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贵州遵义沙滩文化达到了贵州地区有清一代的文化高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及文化传统,对后学之人产生重大影响。而女诗人郑淑昭的创作别开生面,清新自然,在贵州诗坛中属于佼佼者。
关键词:沙滩文化 郑淑昭 闺阁诗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4-89-92
贵州遵义地区在有清一代兴盛了沙滩文化,出现了蜚声文坛的“郑、莫、黎”三家,许多文学作品引人注目。在诗歌方面,尤其以身属“宋诗派”的郑珍和莫友芝的创作为最突出。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贵州地区的山水奇景也有相当篇幅的描写。钱仲联曾经对他们的诗歌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即“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另外,沙滩文人很看重教育的作用,对后代都进行了严格的教育。郑珍的儿子郑知同继承了父亲经学方面的治学之道,而郑珍的女儿郑淑昭则在自己父亲的引导下,成为沙滩文化中的闺阁诗代表,在延续至今的贵州文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郑淑昭(1826-1877),字班班,郑珍长女。自幼热爱读书,年少时即会吟诗填词,在黎庶昌所撰的《赵宜人墓表》中曾经提到,郑淑昭“生而娴静慧敏,喜读书,数从问古先列女事。又慕班大家之为人也,故征君名之日淑昭,而字以班班,……”而郑淑昭自己也在诗作中表达了对前贤列女的崇敬之情,她有《钞录〈历朝闺秀诗〉毕,书八韵于后》一诗说到:“追溯闺人杰,名章汉魏遐。……女子何足贵,姑姪羡班家”。二十三岁时,她嫁给赵廷璜(字二山),生有三子一女。为了养活家口,赵廷璜长期在四川游幕,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才能返家探望。因此侍候翁姑,抚养子女的重任全部压在郑淑昭的身上。但对于郑淑昭来说,虽然生活的压力很大,却始终没有放弃她对诗歌的热爱,在她留下的《树萱背遗诗》中共收录她晚年创作的诗歌56首,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清丽柔婉,极具生活情趣,可以作为贵州地区女子闺阁诗的代表。同时,她也是贵州历代女诗人中有诗集传世的四者之一,因而是相当珍贵的。
一、锄园灌圃,种桑养蚕生活的展现:
郑淑昭毕生勤劳,常教子女浇园、养蚕,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保障。晚年虽然体弱多病,但每日仍然捻麻线,作针黹。在她的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与劳动有关的,她用自己的创作记录下了一个女子的勤劳与付出,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如《种桑吟》:
种桑,种桑,五亩之墙下,依稀三五行。绿阴深映女儿房,一树足供蚕一筐。小蚕要食匀细叶,大蚕更要叶粗强。翠笼青梯挂深树,一日树头来几度。须使蚕眠夜不稀,莫教桑老蚕生妒。阳春三月墙东头,东枝叶嫩西枝柔。鸣鸠逐妇枝间闹,枝上飞飞黄栗留。黄栗留金衣,眩采光油油。我家桑葚任尔食,慎莫烂醉枝南北,西家儿女恐汝得。种桑吟,春满襟。
这首诗歌清新自然,除了将种桑养蚕的体验徐徐道来外,还夹杂了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女性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女性独有的细致心态也在作品中得以表现,“我家桑葚任尔食,慎莫烂醉枝南北”,温柔体贴,可亲可感。
