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就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
【关键词】 数学活动课;学生;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96-02
1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学科性原则,达到双向目标
数学活动课必须遵循学科性原则,它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其中最基本的有两个:
1.1 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它是指数学学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数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突出它的学科性原则,活动过程中应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要通过数学活动课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1.2 要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课,要使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身体力行中把从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同时通过数学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把数学活动课当作数学教学的一门正式课程,是同数学课堂教学并行的、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外活动具有质的区别,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把数学活动课同数学游戏活动区别开来,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围绕某一数学知识点在一定范围内展开,重在学习和应用。数学活动课虽然也强调趣味性,但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
2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促成乐此不疲的活动境界
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数学活动课教学比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数学。这主要是因为:(a)数学活动形式多样, 较适合初中生好动、好奇、好思、等心理特点。(b)数学活动课自主性强, 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选择余地,易形成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c)数学活动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 成功感无疑会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d)数学活动的适应面广, 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有收获的机会。
如:自从我开展概念连锁填补,寻找解题错误点,作图小比赛,数学史趣谈,课外实践分析等活动课后,学生们一直都保持着自主参与的积极意识,课前课后,上學放学,你问我答,好不热闹,真是获益匪浅,而且乐此不疲。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气氛极为良好。
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呢?笔者认为,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好的效果,(1)内容要不断更新,不能老是几种固有的活动模式和活动内容,要根据所学内容适时选择和创造出新的活动内容和模式。(2)形式要不断变新,只有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活动模式,才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活动兴趣,如:活动过程中可选择填空、猜谜、讲座、做游戏等等,形式要多样化。(3)是指数学活动课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思维特点和个性爱好。(4)数学活动的活动过程应注重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同时数学活动课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数学活动,应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不能只是一些人在表演,大部分人在“看戏”。总之,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并完成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数学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中得到数学素养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动口能力
特别是性格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要尽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对知识和其它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在活动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在写写画画中得到真知灼见。数学活动课的动手,一般有:习题训练,作图,画函数图象,测量,机算机(或计算器)应用等很多方面。总之通过数学活动课中的动手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
3.3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动脑勤思考
活动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多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悟出规律与道理来。
在数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动脑,一向是结合动口、动手一起进行,以形成立体化的交叉网络。例如:在语言叙述能力的训练中,一般先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表达自已的思路?换一个角度说行不行?还有无别的方法和技巧?怎样叙述更为简洁合理?能否对此进行延伸?怎样才能讲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在活动过程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如果会这样想,一定会使自已的数学素养在此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动手能力的训练中,也可单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正误辨析,思路分析,数学模型小设计,小小数学家等等。
4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活动课中必须遵循自主性原则,针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力求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总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如:在数学活动课“找错误”中, 如果单纯让学生找错误,势必单调乏味,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如:让学生自我组织数学应用小知识比赛,在比赛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师在此之前可给以指导,结束后可进行评说,通过这种办法学生们就会在愉悦情境中发现自已的优缺点。
【关键词】 数学活动课;学生;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96-02
1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学科性原则,达到双向目标
数学活动课必须遵循学科性原则,它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其中最基本的有两个:
1.1 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它是指数学学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数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突出它的学科性原则,活动过程中应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要通过数学活动课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1.2 要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课,要使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身体力行中把从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同时通过数学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把数学活动课当作数学教学的一门正式课程,是同数学课堂教学并行的、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外活动具有质的区别,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把数学活动课同数学游戏活动区别开来,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围绕某一数学知识点在一定范围内展开,重在学习和应用。数学活动课虽然也强调趣味性,但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
2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促成乐此不疲的活动境界
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数学活动课教学比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数学。这主要是因为:(a)数学活动形式多样, 较适合初中生好动、好奇、好思、等心理特点。(b)数学活动课自主性强, 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选择余地,易形成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c)数学活动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 成功感无疑会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d)数学活动的适应面广, 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有收获的机会。
如:自从我开展概念连锁填补,寻找解题错误点,作图小比赛,数学史趣谈,课外实践分析等活动课后,学生们一直都保持着自主参与的积极意识,课前课后,上學放学,你问我答,好不热闹,真是获益匪浅,而且乐此不疲。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气氛极为良好。
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呢?笔者认为,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好的效果,(1)内容要不断更新,不能老是几种固有的活动模式和活动内容,要根据所学内容适时选择和创造出新的活动内容和模式。(2)形式要不断变新,只有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活动模式,才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活动兴趣,如:活动过程中可选择填空、猜谜、讲座、做游戏等等,形式要多样化。(3)是指数学活动课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思维特点和个性爱好。(4)数学活动的活动过程应注重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同时数学活动课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数学活动,应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不能只是一些人在表演,大部分人在“看戏”。总之,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并完成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数学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中得到数学素养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动口能力
特别是性格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要尽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对知识和其它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在活动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在写写画画中得到真知灼见。数学活动课的动手,一般有:习题训练,作图,画函数图象,测量,机算机(或计算器)应用等很多方面。总之通过数学活动课中的动手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
3.3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动脑勤思考
活动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多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悟出规律与道理来。
在数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动脑,一向是结合动口、动手一起进行,以形成立体化的交叉网络。例如:在语言叙述能力的训练中,一般先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表达自已的思路?换一个角度说行不行?还有无别的方法和技巧?怎样叙述更为简洁合理?能否对此进行延伸?怎样才能讲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在活动过程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如果会这样想,一定会使自已的数学素养在此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动手能力的训练中,也可单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正误辨析,思路分析,数学模型小设计,小小数学家等等。
4 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活动课中必须遵循自主性原则,针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力求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总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如:在数学活动课“找错误”中, 如果单纯让学生找错误,势必单调乏味,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如:让学生自我组织数学应用小知识比赛,在比赛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师在此之前可给以指导,结束后可进行评说,通过这种办法学生们就会在愉悦情境中发现自已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