治,内容深广、程序复杂,公民要想有效、客观地参与政治活动,必须拥有足量的相关信息并且具备充分解析这些信息的能力。在日益复杂和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文盲来讲,即使大量的政治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他那仅有传统习惯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大脑,对此多是茫然无措的。即使他介入了政治参与的过程,在他身上更多体现的也只能是盲从与蛮行。无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公民拥有更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增强参政热情、议政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3.4 加强政治社会化。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需要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而建立这种政治文化的途径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该共同体认同的政治文化的过程。政治共同体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总体政治文化的代际传播、社会传播和跨区传播。保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主导性的政治文化。当前,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已受到严重冲击和动摇,但是民主型政治文化影响有限,新的政治文化尚待建立。因此必须重视政治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 公民文化;取向;建构
【中图分类号】F014.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00-02
1 公民文化的涵义
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关于公民文化的涵义,东西方学者们众说纷纭。综观中外学者观点,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公民文化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感受、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内容。一定时期内的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2 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2.1 政治文化作为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经济政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传统政治文化亦得到相应的彻底革新,新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其一,政治文化日趋理性化;其二,政治文化日趋世俗化;其三,现代化的政治文化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公民平等、自由、民主、法制等观念逐渐取代传统政治文化中专制集权、依附崇拜等观念并日益深人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成为新时期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2.2 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在我国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西方政治文化不同的文化范式,世代相续的政治运行机制和积淀下来的社会政治心理,以及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建筑在对社会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政治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2.3 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外来政治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影响,当前我国政治文化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分化,政治心理复杂多样且政治价值取向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的发挥,但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而言,政治文化的分化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其消极影响也是次要和局部的。
2.4 当前我国政治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表现在其纵向分布上领袖阶层公民政治文化与大众阶层公民政治文化的基本一致,如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也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共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倾向。在对政治现象的评价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在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上也具有基本一致的态度倾向。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与构建
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日益指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政治文化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要大力培养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培育庞大的主体队伍。
首先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主体意识是置身于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对自身的反省意识,是公民自立为政治主体并对于自身的政治主体地位、政治主体功能、政治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政治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
其次,政治参与意识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必要条件。政治参与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广泛的真正的公民的政治参与,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才能达到高级的程度。
再次,政治文化的发展还离不开政治认同意识。两者是统一的。没有政治认同,就无法达到政治稳定,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一个政治体系要成功地适应现代化,就应通过政治文化建设,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把对于家庭、乡村、社区和部落的效忠,扩大到对国家和民族的效忠,使公共生活世俗化,權威结构合理化。
3.2 正确处理好中国新型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不可能从天而降,也难以割断与本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异质文化的联系。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文化,首先要扬弃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上是王权主义,突出体现为泯灭个性、重人治轻法治和愚民政策。它与我们要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质的区别。因此从总体上要予以否定。对这些我们必须加以批判。现代中国政治观念中的重人际关系轻法制建设,或者有法不依、权大于法,都是传统思想的具体表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加强道德修养等有益因素,仍值得借鉴。
3.3 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实际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涉及其个人的“政治效能感。一般说来,“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愈高,对民主的要求就愈强烈。”现代政治,内容深广、程序复杂,公民要想有效、客观地参与政治活动,必须拥有足量的相关信息并且具备充分解析这些信息的能力。在日益复杂和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文盲来讲,即使大量的政治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他那仅有传统习惯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大脑,对此多是茫然无措的。即使他介入了政治参与的过程,在他身上更多体现的也只能是盲从与蛮行。无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公民拥有更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增强参政热情、议政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3.4 加强政治社会化。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需要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而建立这种政治文化的途径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该共同体认同的政治文化的过程。政治共同体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总体政治文化的代际传播、社会传播和跨区传播。保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主导性的政治文化。当前,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已受到严重冲击和动摇,但是民主型政治文化影响有限,新的政治文化尚待建立。因此必须重视政治社会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