在郑淑昭去世前的一年,她的丈夫首次升迁四川大宁知县,特意接她到任所居住。到了当地,她发现由于山多田少,妇女们大多从事放养猪羊的活路,非常贫困。她立志要教授山民们种桑养蚕的技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现状。并利用当地原有的桑树,在春天亲自率领媳妇与佣人养蚕缫丝,为当地的山民作示范,直到当年夏天旧病复发去世。在她的诗集中也留下了对这段往事的记载,如《巫溪饲蚕吟》:
宰官持风教,劝耕兼劝织。如何此邦人,本业鲜知植。男甘负盐劳,女任种山力。赤日当天中,蓬头面黧黑。短褐亦不完,寒卧牛衣窄。暖暖阳春月,冉冉柔桑色。蠕蠕蚕出纸,采采叶为食。移筐复易莒,月余茧丝试。缫盆影抽抽,机上声唧唧。孰云蚕织劳,其利自千亿。老身幸无事,妇女聊率职。佐治亦可风,永作邦人则。
这位善良的女性,在看到四川当地的贫瘠生活时,无法抑制内心的同情之感。她一方面交给老百姓养蚕缫丝的手艺,另一方面也树立他们的信心,“孰云蚕织劳,其利自千亿”。
郑淑昭还亲自带领自己的女儿、儿媳一起种菜劳作,补贴家用,而她自童年以来的耕作已成为习惯,“忆昔少年健四体,家贫力作埤我遗。长年汗滴菜根土,豆棚瓜架无日离”。自己种植,自己收获,在劳动中暂时忘却了饥疲,同时也能感受到菜香,“使汝口舌永滋味,使汝肠胃生芳菲”。
在郑淑昭描写劳动的诗歌中,很少提及生活的艰辛,她别有情趣地在诗歌中描绘了菜园中的美好景象,各类植物竞相生长;而桑叶茂盛,蚕饥不会出现也使她备感安慰。可以说,她已经把劳动视为生存的必然,这在一般的闺阁诗中是很少见到的。
二、注重孩子成长及教育的作品:
贵州遵义沙滩文化有良好的教育传统,因而才能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涌现出数十位学者文人,使这里的文化盛极一时。郑珍的母亲就曾经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位名儒,她留下的《母教录》及女教传统,也对郑淑昭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淑昭育有三子一女,都由她亲自进行教育。她在劳动当中,经常为自己的孩子教读经文诗赋,同时要求他们随声背诵,务求熟记。在她的督促下,她的三个儿子在光绪年间先后中举,长子赵怡还成了进士,这当中可以见出一个母亲的苦心。在她晚年留下的诗歌中,有好几处谈到了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如“清风几度动帘钩,夜半书声在小楼”(《月夜》);“寂寂空阶坐,闲听儿诵声”(《夜坐》);“人到老来心绪淡,秋灯闲坐课儿曹”(《书怀二绝句之二》);“闲教儿女吟絮句,诗成宁让谢安家”(《见雪偶成》)等,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位母亲对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视。 在郑淑昭此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两儿乡试归,忽报怡儿下第,懿儿获隽,且怅且喜,得二诗,一以慰恰,一以勖懿》:
甘李苦其根,鲜枣生棘枝。美物酸辛来,天道真若斯。男儿不磨炼,器局安足奇。汝书我亲授,汝作亦离离。名驹自汗血,昂昂神骏姿。自许凌太行,翻成辕下辈。安知此濡滞,非荷皇天慈。穷达毋委命,玉成当自思。且效董夫子,三年重下帷。
君子有世泽,远以贻孙子。而非似续贤,要离济其美。先人一卷书,传家唯恃此。又复孝慈德,祥和感鸡豕。绵绵及后人,门庭自宜起。儿才领青衾,乃又簪桂蕊。科第诚美名,传家故物耳。勿作楦身皮,循名贵责已。前途正修修,德业从此始。
