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现代化的阅读教学理念——一一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定于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的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立一一平等的对话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前奏曲。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抓住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时间不同,看到的景物不同,描写的特点不同。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一对应交流,有的学生说“榕树真美、榕树真大、榕树真多”,“鸟多、鸟乐”,这时我趁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如: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吗?为什么?这样以来,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的精读课文环节,许多问题应运而生,如作者写鸟的天堂,为什么先写榕树呢?作者抓住了榕树的哪些特点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我激励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好好读读,并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读懂它,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交流、讨论、描写榕树的部分,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时学生的感受真是五花八门:“翠绿”一词突出了榕树的年轻,充满了生机,此时学生已身临其境,把榕树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特别喜欢榕树,最后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时学生的喜爱榕树之情与作者的直接抒情融为一体,沟通了学生与作者产生一一对应的交流关系。
二、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任务的完成来自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见解就越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小组成员越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来表达见解。于是我将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学习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既有个性又有群性的品质。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主动参与。
在教学《猫》一文时,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先提出学习要求,体会比较两个不同的句子给人带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抓住不同的两个关键词进行比较,分析“几朵小梅花”既写出了猫爪的形状特点象梅花又写出了作者不仅是在欣赏梅花脚,而是表达了他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就是猫在打扰他、烦他都特别喜欢它。而“几个脚印”所表达的情感就完全不同了,脚印是令人讨厌的,再加上作者在专心写作时,猫来打扰他,他会给猫一个有力的还击,出手还不轻呢?猫只好乖乖地、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可见“几朵梅花”与“几个脚印”在表达效果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每个小组在汇报学习成果时,还综合了每个人的不同感受,最后由小组长将大家的智慧展现出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分析,怎样讲解,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交流过程中,我还采用巧妙灵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互评,或者点拨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时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并进行表演,加深对重点词语的准确把握,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让学生自己组合最佳搭挡,分别表演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表演这三个故事的同时,学生将相如、廉颇的个性特点表演得惟妙惟肖,而且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伟大人品给予了肯定的赞同,对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格魅力加以了发扬光大。为他们的团结合作,共同为赵国着想的爱国情感所感动。再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重大,懂得了合作学习是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创新
控究性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己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如:在教学“猫”一课中时,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查阅资料,有创造性地去探究。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学生在探究中把猫想象成朋友,在跟朋友交谈,或在听朋友唱歌,播放猫的几种叫唤录音,感受实际的情景,从而真切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如:“它在花盆里摔跤,抢着花枝打秋干,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老舍作家患有脚病,联系他的生活情趣,体会到作者是一个酷爱花草的人,当他身体疲劳、心情烦闷时,总要搬搬这棵,浇浇那盆,对花草呵护有加,花草死了,他会伤心流泪,几天都没有笑容,然后对照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小猫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可见他对满月的小猫是多么喜爱。
学生在探究创新中明白了许多人身的哲理,总结出许多的学习经验。他们在交流自己的学习方式时感慨到:在日常生活中猫是极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综合性学习是以过程取向的,它强调了学习者与具体情况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资源的融洽,课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整合。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一、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前奏曲。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抓住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时间不同,看到的景物不同,描写的特点不同。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一对应交流,有的学生说“榕树真美、榕树真大、榕树真多”,“鸟多、鸟乐”,这时我趁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如: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吗?为什么?这样以来,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提出问题的精读课文环节,许多问题应运而生,如作者写鸟的天堂,为什么先写榕树呢?作者抓住了榕树的哪些特点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我激励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好好读读,并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读懂它,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交流、讨论、描写榕树的部分,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时学生的感受真是五花八门:“翠绿”一词突出了榕树的年轻,充满了生机,此时学生已身临其境,把榕树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特别喜欢榕树,最后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时学生的喜爱榕树之情与作者的直接抒情融为一体,沟通了学生与作者产生一一对应的交流关系。
二、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任务的完成来自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见解就越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小组成员越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来表达见解。于是我将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学习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既有个性又有群性的品质。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主动参与。
在教学《猫》一文时,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先提出学习要求,体会比较两个不同的句子给人带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抓住不同的两个关键词进行比较,分析“几朵小梅花”既写出了猫爪的形状特点象梅花又写出了作者不仅是在欣赏梅花脚,而是表达了他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就是猫在打扰他、烦他都特别喜欢它。而“几个脚印”所表达的情感就完全不同了,脚印是令人讨厌的,再加上作者在专心写作时,猫来打扰他,他会给猫一个有力的还击,出手还不轻呢?猫只好乖乖地、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可见“几朵梅花”与“几个脚印”在表达效果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每个小组在汇报学习成果时,还综合了每个人的不同感受,最后由小组长将大家的智慧展现出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分析,怎样讲解,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交流过程中,我还采用巧妙灵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互评,或者点拨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时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并进行表演,加深对重点词语的准确把握,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让学生自己组合最佳搭挡,分别表演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表演这三个故事的同时,学生将相如、廉颇的个性特点表演得惟妙惟肖,而且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伟大人品给予了肯定的赞同,对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格魅力加以了发扬光大。为他们的团结合作,共同为赵国着想的爱国情感所感动。再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重大,懂得了合作学习是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创新
控究性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己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如:在教学“猫”一课中时,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查阅资料,有创造性地去探究。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学生在探究中把猫想象成朋友,在跟朋友交谈,或在听朋友唱歌,播放猫的几种叫唤录音,感受实际的情景,从而真切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如:“它在花盆里摔跤,抢着花枝打秋干,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老舍作家患有脚病,联系他的生活情趣,体会到作者是一个酷爱花草的人,当他身体疲劳、心情烦闷时,总要搬搬这棵,浇浇那盆,对花草呵护有加,花草死了,他会伤心流泪,几天都没有笑容,然后对照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小猫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可见他对满月的小猫是多么喜爱。
学生在探究创新中明白了许多人身的哲理,总结出许多的学习经验。他们在交流自己的学习方式时感慨到:在日常生活中猫是极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综合性学习是以过程取向的,它强调了学习者与具体情况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资源的融洽,课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整合。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