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亦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之使命。对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本论文在分析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升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之使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培养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藏族聚居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繁荣发展。本论文以内地就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狀为着力点,分析内在成因,并提出有效提升路径和措施。
1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
创新能力是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外化表现,而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又是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集区,由于受到民族心理、生活习俗、社会环境、基础教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整体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语言能力欠佳;创新意识不足,实践能力偏低。
这些现状更多是受到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所在地区大多属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早期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缺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条件的影响,多数沿袭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多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技进步缓慢,人们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少数民族学生受地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影响,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限制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以致创新思想欠缺、实践能力不足。
同时,除了自身因素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教育通常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统编教材,统一的课程设置及培养考核标准。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及生产力的提高。
2 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对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是促进藏族聚居地区繁荣发展的生力军。要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结合藏族大学生的民族特色,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藏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清华大学提出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则开展了“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讨少数民族精英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保障制度与评价体系的有机整合。其他一些高校,根据地域特色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探索。
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应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育理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进而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进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2培养实践创新意识,激发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因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传统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对实践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形势分析、危机意识等教育使藏族大学生正确地科学地认识实践创新,树立起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内在驱使下,不断提高实践创新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形成良好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2.3 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建立特色实践创新教育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助推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高等学校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度。整合校内各项学术活动、科技竞赛、创新实践课程,科学合理规划整体工作格局和体系,将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考核系统,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注重思维的启发性、师生的互动性以及课堂的趣味性,开展读书活动、影像观摩、课堂讨论、经验介绍、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教学方式,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益,提高对知识的创造力和精进力。
参考文献:
[1]任洁,等.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23-25.
[2]梁栋材.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广西右江民族学报,2016(4):100-105.
[3]李俊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力提升途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416
[4]叶蓁蓁,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现状调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甘肃科技,2017(3):22-25.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536);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16XK022);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620)
关键词:高等学校;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之使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培养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藏族聚居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繁荣发展。本论文以内地就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狀为着力点,分析内在成因,并提出有效提升路径和措施。
1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
创新能力是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外化表现,而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又是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集区,由于受到民族心理、生活习俗、社会环境、基础教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整体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语言能力欠佳;创新意识不足,实践能力偏低。
这些现状更多是受到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所在地区大多属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早期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缺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条件的影响,多数沿袭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多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技进步缓慢,人们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少数民族学生受地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影响,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限制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以致创新思想欠缺、实践能力不足。
同时,除了自身因素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教育通常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统编教材,统一的课程设置及培养考核标准。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及生产力的提高。
2 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对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是促进藏族聚居地区繁荣发展的生力军。要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结合藏族大学生的民族特色,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以及综合运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藏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清华大学提出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则开展了“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讨少数民族精英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保障制度与评价体系的有机整合。其他一些高校,根据地域特色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探索。
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应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育理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进而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进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2培养实践创新意识,激发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因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传统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对实践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形势分析、危机意识等教育使藏族大学生正确地科学地认识实践创新,树立起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内在驱使下,不断提高实践创新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形成良好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2.3 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建立特色实践创新教育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助推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高等学校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度。整合校内各项学术活动、科技竞赛、创新实践课程,科学合理规划整体工作格局和体系,将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考核系统,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内地就读藏族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注重思维的启发性、师生的互动性以及课堂的趣味性,开展读书活动、影像观摩、课堂讨论、经验介绍、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教学方式,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益,提高对知识的创造力和精进力。
参考文献:
[1]任洁,等.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23-25.
[2]梁栋材.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广西右江民族学报,2016(4):100-105.
[3]李俊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力提升途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416
[4]叶蓁蓁,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现状调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甘肃科技,2017(3):22-25.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536);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16XK022);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620)