在面对两个参加科举考试的儿子各自不同的结果时,这位母亲有喜悦“君子有世泽,远以贻孙子”;有遗憾“甘李苦其根,鲜枣生棘枝”;有激励“男儿不磨炼,器局安足奇”;有提醒“勿作楦身皮,循名贵责己”;有对现实的理性“前途正修修,德业从此始”;有对未来的期许“且效董夫子,三年重下帷”。两首诗歌,显示出了这位女性的博大胸襟,诗歌语言流畅,平白如话,却别有深意。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奋进,修身养性。而贵州沙滩文化良好的学风也经由郑淑昭传人赵家,得以继续发展。
三、闺阁离愁之作
作为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郑淑昭的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即使有父亲郑珍的特别疼爱,也只能是在学养上超过一般的女性,因此,她的大多数诗作还是以抒发闺阁愁怨为主。
女性生来敏感,心思细腻,注重表现细节。当郑淑昭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时,她的诗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性灵,鲜活生动,景物丰富。如《春晓曲》:
别院铜鱼晓箭稀,轻寒阵阵入罗帏。海棠坠露无声腻,燕子嗔帘人未知。金乌飞上西邻
树,绣幕沉沉半遮护。何处流莺乍一声,金闺梦断无寻处。
诗作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独特景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海棠垂挂露珠的美丽和燕子试图亲近人类的举动作了形象描绘。另外,从诗中我们也能隐隐感觉到诗人的孤寂心情。
其他如《春暖曲》,语词清新自然,颇具生活情趣,能够感觉到郑淑昭难得的轻松心情:
桃花深红柳深绿,池塘水浅鸭新浴。日暖闲庭晒午鸡,花阴移上阑干曲。帘影衣香满院
深,流莺语语入人心。欲漫拈花插鸦髻,恐教蝴蝶趁华簪。
诗作中的景物颜色鲜明,而动物的行动也生动活泼,也能让我们体会到郑淑昭作为女性对生活景物观察的细致、充分。
虽然郑淑昭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但她毕竟经历过动乱的岁月,所以在她的这类作品中还有描写故园变迁和人世沧桑的作品。如《归宁,登子午山梅垓》:
少小生山中,不知世尘喧。前有梅花垓,清绝当其门。梅花冬月茂,缣的藏孤村。阿爷过怜女,相携花底间。儿群好嬉弄,背人如飞翻。五月暗偷果,缘木轻猱猿。自从别离后。廿载经寒暄。归宁北堂上,重登故林因。荆棘深元径,梅花空自繁。回身旧庐畔,基磴没无痕。累累三五冢,怆凄祖父魂。我念黄梅子,梅子黄愈酸。将酸比世味,怛恻声为吞。
子午山上的园林,曾经美丽无比,而郑淑昭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少时代。但是历经二十余年的岁月,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荒草孤花,坟茔累累,让作者格外辛酸。诗作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加深了乐景与哀景的反差,也侧面写出了社会动乱对作者生活的改变。
另外,郑淑昭的丈夫长期游宦在外,她独力支撑家庭,在她的诗作中也隐约表现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如《除夕》:
古寺钟声逼岁除,鸣鸡窗外又年初。雪花卷幔寒风急,叹息游人三栽余。
诗歌写除夕古寺钟声敲响,新年将至,天气寒冷,而最让她感慨的是游人已经三年在外。出于女性的羞涩心理,郑淑昭将思念之情隐藏在外在景物描写当中,但是悠悠离情还是萦绕诗中。
还有《七夕》一首,也可视为此类作品:
明河淡宕影西流,乌鹊填桥度女牛。飞辇暂停机札札,浮云犹隔梦悠悠。休嗟人世多离苦,试看神仙尚别愁。莫漫猜详天上事,几回吟望月轮秋。
中国民间历来将七夕看作有情人能够得以相见的日子,郑淑昭在诗作中表露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天各一方,只能感叹“休嗟人世多离苦,试看神仙尚别愁”!
