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是一个人的本能,如何去学会正确的欣赏那就是一项技能。美术课中绘画、工艺、欣赏并重,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错误的欣赏方法欣赏角度不会使人感到愉悦。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即使是一幅抽象画也会在正确的欣赏方法中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欣赏一些难以理解的作品时候,学生们会因没有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或者混乱。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当你初次欣赏一件衣服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的色彩,其次才是款式,半小时后过后人们对色彩和款式的感受就一样了。由此可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不同的类型当中欣赏的侧重点不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专题欣赏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
专题欣赏课就是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对同一类型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有好多情况是在这种专题课时候教师会对应相应的图片一讲到底,教师以自己的“博学”高高站在讲台,学生们往往成了被灌输的容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这些建筑、绘画、工艺大致了解,知识点会记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忽略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记住的只是一些年代、知识点、建筑特点,至于美的感受在哪里这就难说了,作为教师激昂的越多越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我认为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有备而赏,课前一定让学生对要欣赏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查阅图书,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关于作品的历史典故加入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对作品“立体”欣赏。2、发挥小组评比讨论的优势,比如说出示一幅要欣赏的作品后让学生对于作品的知识点比一比谁掌握的多,在比较讨论的同时学生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读。在讲解故宫时候,当时可以先问一下谁去过故宫,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先和同学们描述一下,这样就拉近了历史古迹和同学欣赏的距离。
二、随堂欣赏课,拉近欣赏距离。
随堂欣赏课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同学们自己的作品或者插入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插入同学们认识的周边人的作品。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发现优点。如在欣赏油画风景画的时候,我在出示经典的大师作品同时展示我的写生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读懂画的内涵。再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随堂对比幼儿园小朋友油画棒向日葵,让学生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进行争论,越是争论激烈越是能发现画面的独到之处。不免看出随堂欣赏课不只是欣赏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作品,同样我们每个人的作品同样有很多优秀的地方,随时欣赏随堂对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现场欣赏课,利用身边景色就地取材。
现场欣赏课是一些特定的人文环境,学生可以实地感受欣赏,找出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作为创作源泉。在实景的环境中,学生们的感受、感知远远要比在教室内深刻。比如《校园写生》这一课时,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感知,平时再熟悉不过景致,从不同的角度在取景框中变成了一幅幅画面。
另外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制作课件往往会加入自己喜好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在每个年级阶段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不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于素材的选择要适当。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四、作业欣赏,发现优点,灵活运用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发展。
欣赏课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是作业,合适的评价,多元的评价很有必要,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時,我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也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在教学评价时我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点评时我的语言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
五、课下欣赏,课下为欣赏课充电,充实课外活动,多展示学生作品。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动手能力吸引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要时不时为学生现场“露一手”,经常和学生一起制作作品。虽然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有点累,但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还是非常值得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敬佩、仰慕自己的老师,喜欢上美术课。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深入领悟欣赏课的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错误的欣赏方法欣赏角度不会使人感到愉悦。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即使是一幅抽象画也会在正确的欣赏方法中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欣赏一些难以理解的作品时候,学生们会因没有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或者混乱。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当你初次欣赏一件衣服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的色彩,其次才是款式,半小时后过后人们对色彩和款式的感受就一样了。由此可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不同的类型当中欣赏的侧重点不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专题欣赏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
专题欣赏课就是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对同一类型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有好多情况是在这种专题课时候教师会对应相应的图片一讲到底,教师以自己的“博学”高高站在讲台,学生们往往成了被灌输的容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这些建筑、绘画、工艺大致了解,知识点会记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忽略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记住的只是一些年代、知识点、建筑特点,至于美的感受在哪里这就难说了,作为教师激昂的越多越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我认为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有备而赏,课前一定让学生对要欣赏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查阅图书,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关于作品的历史典故加入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对作品“立体”欣赏。2、发挥小组评比讨论的优势,比如说出示一幅要欣赏的作品后让学生对于作品的知识点比一比谁掌握的多,在比较讨论的同时学生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读。在讲解故宫时候,当时可以先问一下谁去过故宫,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先和同学们描述一下,这样就拉近了历史古迹和同学欣赏的距离。
二、随堂欣赏课,拉近欣赏距离。
随堂欣赏课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同学们自己的作品或者插入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插入同学们认识的周边人的作品。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发现优点。如在欣赏油画风景画的时候,我在出示经典的大师作品同时展示我的写生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读懂画的内涵。再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随堂对比幼儿园小朋友油画棒向日葵,让学生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进行争论,越是争论激烈越是能发现画面的独到之处。不免看出随堂欣赏课不只是欣赏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作品,同样我们每个人的作品同样有很多优秀的地方,随时欣赏随堂对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现场欣赏课,利用身边景色就地取材。
现场欣赏课是一些特定的人文环境,学生可以实地感受欣赏,找出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作为创作源泉。在实景的环境中,学生们的感受、感知远远要比在教室内深刻。比如《校园写生》这一课时,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感知,平时再熟悉不过景致,从不同的角度在取景框中变成了一幅幅画面。
另外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制作课件往往会加入自己喜好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在每个年级阶段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不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于素材的选择要适当。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四、作业欣赏,发现优点,灵活运用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发展。
欣赏课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是作业,合适的评价,多元的评价很有必要,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時,我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也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在教学评价时我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点评时我的语言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
五、课下欣赏,课下为欣赏课充电,充实课外活动,多展示学生作品。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动手能力吸引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要时不时为学生现场“露一手”,经常和学生一起制作作品。虽然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有点累,但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还是非常值得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敬佩、仰慕自己的老师,喜欢上美术课。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深入领悟欣赏课的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