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生毕业前夕,就会出现了学生叛逆的謬端,上课时学生不听讲,作业不做,故意迟到等现象,毕业班的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体与智慧并不是同步成长,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这时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偏重成绩,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问题便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二、“心理叛逆”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叛逆的孩子,往往与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及留守有很大关系,叛逆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又没时间管教,没有时间陪孩子学习的,不了解和不理解孩子的情况的很多,不听话就骂,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叛逆起来,据我们班学生信息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的离婚及留守率将近22%,父母没有陪子女生活和学习的,没有和孩子沟通时间的很多。比如:我们班的邓鑫,他是一个即聪明又很独立的孩子, 父母离异,妈妈带着,为了生计,他从二年级开始就自己来学校,自己回家, 等到孩子有变化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听话了,等高年级妈妈直接管不住孩子了,妈妈一句话他要回十句,性格脾气以及行为已经完全改变,不再是那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如今变得任性;还有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的,父母经常吵架也是孩子变化的原因之一,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小女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担任班长,班里管得井井有条,对人有礼貌,学习勤奋,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在毕业前夕,突然变得上课不听讲,无精打采的,整天垂头丧气,原来敏感时期的孩子已经看出了家庭变故的謬端。是的,有的家長是事业做大了,却把孩子做丢了。孩子需要什么都能满足孩子,但是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甚至高价请老师补课管教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忙于做生意,为了赚钱,从早到晚都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成绩他们并不在乎多少,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健康就行,成绩不好也不会教育,也没有什么计划,就这样,条件好的就送给课外的辅导老师让他们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遇到品行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不但没有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学到不好的坏习惯,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出现压抑、烦躁、自卑、冷漠、叛逆等心理,其中叛逆现象尤为严重。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我们教育部门的思想也让教师们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没有改变,特别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都在说要“减负”,要“以生为本”,但一点都没有让学生和老师减轻负担,实际上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因为教育部门仍然还是以老师的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也是有“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会没有兴趣,那兴趣一转移,要回来就难了。
然后是身心成长的失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但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特强。有时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我们的学生出现许多困惑和不安,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最后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但是社会那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却冲击着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网络上的影响,学生只要一接触到网络游戏就会沉迷网络中,晚上不睡觉,早上没精打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没了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社会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影响给孩子们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对学生的这些叛逆行为,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叛逆现象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沟通与交流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教育他,引导他,正确认识到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改善自我,任何事多进行沟通,多一份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真心沟通与交流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放松,放下对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读书意识。
(二)相互理解,共建平等关系
从这个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让他们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心情。要求家长和教师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改变想法,减少逆反的行为了。
(三)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在教导这些孩子时,教会他们交往时的基本的交往原则,培养他们尊重、合作、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让他们有感受成功的机会,发现和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心态、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与性格。
(四)家校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其他心理障碍时,我们与家长共同配合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及障碍,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和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在小学生毕业前夕,就会出现了学生叛逆的謬端,上课时学生不听讲,作业不做,故意迟到等现象,毕业班的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体与智慧并不是同步成长,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这时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偏重成绩,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问题便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二、“心理叛逆”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叛逆的孩子,往往与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及留守有很大关系,叛逆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又没时间管教,没有时间陪孩子学习的,不了解和不理解孩子的情况的很多,不听话就骂,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叛逆起来,据我们班学生信息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的离婚及留守率将近22%,父母没有陪子女生活和学习的,没有和孩子沟通时间的很多。比如:我们班的邓鑫,他是一个即聪明又很独立的孩子, 父母离异,妈妈带着,为了生计,他从二年级开始就自己来学校,自己回家, 等到孩子有变化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听话了,等高年级妈妈直接管不住孩子了,妈妈一句话他要回十句,性格脾气以及行为已经完全改变,不再是那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如今变得任性;还有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的,父母经常吵架也是孩子变化的原因之一,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小女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担任班长,班里管得井井有条,对人有礼貌,学习勤奋,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在毕业前夕,突然变得上课不听讲,无精打采的,整天垂头丧气,原来敏感时期的孩子已经看出了家庭变故的謬端。是的,有的家長是事业做大了,却把孩子做丢了。孩子需要什么都能满足孩子,但是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甚至高价请老师补课管教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忙于做生意,为了赚钱,从早到晚都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成绩他们并不在乎多少,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健康就行,成绩不好也不会教育,也没有什么计划,就这样,条件好的就送给课外的辅导老师让他们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遇到品行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不但没有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学到不好的坏习惯,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出现压抑、烦躁、自卑、冷漠、叛逆等心理,其中叛逆现象尤为严重。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我们教育部门的思想也让教师们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没有改变,特别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都在说要“减负”,要“以生为本”,但一点都没有让学生和老师减轻负担,实际上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因为教育部门仍然还是以老师的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也是有“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会没有兴趣,那兴趣一转移,要回来就难了。
然后是身心成长的失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但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特强。有时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我们的学生出现许多困惑和不安,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最后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但是社会那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却冲击着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网络上的影响,学生只要一接触到网络游戏就会沉迷网络中,晚上不睡觉,早上没精打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没了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社会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影响给孩子们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对学生的这些叛逆行为,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叛逆现象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沟通与交流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教育他,引导他,正确认识到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改善自我,任何事多进行沟通,多一份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真心沟通与交流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放松,放下对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读书意识。
(二)相互理解,共建平等关系
从这个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让他们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心情。要求家长和教师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改变想法,减少逆反的行为了。
(三)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在教导这些孩子时,教会他们交往时的基本的交往原则,培养他们尊重、合作、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让他们有感受成功的机会,发现和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心态、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与性格。
(四)家校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其他心理障碍时,我们与家长共同配合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及障碍,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和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