四、其他作品:
在郑淑昭的诗作中,除了上面三类集中的作品之外,还有一些颇能展现她才情的诗歌,使她的作品别开生面,韵味十足。如《梦》:
六龙飞空系不住,奔随海水长流去。南风悠悠吹野心,卷入浮云最深处。浮云如絮絮如烟,碧海青天无尽年。九琳之堂八琼室,瑶光宝雾何莹然。纷纷燕蝠争晨暝,蛱蝶聊翩呼不醒。
举头一笑杯自空,蓬莱九万云霞红。
这首诗歌写梦境,读来别有韵味,作者采用比喻、夸张、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虚无缥缈的梦境具象化。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可算是郑淑昭诗作中的精品。
此外,还有《度九盘》、《娄山关》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颇有其父郑珍山水诗歌的风范。
从总体上说,郑淑昭的诗歌内容大都贴近生活,抒写其所见所感,因而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另外,又具有女性诗人独特的细腻感受,情感丰富,真切动人。不光在黔中女诗人中属于佼佼者,放在整个女性诗歌史中也能占一席之地。
关键词:沙滩文化 郑淑昭 闺阁诗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4-89-92
贵州遵义地区在有清一代兴盛了沙滩文化,出现了蜚声文坛的“郑、莫、黎”三家,许多文学作品引人注目。在诗歌方面,尤其以身属“宋诗派”的郑珍和莫友芝的创作为最突出。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贵州地区的山水奇景也有相当篇幅的描写。钱仲联曾经对他们的诗歌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即“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另外,沙滩文人很看重教育的作用,对后代都进行了严格的教育。郑珍的儿子郑知同继承了父亲经学方面的治学之道,而郑珍的女儿郑淑昭则在自己父亲的引导下,成为沙滩文化中的闺阁诗代表,在延续至今的贵州文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郑淑昭(1826-1877),字班班,郑珍长女。自幼热爱读书,年少时即会吟诗填词,在黎庶昌所撰的《赵宜人墓表》中曾经提到,郑淑昭“生而娴静慧敏,喜读书,数从问古先列女事。又慕班大家之为人也,故征君名之日淑昭,而字以班班,……”而郑淑昭自己也在诗作中表达了对前贤列女的崇敬之情,她有《钞录〈历朝闺秀诗〉毕,书八韵于后》一诗说到:“追溯闺人杰,名章汉魏遐。……女子何足贵,姑姪羡班家”。二十三岁时,她嫁给赵廷璜(字二山),生有三子一女。为了养活家口,赵廷璜长期在四川游幕,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才能返家探望。因此侍候翁姑,抚养子女的重任全部压在郑淑昭的身上。但对于郑淑昭来说,虽然生活的压力很大,却始终没有放弃她对诗歌的热爱,在她留下的《树萱背遗诗》中共收录她晚年创作的诗歌56首,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清丽柔婉,极具生活情趣,可以作为贵州地区女子闺阁诗的代表。同时,她也是贵州历代女诗人中有诗集传世的四者之一,因而是相当珍贵的。
一、锄园灌圃,种桑养蚕生活的展现:
郑淑昭毕生勤劳,常教子女浇园、养蚕,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保障。晚年虽然体弱多病,但每日仍然捻麻线,作针黹。在她的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与劳动有关的,她用自己的创作记录下了一个女子的勤劳与付出,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如《种桑吟》:
种桑,种桑,五亩之墙下,依稀三五行。绿阴深映女儿房,一树足供蚕一筐。小蚕要食匀细叶,大蚕更要叶粗强。翠笼青梯挂深树,一日树头来几度。须使蚕眠夜不稀,莫教桑老蚕生妒。阳春三月墙东头,东枝叶嫩西枝柔。鸣鸠逐妇枝间闹,枝上飞飞黄栗留。黄栗留金衣,眩采光油油。我家桑葚任尔食,慎莫烂醉枝南北,西家儿女恐汝得。种桑吟,春满襟。
这首诗歌清新自然,除了将种桑养蚕的体验徐徐道来外,还夹杂了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女性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女性独有的细致心态也在作品中得以表现,“我家桑葚任尔食,慎莫烂醉枝南北”,温柔体贴,可亲可感。
