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过程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都需要一个和谐统一、顺应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像瓜果成熟一样需要有颗平常心、从容心、自然心,需要一点点地积累,一天天地完成。
  有教师认为,教育本无目的,有目的的只是人。然而这个人,到底是身处教育过程中的你我,还是那些远离教育本身而又高高在上的另外的人。要实现“为了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将中小学教室变成实践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课堂”,让“学校和教室的总体风气,必须融入对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尊重”,让教育和教学成为对话的过程,成为启发心灵和思想的过程,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也有教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源于教育理想,本应当是教育理想的集合体。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的目的被绝大多数教师狭隘地理解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目的可以被看成是教师为了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方便,而对教育理想集合体的功利化抽取。
  为了探究教育的目的与过程,本期“哲思教育”以“目的与过程”为话题,以事说理、事理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进行探讨其蕴含的教育哲学观点。
其他文献
上周去中学,给初三的女儿开家长会。女儿属于那种“即将优秀”阶层,就是中上生,学校要抓抓这批孩子,抓上重点线。所以,我们要参加正式家长会之前的好几场单科家长会。  不得不说,中学老师非常辛苦,看各科老师忙里抽闲,来给我们这七八个家长滔滔不绝地说,真心觉得他们好累。  每位老师在面对我们时,都提到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动力不足,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己想学、想上进的意愿,好像必须要老师推着、逼着去学,所以,需
期刊
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永远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必须要迈过的坎。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问题,正确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波动,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作为教师而言,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为学生的心灵导航,慰藉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成长的守护神。  现在,有不少媒体和机构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
期刊
德育是美丽的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把“德育”和“美育”统一在一起。普洛丁认为“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都是说通过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并把“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善”与“美”具有天然的联系。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应
期刊
“只要用心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周晓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记事本,逐条逐款地记录了他每天所做的工作。周晓华说:“我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细致、具体地写下当天要做的事情,然后一件件地去落实。”  不论是当初那个教学水平在全县名列前茅的乡村教师,还是如今的“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长”,四川省彭山县第二小学校长周晓华,都以其“用心”育人、“用心”治校在教育领域广为人知。  初为人师,用心教
期刊
所谓故事疗法,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故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此法恰当灵活地运用文学式语言、故事,以事喻人、以情动人,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知识的内化、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节以
期刊
我们奔向2014年,再次回望2013年。  韩亚航空飞机失事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熊孩子”的“国外游学”极需作为“监护人”的监管部门带回家;减负还是一如既往地陪伴着这一辈人下一辈人继续前行;在来凤县给高考状元立的碑被拆除了,希望在2014年被拆掉的是一年一度的“状元热”;红了一年的李某某似乎还会继续作为“热词”红下去;禽兽校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我们更希望能够转动时针回到从前,从预防做起,而不是在悲
期刊
早晨,我批评了小雨,因为他做错了不该错的题。要知道,这是一道我重点辅导过的题目,我甚至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可是他竟然做错了。  “昨天,你不是大声说会了吗?那为何做成这个样子?”我问。“我,我不会,我没有说,是,是奇奇他们说的——”小雨耷拉着脑袋声音在喉咙里打转。  奇奇的成绩还没有小雨好,他这么说,莫非他就能把题做对?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奇奇的作业本。他竟然没有做!一个字都没有!我的心情很郁闷,指着
期刊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会说,做一名智慧的老师,那么怎样做才是智慧的老师呢?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时,突然有一种感动,原来如此!曾经的自己没有仔细思考过智慧一词的真正内涵,那么老师的智慧从何而来呢?  余老师说:“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教师的智慧,初步的诠释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当我读到这儿时,不禁问道,成长也有智慧,我们整天只知道抓学生的
期刊
《理解孩子的语言》是法国世界级心理学家、《心理月刊》杂志特约心理专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撰写的。伊莎贝拉·费利奥沙用一些鲜活的事例说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懂得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语言后面的真相,如此,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认为要教育孩子,就不能盲从于书店里的各种育儿经。她说:“女性一旦怀孕,各种各样的建议便会蜂拥而至,例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以及如何‘让孩子适应
期刊
传统上,在智力测试中得分很高的和考试成绩极佳的孩子会被鉴定为拥有超常的认知能力。  今天,有人强调要鉴定考试成绩不高却显现优异才能和创造性才能的孩子。还有人希望找到更适合的方法,来鉴定那些具备不同寻常的潜能却因为环境因素或缺少机会而被压制的孩子。与一般的看法不同,在某些领域里资优的儿童,其实各个人种、族群、社会与经济群体里都有。  尽管“天赋”通常暗示着在多个领域的优异表现(学术、艺术、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