在郑淑昭去世前的一年,她的丈夫首次升迁四川大宁知县,特意接她到任所居住。到了当地,她发现由于山多田少,妇女们大多从事放养猪羊的活路,非常贫困。她立志要教授山民们种桑养蚕的技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现状。并利用当地原有的桑树,在春天亲自率领媳妇与佣人养蚕缫丝,为当地的山民作示范,直到当年夏天旧病复发去世。在她的诗集中也留下了对这段往事的记载,如《巫溪饲蚕吟》:
宰官持风教,劝耕兼劝织。如何此邦人,本业鲜知植。男甘负盐劳,女任种山力。赤日当天中,蓬头面黧黑。短褐亦不完,寒卧牛衣窄。暖暖阳春月,冉冉柔桑色。蠕蠕蚕出纸,采采叶为食。移筐复易莒,月余茧丝试。缫盆影抽抽,机上声唧唧。孰云蚕织劳,其利自千亿。老身幸无事,妇女聊率职。佐治亦可风,永作邦人则。
这位善良的女性,在看到四川当地的贫瘠生活时,无法抑制内心的同情之感。她一方面交给老百姓养蚕缫丝的手艺,另一方面也树立他们的信心,“孰云蚕织劳,其利自千亿”。
郑淑昭还亲自带领自己的女儿、儿媳一起种菜劳作,补贴家用,而她自童年以来的耕作已成为习惯,“忆昔少年健四体,家贫力作埤我遗。长年汗滴菜根土,豆棚瓜架无日离”。自己种植,自己收获,在劳动中暂时忘却了饥疲,同时也能感受到菜香,“使汝口舌永滋味,使汝肠胃生芳菲”。
在郑淑昭描写劳动的诗歌中,很少提及生活的艰辛,她别有情趣地在诗歌中描绘了菜园中的美好景象,各类植物竞相生长;而桑叶茂盛,蚕饥不会出现也使她备感安慰。可以说,她已经把劳动视为生存的必然,这在一般的闺阁诗中是很少见到的。
二、注重孩子成长及教育的作品:
贵州遵义沙滩文化有良好的教育传统,因而才能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涌现出数十位学者文人,使这里的文化盛极一时。郑珍的母亲就曾经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位名儒,她留下的《母教录》及女教传统,也对郑淑昭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淑昭育有三子一女,都由她亲自进行教育。她在劳动当中,经常为自己的孩子教读经文诗赋,同时要求他们随声背诵,务求熟记。在她的督促下,她的三个儿子在光绪年间先后中举,长子赵怡还成了进士,这当中可以见出一个母亲的苦心。在她晚年留下的诗歌中,有好几处谈到了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如“清风几度动帘钩,夜半书声在小楼”(《月夜》);“寂寂空阶坐,闲听儿诵声”(《夜坐》);“人到老来心绪淡,秋灯闲坐课儿曹”(《书怀二绝句之二》);“闲教儿女吟絮句,诗成宁让谢安家”(《见雪偶成》)等,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位母亲对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视。 在郑淑昭此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两儿乡试归,忽报怡儿下第,懿儿获隽,且怅且喜,得二诗,一以慰恰,一以勖懿》:
甘李苦其根,鲜枣生棘枝。美物酸辛来,天道真若斯。男儿不磨炼,器局安足奇。汝书我亲授,汝作亦离离。名驹自汗血,昂昂神骏姿。自许凌太行,翻成辕下辈。安知此濡滞,非荷皇天慈。穷达毋委命,玉成当自思。且效董夫子,三年重下帷。
君子有世泽,远以贻孙子。而非似续贤,要离济其美。先人一卷书,传家唯恃此。又复孝慈德,祥和感鸡豕。绵绵及后人,门庭自宜起。儿才领青衾,乃又簪桂蕊。科第诚美名,传家故物耳。勿作楦身皮,循名贵责已。前途正修修,德业从此始。
在面对两个参加科举考试的儿子各自不同的结果时,这位母亲有喜悦“君子有世泽,远以贻孙子”;有遗憾“甘李苦其根,鲜枣生棘枝”;有激励“男儿不磨炼,器局安足奇”;有提醒“勿作楦身皮,循名贵责己”;有对现实的理性“前途正修修,德业从此始”;有对未来的期许“且效董夫子,三年重下帷”。两首诗歌,显示出了这位女性的博大胸襟,诗歌语言流畅,平白如话,却别有深意。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奋进,修身养性。而贵州沙滩文化良好的学风也经由郑淑昭传人赵家,得以继续发展。
三、闺阁离愁之作
作为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郑淑昭的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即使有父亲郑珍的特别疼爱,也只能是在学养上超过一般的女性,因此,她的大多数诗作还是以抒发闺阁愁怨为主。
女性生来敏感,心思细腻,注重表现细节。当郑淑昭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时,她的诗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性灵,鲜活生动,景物丰富。如《春晓曲》:
别院铜鱼晓箭稀,轻寒阵阵入罗帏。海棠坠露无声腻,燕子嗔帘人未知。金乌飞上西邻
树,绣幕沉沉半遮护。何处流莺乍一声,金闺梦断无寻处。
诗作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独特景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海棠垂挂露珠的美丽和燕子试图亲近人类的举动作了形象描绘。另外,从诗中我们也能隐隐感觉到诗人的孤寂心情。
其他如《春暖曲》,语词清新自然,颇具生活情趣,能够感觉到郑淑昭难得的轻松心情:
桃花深红柳深绿,池塘水浅鸭新浴。日暖闲庭晒午鸡,花阴移上阑干曲。帘影衣香满院
深,流莺语语入人心。欲漫拈花插鸦髻,恐教蝴蝶趁华簪。
诗作中的景物颜色鲜明,而动物的行动也生动活泼,也能让我们体会到郑淑昭作为女性对生活景物观察的细致、充分。
虽然郑淑昭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但她毕竟经历过动乱的岁月,所以在她的这类作品中还有描写故园变迁和人世沧桑的作品。如《归宁,登子午山梅垓》:
少小生山中,不知世尘喧。前有梅花垓,清绝当其门。梅花冬月茂,缣的藏孤村。阿爷过怜女,相携花底间。儿群好嬉弄,背人如飞翻。五月暗偷果,缘木轻猱猿。自从别离后。廿载经寒暄。归宁北堂上,重登故林因。荆棘深元径,梅花空自繁。回身旧庐畔,基磴没无痕。累累三五冢,怆凄祖父魂。我念黄梅子,梅子黄愈酸。将酸比世味,怛恻声为吞。
子午山上的园林,曾经美丽无比,而郑淑昭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少时代。但是历经二十余年的岁月,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荒草孤花,坟茔累累,让作者格外辛酸。诗作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加深了乐景与哀景的反差,也侧面写出了社会动乱对作者生活的改变。
另外,郑淑昭的丈夫长期游宦在外,她独力支撑家庭,在她的诗作中也隐约表现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如《除夕》:
古寺钟声逼岁除,鸣鸡窗外又年初。雪花卷幔寒风急,叹息游人三栽余。
诗歌写除夕古寺钟声敲响,新年将至,天气寒冷,而最让她感慨的是游人已经三年在外。出于女性的羞涩心理,郑淑昭将思念之情隐藏在外在景物描写当中,但是悠悠离情还是萦绕诗中。
还有《七夕》一首,也可视为此类作品:
明河淡宕影西流,乌鹊填桥度女牛。飞辇暂停机札札,浮云犹隔梦悠悠。休嗟人世多离苦,试看神仙尚别愁。莫漫猜详天上事,几回吟望月轮秋。
中国民间历来将七夕看作有情人能够得以相见的日子,郑淑昭在诗作中表露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天各一方,只能感叹“休嗟人世多离苦,试看神仙尚别愁”!
四、其他作品:
在郑淑昭的诗作中,除了上面三类集中的作品之外,还有一些颇能展现她才情的诗歌,使她的作品别开生面,韵味十足。如《梦》:
六龙飞空系不住,奔随海水长流去。南风悠悠吹野心,卷入浮云最深处。浮云如絮絮如烟,碧海青天无尽年。九琳之堂八琼室,瑶光宝雾何莹然。纷纷燕蝠争晨暝,蛱蝶聊翩呼不醒。
举头一笑杯自空,蓬莱九万云霞红。
这首诗歌写梦境,读来别有韵味,作者采用比喻、夸张、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虚无缥缈的梦境具象化。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可算是郑淑昭诗作中的精品。
此外,还有《度九盘》、《娄山关》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颇有其父郑珍山水诗歌的风范。
从总体上说,郑淑昭的诗歌内容大都贴近生活,抒写其所见所感,因而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另外,又具有女性诗人独特的细腻感受,情感丰富,真切动人。不光在黔中女诗人中属于佼佼者,放在整个女性诗歌史中也能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